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李松蔚
湖畔贩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中铁  ·  《中国中铁》融媒体报「1077期」 ·  昨天  
中国铁建  ·  党徽耀基层 | 党员进班组 共绘同心圆 ·  昨天  
938重庆私家车广播  ·  王楚钦、林诗栋、孙颖莎、王曼昱……都要来重庆啦! ·  2 天前  
938重庆私家车广播  ·  王楚钦、林诗栋、孙颖莎、王曼昱……都要来重庆啦! ·  2 天前  
融媒吴江  ·  免费3天!吴江全体居民注意! ·  2 天前  
融媒吴江  ·  免费3天!吴江全体居民注意!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李松蔚

令人惊艳的大美传统色,是时候重回中国人的生活了

李松蔚  · 公众号  ·  · 2021-04-07 21:06

正文

“楼下的樱花开了,拍一张!”
“刚出炉的栗子,颜色可真漂亮。”
“春天树梢冒出的小芽,嫩绿嫩绿的,看着真让人开心!”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为色彩着迷。
可你知道吗?这些色彩可不止是美丽而已。它们背后,藏着一个神秘的世界,叫作:中国传统色。
这是文化学者郭浩过去两年多一直在研究的主题,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他的新书《中国传统色:色彩通识100讲》。
本书以散文小讲的形式,将中国历史上100种传统色的源流典故娓娓道来。
所谓中国传统色,是中国人定义颜色的方式,更是中国人 看待世界的方式。
颜色背后,蕴藏着流传了千年的东方审美和古老智慧。
这些颜色有多美呢?
苍筤,是春天竹子出生时的青绿;
秋香,是具象的缃色与意象的秋意共舞;
月白,是月光洒下一片青白;
绿云,是女子晨起梳头,乌中透亮的发色;
还有妃红、苍青、朱酡颜、十样锦、藕丝秋半、黄河琉璃……
更惊喜的是,100种颜色搭配了100幅精美实物照片。这些照片,都是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捕捉而来。
举个例子,米粥我们都喝过,但你能想到米粥也是传统色的一种吗?
它叫做米汤娇,代表着中国传统色的美学特征。一是具象,米汤取色,娇字说明色值的浅;二是意象,取自日常生活中的米汤,颇有意趣。
实物与色彩一一对应, 呈现真实可观的色彩之美。你会发现,整个世界在你眼中,瞬间就诗意了起来。
换句话说,当你读完这本书之后,你也就养出一双“识传统色”的慧眼,美哉妙哉。
更妙的是,这本书还追溯了100种传统色的前世今生,渊源典故。
以颜色为中华文明的观察切口,将千百年来的建筑、器物、服饰、绘画等连为一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突出的文化瑰宝。
璆琳,即青金石,色相如天,是石窟壁画中常见的颜料色,《石雅》中形容此色“若众星之丽于天”;
密合(蜜合)见录于《扬州画舫录》,验证自中药制作流程“炼蜜”“和丸”,《红楼梦》第八回中,宝钗就穿着“蜜合色棉袄”做针线;
紫花布,是紫棉所织棉布色,明代忠臣刘宗周“家居恒服紫花布”,士大夫纷纷效仿,一时紫花布贵……
让我们不仅领略颜色之美,更知道美背后的博大精深。
这本书的另一个特色,就是有与实拍照片对应的大色块展示。
随手翻开,便是一片赏心悦目,非常漂亮。可以让你细细品读比对色彩之美。
赠送100色可撕式色片。
颜色按色系排列,每片可单独撕下用于色彩比对,既满足专业设计需求,也为生活中色彩应用提供趣味道具。
这不是郭浩第一部关于传统色的著作。
2020年,他主写的《中国传统色:故宫里的色彩美学》出版即热卖。
上市至今,六个月时间,印刷10次,加印9次,得到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央视《读书》栏目等媒体报道。
一时洛阳纸贵,受到全民欢迎。
《中国传统色:故宫里的色彩美学》一书,集中呈现了故宫文物的美,但实际上,在郭浩查阅近400种文献典籍的过程中,他发现:
在古代,水色、天光、草木、器物、食物……几乎没什么不能被中国人用作颜色词的。
也就是说,中国传统色不仅藏在宝贝里,更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受此启发,郭浩仔细观察当代人们的生活,写出《中国传统色:色彩通识100讲》一书。
此次,我们也推出两本书的特惠套装。
一套书,既让你见识中国审美集大成者——故宫里的惊艳色彩。
更让传统色彩的美,走进你的生活中,让每个中国人都够得到、摸得着。
清 冷枚《春闺倦读图》
总有一种论调,说中国人审美不行,但其实在审美这块,我们曾影响过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
就像本书作者郭浩说的:
“我突然意识到,我们对过去的学习太少了。研究色彩的意义是审美,审美是一个国家集体意识最好的沉淀。 审美不仅是好看,更 代表着秩序和文明。”
《中国传统色》系列,现一条生活馆有售

