专栏名称: i黑马
每一个有创业精神的人都在关注的订阅号。专注创业故事、实战干货和行业数据的生产,偶尔吐槽一下这个变幻莫测的创投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i黑马

警惕!这六种伪科技创业者,坚决不能投

i黑马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5-04 21:0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来源 | 明势资本FutureCapital

文 | Clare


说创业维艰,大家肯定都是深表赞同。可是如果投资人喊一句投资同样维艰,估计好多圈外的人要吐槽我们矫情了——“把钱花出去还不容易?”


黑马导师李祝捷今天刚刚在微信群吐槽,很多创业者干的是“在马路边卖大白菜的事儿”,但却说成“我在国家交通系统提供技术及原材料服务”。


明势资本也遇到了各种神坑的创业者,今天和大家一起聊聊曾经那些雷和套路,真是满纸经验谈,一把辛酸泪,绝对100% 真实的亲身经历。


1


实验室研发成功 ≠ 市场认可



某集成电路公司声称自己领先全球,成功研发出了功能强大的创新型芯片,市场应用前景巨大,公司的创始人也确实在此新技术领域著作专利等身。


——打假吐槽


这款芯片确实已在在全后端设计和封测阶段取得成功,但由于采用了新型材料,韧性差,良品率极低,导致生产成本远高于目前的通用方案,完全无法实现投片量产。在我们为高精尖的实验室研究成果惊叹时, 不要忘了从实验室到市场应用往往是咫尺天涯。


某新材料公司拿出样品说已经成功研发了一款新型的高分子材料,性能指标远超市面上所有其他竞争对手,商业价值巨大。


——打假吐槽


新材料在前期实验室阶段主要靠材料科学的人才推动,而实现量产还需要联合化工、机械等多个学科的人才一起研发。从实验室产品到量产,需要攻克的难关以及经历的时间往往要比预想的要难和长,很多的情况下可能永远无法实现量产,现实就是这么残酷。这是另一种形式的从0到1,而有多少刚入行的科技投资人会在这里折腰啊。


2


片面夸大单一技术



某自动驾驶公司,团队豪华,都是全球知名的深度学习大牛,声称已经手握世面上最领先的视觉算法,将率先达到L4完全自动驾驶的水平。


——打假吐槽


视觉算法仅仅是自动驾驶成功技术的第一步,后面还要融合高清地图、整体决策和底层硬件控制,每一步都至关重要。脱离了后面几步仅仅谈算法,最多是纸上谈兵的演示算法,根本上不了车。


3


专注PPT讲故事30年



某公司2014年融资的时侯说自己是O2O,2015年融资的时侯说自己是共享经济,2016年说自己有客户大数据,2017年摇身一变就要做人工智能。


某前沿技术公司核心团队全部来自Stanford、MIT、剑桥、牛津等(反正你知道的名校都有),背景属实,但是,该团队的技术跨度实在令人惊叹,什么是当下的技术热点就做什么。从大数据到IOT,从人工智能到自动驾驶,我们猜测他们明年就要做AI医疗和基因测序了。


——打假吐槽


不是每一种奶都叫特仑苏,不是每一家有数据的公司都能做人工智能。 哪个领域火就做哪个,还真把自己当Elon Musk了!


4


学历背景有水分



某硬件产品创业公司,创始人声称全国top大学毕业,其团队来自BAT核心成员,产品完全自主设计生产。但投资人在对其访谈中总是感觉违和,产品设计确实不错,但创始人的谈吐气质与其背景很不相符。


——打假吐槽


经过尽调,核心创始人学历造假,该家公司的产品全部照抄了一家欧洲公司的设计。而对曾来自BAT的核心成员进行访谈后,发现这些成员并不是所称项目的核心成员。 对创始团队成员的DD真的很重要。


5


海外归国高大上



某海外团队号称全部来自美国top理工科大学博士及教授级别,解决一个跨世纪的能源难题,此技术成功后能提供无穷无尽的低价能源,故整个团队决定回国创业技术报效祖国。


——打假吐槽


暂且不论此项技术的革新全球范围内都没有公开发表的文献论证, 就说一个美国研究机构培育的顶尖人才团队把涉及美国国家利益的技术直接带回国美国人民答不答应!


6


这个我们不能告诉你



某高科技公司号称之前已经有10年技术研发积累、落地的历史,但只服务于政府,每年收入好几亿。由于保密原因查不到关于公司前身的任何公开报道、专利注册,更不能对之前客户进行相关尽调。


——打假吐槽


以保密为由完全不透露技术细节、不让访谈的项目都是耍流氓! 很多to G的公司也是可以做客户调查的。作为一家专门投资硬科技的早期基金,我们访谈调研过的对象包括公安、监狱、军队。


以上六个典型案例,下面是我们总结的一些鉴别水分的简单方法,大家共勉:


1、不要相信一蹴而就的黑科技,遵守科技研发和商业的common sense。


2、一个新技术产生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无数的坑,从发paper到实验室、量产、市场化,能做前一个阶段并不是能做后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


3、认真搞清每一个技术细节,无论软件还是硬件的实际产品性能都有前提条件,不要只问团队用了你的技术比别人快多少,要把测评纳入场景和限制条件。


4、不要迷信任何专家、平台、机构、部门的背书,他们也可能被忽悠。


5、个人和团队成员背景DD很重要,互联网搜索是个好东西,懂点爬虫你会有意外的惊喜,对那些名下注册了十几个公司的创业者更要保持警惕。


6、作为一家创业公司的CEO或者CTO,如果他的90%的时间都在参加各种论坛、沙龙和媒体活动,或者在该领域做了不到一年就宣称自己拥有世界第一的黑科技,我们很难相信他是一个真正的科技创业者。


* 本文系明势资本策划,如需转载请联系明势资本微信。温馨提示:请不要对号入座,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关爱投资人从你我做起。


—— 黑马四月好文 ——


当马云遇上范雨素

娃哈哈帝国为何陨落?

张一鸣:做CEO要避免理性的自负

阿里“中供系”前世今生

抓娃娃机是一门怎样的暴利生意?

乐视:被梦想腐蚀的竞争力

途家这两年,罗军的野望与初心

半部乐视帝国融资术

论一个创业者的出轨方式

赵薇列传



本活动将持续进行,欢迎提供爆料和案例,

可添加微信号F_futurecapital。

那些货真价实的科技创业者,想获得明势资本投资。

请发BP到邮箱: [email protected]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