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报道了今年第11号超强台风“摩羯”对海南、广东等地造成的严重影响,特别是给当地民众生活带来的损失和困扰。文章还介绍了气象专家对台风成因的分析,以及公共设施建设和防灾机制面临的挑战。同时,文章还引发了关于沿海城市建筑设计应采用何种标准、如何封窗等问题的讨论。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超强台风“摩羯”的登陆和影响
今年第11号超强台风“摩羯”先后登陆海南文昌市和广东徐闻县,造成严重破坏和损失。它是建国以来登陆我国大陆地区的最强秋台风。
关键观点2: 台风对当地民众生活的影响
台风导致房屋破坏、财产损失严重,尤其是依靠土地生活的灾民,损失的不仅是住房和家具,还有未来的生计。
关键观点3: 气象专家对台风成因的分析
气象专家表示,这次台风强度高的原因主要与海水温度和大气环流形势有关,同时近10年台风发展成强台风的几率比以前更高。
关键观点4: 公共设施建设和防灾机制面临的挑战
专家认为,这次台风给公共设施建设和防灾机制带来了新的挑战,旧有的建筑、设施建设标准和应急预案可能需要重新评估和调整。
关键观点5: 沿海城市建筑设计的讨论
台风来袭引发公众对沿海城市建筑设计是否应该采用落地窗、如何封窗等问题的讨论。新标准对建筑门窗制定了更加细致、严格的抗风抵雨要求。
正文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今年第11号超强台风“摩羯”9月6日16时20分、22时20分先后在海南文昌市、广东徐闻县登陆。这场被认为是建国以来登陆我国大陆地区的最强秋台风,仅在海南境内,就造成4人死亡,95人受伤,财产损失严重。对于依靠土地生活的灾民来讲,他们损失的不仅是住房和家具,还有未来的生计。
记者|覃思 陈银霞
9月6日下午5点,住在海口一栋海边公寓楼的王萌开始觉得“不对劲”,“风太大了”,吹得雨水不断往屋里渗。王萌是本地人,从小经历过大大小小的台风。她告诉本刊,知道台风“摩羯”会来后,她提前和丈夫一起把家里最重的桌子、椅子、凳子、跑步机,都顶在了阳台的玻璃窗上。大雨从下午2点开始,王萌一直在客厅和阳台之间来回忙活,试图把木地板上的地擦干。“离窗远一点。”丈夫提醒的话音刚落,随着一声巨大的爆裂声,阳台落地窗的玻璃渣子“喷”到了王萌的小腿和脚上。“我当时是蒙的,脑子一片空白,身上很痛,但不敢去害怕。”阳台一破,大风毫无遮拦地冲进王萌的家,王萌跟丈夫连忙往主卧房间跑,脚都被玻璃渣扎破了。冲进房间的王萌第一件事是堵门,她背对着门坐在地上,试图用全身的力量把门抵住,她能感受到风一直在把门往里推,门外不断传来物件破碎的声音。“我当时只想把门顶好,不要让门破了,否则我们可能就交代在这。”但很快,门框开裂了,王萌的心沉了下来。她和丈夫一边轮流堵门,一边拼命打救援电话,但信号时断时续,电话打了很久才打通,“救援队告诉我们,尽量远离窗户,到洗手间或者地库去。”
王萌想着去小区的地库。那时已经停电了,她拿起提前准备的充电宝和手电筒,小心地给门拉开一条缝,“可怕”的景象扑面而来:“所有东西都在飞,地板上乱七八糟,屋里很昏暗。风力太大了,我们觉得跑不了,家里大门正对着客厅,一旦拉开门,对流的风可能会把我们卷走。”王萌和丈夫当即决定从主卧转移到窗户更小的客卧,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在客卧,王萌和丈夫背倚着客卧门,“几乎一句话也没说”“怕体力耗尽”。一直坐到晚上八点,王萌感觉风力终于减弱了。她打开房门,用手电筒一照,看见家里的木地板已经被大风撬起,不见踪影,露出深灰的水泥地,客厅的玻璃窗也已经变成两个漆黑的空洞。“变成毛坯房了。”地板太滑,风雨也还没停,王萌和丈夫不敢打开房门逃走,继续在家里熬了一夜。凌晨四五点,王萌查看手机看到台风已经离开,整个人才松懈下来,“一身冷汗,四肢无力”。台风来的时候,海口市民李文军在他位于39层的家里,他的家不靠海,但也感受到了猛烈的风力。李文军记得,风力最猛烈的时候是傍晚六七点。狂风从窗缝里钻进来,发出“嘶嘶”的尖叫声,有沙石被吹到39楼,一下一下击打着玻璃。“窗外跟瀑布一样”,水被从下往上吹,像喷泉一样从窗缝里喷进来。最厉害的时候,毛巾一放下去立刻就吸满了水,“10分钟就能拧一盆”。
