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时拾史事
那些你从别的地方看不到的历史八卦,展现历史最生动的细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下五千年故事  ·  秦始皇叫嬴政,为什么中国姓嬴的几乎没有? ·  昨天  
上下五千年故事  ·  口腔的清道夫,牙齿的保护神——中药牙粉,改善 ... ·  2 天前  
历史与秩序  ·  1914年的山西朔州,外国人镜头下雁门关外大 ... ·  2 天前  
历史与秩序  ·  1914年的山西朔州,外国人镜头下雁门关外大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时拾史事

请回答549年:高澄之死

时拾史事  · 公众号  · 历史  · 2019-08-12 12:00

正文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我们~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请回答系列/不定期更新/檀弓(撰文)|

正文

邺城·东柏堂(大致在547—549年之间)

高澄 继承父亲高欢的丞相之位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这天府里来了个从江南过来的瞎眼老头,自称能听声音算命。

高丞相对这个老头很感兴趣,于是将府里人都叫了过来,让老头挨个听声音给他们算命。

先上来的是苍头刘桃枝,老头听了以后说:这个人日后一定会大富大贵的,只是王侯将相,多会死在他手下。(详情参见: 北齐第一御用杀手刘


高澄(网图)

听到高洋声音的时候,老头说:这个人将来会是一国之主。

到了高澄说话,老头听了半天不说话,手下崔暹都急了,上去逼问老头,老头这时候才含含糊糊的说:也会是一国之主。

高澄听了哈哈大笑:连我的家奴、兄弟都会这么尊贵,何况是我呢。

武定八年(550年),北齐建立。高洋追封高澄为文襄皇帝,庙号世宗,陵墓为峻成陵。高澄最后确实也是一国之主了。
建康·台城(550年1月)

梁大宝元年(550年)正月,江北传来消息,说东魏的齐王、相国高澄被刺杀身亡了。

听到这个消息,梁朝丞相侯景急忙传来打听消息的探子问:高澄是怎么死的?

探子:回丞相,据说是被厨子 兰京 借着上菜的时候杀死的,一同被杀死的还有亲信陈元康,有个叫 崔季舒 的逃了出去。

侯景:兰京是谁?

探子:是本朝大将 兰钦 的儿子,前几年与魏国作战的时候被俘虏了,由于厨艺不错,被高澄留下当了厨子,但是听说高澄对他很不好,动辄打骂。兰京多次请求高澄放他回去,高澄都不允许,还威胁要杀了他。


趁南方侯景之乱,北齐趁机拿下江北之地

侯景:高澄啊!你也有今天,这就是报应啊。和儿,你在天之灵安息吧,等爹平定了江东,一定打回去为你报仇。(侯景反叛东魏时,长子侯和被高澄诛杀,其余四个幼子先是被阉,高洋时代全部杀死)
梁国·历阳(549年6月)

兰钦之子兰夏礼收到一封来自北方的信,据说是他的弟弟兰京托人带回来的。信的内容大抵是这样的:多年不见,阿兄安否?当兄长收到这封信的时候,阿弟应该很快就回来了。多年以来,阿弟寄居索虏之地,苦不堪言,只是因为有一个大阻力一直拦着不让我回去,前几日太原公(高洋)托人秘密会晤我,告诉我只要我助其办成一件大事就会向高澄求情,让他放我回去。虽然他还没告诉我是什么事,但我想我们兄弟相会,应当是可期了。
邺城·皇宫(549年8月)

东魏武定七年(549年)8月,傀儡孝静帝在皇宫模模糊糊听到高澄被杀了,激动的他召来自己的亲信表示:高澄之死真是天意,看来是上天要让朕重掌大权啊。


孝静帝是东魏唯一的一任皇帝

不过这个高澄怎么就会被杀了呢?