《中国传统色:色彩通识100讲》
限时特惠价 ¥69 (定价 ¥98)

《中国传统色:故宫里的色彩美学》
限时特惠价 ¥118
(图书定价 ¥168)
两本套装
限时特惠价 ¥176 (定价 ¥266)
2021年4月10日23:59特惠结束
读懂传统色,更能明白世间万物
在这本《中国传统色:色彩通识100讲》里,你会发现,色彩之美不仅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们背后还有各种各样的小故事,非常好玩。
古代皇家礼服使用的柘(zhè )黄,宛如艳阳色。
古人的服饰颜色皆与礼仪相关。大家抬头看到艳丽的太阳,都不敢直视,皇家借此来加强自己的威严。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红墙色,可以被称做“牙绯”。
诗人白居易可是这个颜色的爱慕者,唐朝那会儿的官员制服里,就有一款是“绯袍”。后来,白居易当上了忠州刺史,有资格穿绯袍。
他高兴得不得了,还特地写了首诗:“徒使花袍红似火,其如蓬鬓白成丝。”
“凝夜紫”,出自李贺的一句诗“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大自然创造出的瑰丽色彩,被诗人的文思润色之后,成了一种颇具浪漫色彩的表达。
如果你偶遇一只美丽的蓝色小鸟儿,它身上那抹蓝色,就是传统色里的“窃蓝”。
古人没有饱和度、亮度这种说法,他们巧妙地用语言,表达出色值的概念。
“窃”“盗”“小”“退”“不肯”,都表示浅色。
还有更多日常所见的美景和美物,去书里寻找它们的色彩奥秘吧~
这些来自大自然,来自生活日常的传统色,蕴藏着古人对万事万物的观察和理解。
中国人的唯美和诗意,在传统色里,找到了感官上的直接印证。几乎每了解一个传统色,都会让人不住感叹,怎么能这么美。
《中国传统色》系列,现一条生活馆有售

《中国传统色:色彩通识100讲》
限时特惠价 ¥69 (定价 ¥98)

《中国传统色:故宫里的色彩美学》
限时特惠价 ¥118
(图书定价 ¥168)
两本套装
限时特惠价 ¥176 (定价 ¥266)
2021年4月10日23:59特惠结束
流传千年的东方审美
中国传统色,是古人观察山川日月、草木鱼虫记录下的风雅,也是融于生活的诗意。
桑叶初生、荷叶色黄,都可被称作“缃叶”;
夕阳薄雾笼罩远山所现紫色,名为“暮山紫”;
黎明时分高空天色,即“东方既白”;
黄河水色金黄闪光,称作“黄河琉璃”。
清 康涛《华清出浴图》
古人更是将这种对自然的观察融入到现实世界,让传统色与生活发生了实实在在的联系。
举个例子,不同朝代,对颜色的喜好也有不同。
通行的说法是“夏代尚黑、商代尚白、周代尚赤、秦代尚黑”,这其实是源于夏代开始的阴阳五行。
到了周代,开始建立起一个跟服饰、礼制对应的颜色系统,由此建立起社会的规范和秩序。慢慢就有了五正色和五间色,他们构成了中国传统色的理论体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