曾当过兵的李文军也很难让自己镇定下来,觉得自己住的这栋大楼被风撕扯得左右摇晃,他甚至有些站不住脚。他看到盛水的水盆水花四溅,屋顶的吊灯甩过来甩过去。家里的两只猫吓得四处乱窜,发出凄厉的叫声,但找不到地方躲藏,他只好把猫抱在怀里。大风把楼顶的灯带都吹了下来,连着固定的铁板,正好甩在他们家阳台防护网上,关好的窗户啪一下开了,风“呜呜呜”灌进来,妻子吓得躲进小卧室,捂住耳朵。那时,李文军还没有意识到这场被命名为“摩羯”的台风,破坏力和破坏范围要比他想象的更严重。据新华社消息,自9月6日下午,“摩羯”在海南文昌翁田镇沿海地区登陆以来,一天多的时间已造成海南、广东、广西三省区122.7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其中海南省的海口市和文昌市、广东省徐闻县受灾尤为严重。海南省防御台风“摩羯”应急指挥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截至9月7日15时,台风“摩羯”共造成全省因灾死亡4人,受伤95人。经初步统计,仅文昌,全市房屋受损2.5万余间,近1/3道路因树木倒伏无法通行,农作物受灾面积约27万亩、绝收约16万亩,林木受灾面积约4.81万公顷、占比46%。李文军所在小区许多住户的窗户都被吹碎(李文军 供图)
9月7日晚,海南省应急管理厅厅长番绍立介绍台风“摩羯”灾情时表示,“摩羯” 是继2014年台风“威马逊”之后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也是建国以来登陆我国大陆地区的最强秋台风。中央气象台台风网显示,截至2024年9月8日14时,台风“摩羯”中心位于越南境内,央视新闻气象专家表示,台风“摩羯”会继续西行,强度会逐渐减弱,但在这一过程中,仍然会给我国沿海地区带来大风。广东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程正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这次台风“摩羯”强度特别高,主要与海水温度和大气环流形势有关。“台风增强的主要能量来自海温,海温的主要能量来源是太阳短波辐射。太阳垂直照射海面时,海温达到顶峰,也就是在秋分之后的某个时间段,所以秋天9、10月更容易出现强台风。”程正泉提到,今年南海的温度条件也比以往特殊。“今年8月是自1951年来首次8月份南海无台风活动,海水未出现明显上下翻滚,带来的结果是海水会特别温暖。海水跟海洋上空的气团进行热量和水汽的交换,导致南海上空气团处于高温高湿的状态,当台风在这一带活动,会获得更高的能量,更容易出现高级别台风。”台风过后,路边被吹断的树(李文军 供图)
中国气象局气象科学科普工作室首席专家朱定真告诉本刊,这次“摩羯”还具备“极为有利”的大气环流条件。“‘摩羯’北侧有强大的副热带高压,而南侧有强暖湿气流输入,高层有辐散的气流,像烟囱一样,上面气流不断流出,下面气流不断流入补充,形成一个有利于台风的涡旋不断发展增强的环境。”朱定真说,2014年的超强台风“威马逊”也有相似的大气环流条件,但相比之下,‘摩羯’的流场结构更加稳定、维持时间也更长,“‘摩羯’进入南海后,移动速度较慢,受暖海面加热时间长,所以有利于发展强度。”在朱定真的观察里,近10年台风发展成强台风和超强台风的几率比以前更高,而且单个台风发展增强的速度也变快,“从大背景上说,这与全球变暖现象有关,以前海表层温度偏暖的厚度60米,现在可能达到了100米,更有利于台风发展了。”朱定真说,这给公共设施建设和防灾机制带来了新的挑战,“旧有的建筑、设施建设标准和应急预案,可能要重新评估和调整。”这次台风的来袭,也引发公众对沿海城市建筑设计是否应该采用落地窗、如何封窗的讨论。本刊记者查询到,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今年8月14日出台了新的地方性标准《海南省民用建筑外门窗工程技术标准》,以取代2006年开始实行的《海南省建筑外门窗抗风压、水密、气密性能控制指标》。新标准针对海南“强风、高温、高湿、多雨”且多台风的气候条件,对建筑门窗制定了更加细致、严格的抗风抵雨要求。例如新标准按照距海岸的距离细化了县市一级的基本风压取值,而针对大尺寸玻璃面板应用增多的情况,提出了更高的玻璃面板挠度(玻璃变形区间)要求。这份新规将于今年11月1日开始实施。国内某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工程师王颍告诉本刊,落地窗因为采光、视野优势,近些年在沿海和内地都越来越流行,但是抗风性能不如小窗。