亲信:高澄这个人啊,宠溺恩幸,重用小人,使得上下离心离德,想他死的人太多了,不意外,你看看他用的崔季舒、崔暹、杨愔都是些什么人。
孝静帝:这些可都是博陵崔氏和弘农杨氏,是大族啊。

亲信:陛下,所谓恩幸,不在于他们的出身,而在于他们入仕的途径,崔季舒这些人表面上是世家大族,但他们能掌握权力,全是靠高欢父子的亲信,而不是凭借门第。况且,这些个小人,仗着高欢父子的宠信,作威作福,得罪了跟随高欢起家的勋贵重臣。高欢在时,这些勋贵的心里不服都能人尽皆知,何况现在这个年轻气盛的高澄呢,所以高澄之死不意外。
邺城——晋阳

沙苑之战前:高欢亲信杜弼向高欢进言,而今东魏政治腐败,鲜卑勋贵骄纵枉法,希望高欢能好好整顿一下。

高欢却不以为然,反而语重心长地跟杜弼表示,整顿吏治谈何容易,现今天下分裂,自己不少将领的家属都在西魏,宇文泰经常以此来招揽将领归顺于他;江东梁朝有个八十的吴老翁萧衍,专事衣冠礼乐,自己手下的士大夫一直以为那才是正统所在。所以杜弼你让整顿朝纲,说得轻巧,但我要是用严格的法纪来约束众臣,不用多说,部将都得归降西魏,士大夫全得投奔梁国。你说能这么干吗?不过你说的话,我也会考虑的。

高欢对手下的贪赃枉法其实是默认的?


神武帝高欢

沙苑之战后:高澄入邺城辅政,以崔暹为御史中尉,纠察百官的不法行为。崔暹雷厉风行很快弹劾尚书令司马子如、尚书元羡、雍州刺史慕容献、太师咸阳王元坦、并州刺史可朱浑道元等一批人,被免官处死者不计其数。

受到打击的勋贵们知道跟高澄这个刚20岁的“小儿”说什么都是没用的,于是他们来到晋阳希望高欢能为他们做主。高欢却为难的表示,崔暹的本职工作就是纠察百官,自己虽然位居丞相,但是也不能明目张胆的无视法纪,况且他弹劾的这些人确实有些问题。连司马子如和元坦是他最亲近的人,自己都不能力保他俩,所以其他人以后做事谨慎一点,自求多福吧。

年轻的高澄首次出马“打老虎”就能旗开得胜,不愧是以后能执掌东魏大权的一代权臣。

几天之后,高欢从晋阳来到邺城,看到来迎接的百官,他握住了崔暹的手,赞叹他好一个刚正不阿,还赐了他一些良马。

又过了一段时间,高澄有事要回到晋阳,只是在走之前还有件事要处理,他派人带话告诉同样因打击勋贵出名的尚书左丞宋游道,你当年得罪了司马子如和元坦,我在的时候尚且能保你,我一走就难说了,所以你还是跟我一块走吧。宋游道遂跟着高澄一起到了晋阳。
晋阳·丞相府(550年)

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与亲信正在相府进行禅代的最后策划。禅位之前要准备好禅位诏书,关于这份诏书的起草人,手下认为非弘农杨氏出身的杨愔不可。高洋手下高德政表示,为了防止杨愔犹豫不决,自己请求亲自去邺城一趟,跟杨愔说清楚。



高德政走后,高洋有点失落,他感觉几个月前哥哥高澄还在的时候,同样准备进行禅代的,那时候崔季舒、崔暹、杨愔、陈元康这帮人可不是一般的热情,怎么到了自己这,这些人一个个要么抵制、要么观望呢?
邺城·皇宫(549年8月)


东魏武定七年(549年),高洋一身甲胄来到皇宫觐见孝静帝,告诉孝静帝自己本来在城北的双堂,听到高澄那边出事了,于是立刻率兵赶到城北的东柏堂,杀掉了闹事的厨子,大将军只是受了点轻伤,没什么大事。不过现在有点事,必须回一趟晋阳。