“玻璃是一种脆性材料,它的抗弯强度比较弱,在同样的荷载下面,大块的玻璃更容易受到损坏。就相当于一根筷子,你用同样的力,肯定是筷子越长更容易断,筷子越短越不容易断,窗户玻璃也是一样。”“外门窗系统的抗风压性能,除了与门窗本身的质量有关,还与门窗和主体结构的连接牢固程度有关。”王颍说,“在台风发生后,如果窗户是玻璃爆裂损坏的,可能是玻璃质量不达标或厚度不足,如果是窗户整体脱落,则大概率是窗户与主体结构的连接不够牢固。”王颍表示,新建筑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一般会依照国家与地方规范标准对玻璃窗的抗风压性能提出要求,“其中一项主要参考数值是当地的基本风压,也就是综合当地的过往风速观测数据得出的风压基本值,沿海地区的基本风压通常比内陆地区更高”。王颍说,正规小区建设时一般都要求符合基本建设程序和相关规范文件规定,但业主拿到房后,自行找施工队封窗、改窗的做法,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市面上的小施工队通常无法提供窗户玻璃、型材等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对于窗子与主体结构连接的施工工艺(如转接件厚度、螺钉间距等),也未必按照规范标准来做。”
台风过境之后,王萌和丈夫暂住在海口的亲戚家。王萌的房子是家人七年前付的首付,王萌来还月供,她工资不高,没有余钱装修,就先把房子空着,边工作边攒钱,一直到2023年,房子才装修好入住。“我们暂时没有经济条件去处理坏掉的房子。”王萌说,“那天晚上经历了台风之后,我差点以为自己会死掉,结果活下来了,已经算是幸运,所以只能往好的方向去看。”而在台风席卷而过的广东农村,村民损失的不仅仅是住房和家具,还有未来的生计。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曲界镇坡塘仔村的张科告诉本刊,台风来的那晚,他一直没睡,第二天天刚亮他就冒雨赶去香蕉地。40亩香蕉林,已经长到一人高,全部齐根折断,“夷为平地”。张科说,原本心存侥幸的他,那一刻“心都碎了”,
张科 供图徐闻县地处中国大陆最南端,三面环海,与海口隔水相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发展香蕉种植业。据徐闻县政府信息,截至2024年4月,徐闻全县香蕉种植面积25万亩,总产量70万吨,被称为“中国香蕉第一县”。在广东湛江市徐闻县,几乎家家户户都像张科一样,种植着少则七八亩,多则上百亩的香蕉。张科今年31岁,他告诉本刊,他17岁初中毕业后,也曾离开农村,到东莞打拼,做过3年美发,也辗转过六七家灯罩厂、一次性纸杯厂,保底工资一千五,“挣的钱都不够花”。2015年,自觉“一事无成”的张科回家和两个哥哥一起种地。几年间,通过种地,三兄弟在镇上购买地皮,一起盖起了5层小洋楼,又在小区里买了一套120平米的套房,前两年也买了一辆代步车。去年到现在,香蕉收购价格一路走高,从1.7元涨到2元一斤。为此张科在原有40亩香蕉的基础上,又多种了20亩。种香蕉是个繁琐的活。60亩香蕉地,需要经历翻地、种苗、割芽、打桩、锄草、杀菌、杀虫、浇水、淋生根剂、采摘等十余个环节,除了种植、割芽、采摘等时间紧的环节会聘请工人外,其他均由他一人打理,“妻子要带两个孩子。”张科每天早上6点出门,天黑回家,不敢有一天懈怠。徐闻县常年气温在35-38度之间,太阳直直地射过来,张科每天都泡在汗水里,皮肤晒得黝黑。
他原本计划着,等明年这批香蕉收了,再去其他乡镇租二三十亩土地,如今,这一计划也暂时搁置,“先得熬过这一年再说”。张科估算了一下这场台风带来的损失:台风过境,他的40亩老苗全部折断。老苗是香蕉树根部长出的侧芽,埋土两三公分,没有根系。20亩一米多高的新苗也被打弯,请工人扶正、填土、淋生根水、杀菌,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无论是用老根重新生芽,还是种植新苗,香蕉的成熟季都会因为台风推迟到来年七八月。他将迎面撞上种植大户香蕉收获季节,不仅香蕉卖不上价,还有可能碰上下一波台风。(文中李文军、张科、王萌、王颍为化名。实习记者蒋文昕对本文有贡献。) 排版:桃桃 / 审核:然宁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