孝静帝看着戎装的高洋,再看看后面站着的司马子如等勋贵重臣,只能感叹时不我与啊。


邺城·皇宫(550年5月)
北齐天保元年(550年)五月,高洋登基称帝。根据元老重臣们的弹劾建议,宣布免去崔暹、崔季舒职务,每人鞭笞二百,流放到北方边境。

天保十年(559年),杜弼被斩首。

乾明元年(560年),杨愔因图谋诛除常山王高演和长广王高湛被杀。
邺城·北宫门外(549年)

东魏武定七年(549年)8月,高澄被杀前几天,崔季舒无缘无故在北宫门外,当着诸多勋贵面前,声色凄凉的吟诵鲍照(元嘉三大家之一)的诗句“将军既下世,部曲亦罕存”,多年的宦海生涯使得崔季舒对时局的敏感异于常人,他从透出来的风声感到,最近好像有什么大事要发生,但现实又告诉他,自己对即将到来的一切无可奈何。自己是高澄的亲信,希望以高澄的权势能保住自己,保住博陵崔氏一族。



附录

高澄之死历来一直认为与高洋有很大的关系,因为高澄遇刺后,远在城东的高洋竟然能先躲过兰京同谋“阿改”的攻击,然后又立刻赶到城北,除掉兰京,封锁消息。如此一气呵成,如果说高洋事前不知道什么,很难说的通。

而高澄之死,不仅仅是一起简单的杀兄夺位案。高欢晚期至高澄执政时期,由于东魏国势已经稳定下来,因此高欢父子开始转向国家内部的治理。此时原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元老猛将,就成了高欢父子首要打击的不法勋贵,由于这些勋贵中多以鲜卑族和鲜卑化汉人(六镇人士)为主,所以高欢父子要想切实有效的整顿吏治就必须从六镇之外寻找监察官吏,在当时由于北魏末年混战而难以晋升或难居高位从而无条件腐败的汉族世家大族,就成为高欢父子可以任用的最佳对象。而这些没用尺寸之功,却被重用的汉族官吏,自然就成为鲜卑勋贵眼中的恩幸、佞臣。

然而重用汉族世家大族,却使得鲜卑(化)贵族在朝中受到压制。因此这场普通的整顿吏治行为,渐渐演变成鲜卑与汉人的政治斗争。高欢死后,继位的高澄更加重用汉人,连禅代这样的大事,竟然只与崔季舒、陈元康等汉人官吏密谋,以其弟高洋为首的一大批鲜卑勋贵却被排除在外,可以说高澄的汉化倾向相当浓重。因此感到地位被威胁的鲜卑勋贵迅速团结到了高洋周围,确实高洋建立北齐以后,高澄时代的政治轨道发生了重大转变,高洋时代汉族世家在政治上纷纷失势,鲜卑勋贵对政权取得了独占权,意味着鲜卑勋贵最终在这起政治斗争中取得了胜利。

高澄之死表面上是厨师兰京的突然行动,实际上可能是高洋策划的一场杀兄夺位事件,而在更深层面则涉及到东魏北齐历史上的汉人与鲜卑人之间的第一次政争。

最后,由于高澄的突然死亡,导致高洋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来稳固国内,以及对付老对手宇文泰。故而在成功夺取梁朝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后,放缓了对南朝的征服步伐,以致北齐两次渡过长江的军队,无论统帅质量还是军队数量都大打折扣,故而给危如累卵的南朝极大减轻了军事压力。这无疑给了陈霸先喘息的机会。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
《北齐书·文襄纪·文宣纪》
《北史·孝静帝纪·神武帝纪》
《北齐书·崔季舒·崔暹·杜弼·皇甫玉·高德政·司马子如传》
《东魏北齐政治上汉人与鲜卑之冲突》(缪钺)
《魏晋南北朝史札记》(周一良)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