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一个古老的叫做宋飞正传的美剧中,主人公宋飞演他自己,一个脱口秀演员,在某集里吐槽说,一段关系就如同一个生命,你创造出来,然后饿着他了,他就会过来怨恨你。
现实里,能反目成仇的,多半都曾经有过一段感情联络期。别说男女之间,在公司里觉得某两个领导特别不对劲,一个说东另一个偏要说西的,搞不好都是那些携手共同并肩作战闯过难关后,能共患难而无法共富贵了。
古人说糟糠之妻不下堂,恰恰就是觉得糟糠之妻下堂的太多了。
人到中年,身边也有些例子让人唏嘘,特别是学生情侣,创业伙伴的那种,做不出道还好,做出来的,反而类似于鸡毛藏不住的造,亏的这两年经济形势又不景气,好多小老板只能咬牙吃老本熬着,似乎造的又少了些。哈哈。
即便如此,谁身边不认识两个老婆小自己20岁的老板呢。
以前实习的时候就遇见过这样的搭配,老板,老板娘,小老板娘,已经壮年的大儿子,还在吃奶的小儿子,各自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业务上还互相往来不是老板特别有良心,而夫妻股东,有些业务还真拆不干净。知道八卦后每天上班都高兴如打了鸡血一般,几个同期实习生吃饭就是背后默默八卦,然后某个妹子问了一个灵魂拷问。
那么,你是愿意做他的第一个,还是愿意做他的第二个。
第一个,少年夫妻,共同奋斗,白手起家,现在也是成功人士,说句实话,我们怕老板娘,好像比怕老板和小老板娘更多点,因为老板不太管我们,小老板娘好糊弄,老板娘那派系的那是天天细节观察(能想出不断招大学生做实习廉价劳动力的,肯定也是老板娘主意)。
但话又说回来,都赚了那么多钱,也不敢退休或者退股,眼皮子底下看着新人撒娇,也是憋屈。老板娘有没有小奶狗不知道,即便有,可能没得如老板这么招摇过市,气势上输了一截,啧啧。
第二个呢,虽然坐享其成,的确享用着当时我们这些实习妹子无法想象的美好生活,但是老板又不是那种电视里风度翩翩霸道总裁,在我们眼里就是一个毫无魅力的色老头,我们还发挥了宫斗剧的想象力,幻想着如果老板一命归天会上演什么戏码……
现在想想老板当时也就比现在的我大个没几岁,我们一帮实习人就以半截入土的眼光看人家,真是……哈哈哈有点刻薄。
对那个灵魂拷问,我的答案还是和当年一样,不如两个都不做。
生活,工作,金钱,孩子,啥都绑在一起,效率高的时候的确高到出类拔萃,一旦鸡毛起来也真是外人面前藏也藏不住的尴尬。
结论挺丧的,但各自承认也尊重点私人空间,特别是允许对方在私人空间里随便发泄一点黑灰色地带的情绪,反而在一起的时候更自然,分开以后也能更心安。
归根到底,对私人空间的界限,每个人不尽相同。好多摩擦,就是因为彼此对私人空间的界限完全无法理解导致的。
比如有的妹子真的不缠人,也知道男友忙,于是发点关心的话,也就自己忙自己的了。她想的私人空间是男人空下来了,自然会回自己。然后一刷朋友圈,就想不通了,男人在朋友圈或者微博上消息发的风生水起,但就没回自己的消息。
问过去吧,对方好像也很无辜,因为没啥事啊,就是忙完了,轻松一下。
这就是个典型的对私人空间界限错位的实例,对于有些女性来说,忙工作忙学习可以,但是在休闲事件上有排在自己前面的,似乎有点怪怪的,感觉对方不那么需要自己。
于是,她们希望能通过陪伴,增加自己的重要性。但这种我希望陪着你的期盼,却又因为男人的逃避和不理解,反而让自己显得卑微和不重要。
在这个圈里鬼打墙的妹子们,你们就简答粗暴记住我结论,陪伴完全可能不加深感情,放宽心就完了。
他不需要你陪他,你做自己的就行,不怎么需要陪伴才是成年人的常态。
别硬刚。自己跑步学习刷手机,乐在其中。这是大势所趋。
畅销书,大片,游戏,双十一,热点榜,朋友圈,所谓流量经济,就是注意力经济。一个个体的吸引力在大部分时候不如全球五百强,这正常吗?
在这样的前提下,爱情的工具价值其实是越来越低的,我们不再为了无聊而恋爱结婚,不再为了有人抗煤气罐而恋爱结婚,不再为了分房子吃饭而恋爱结婚,任何一个合格的现代人,都没有什么事情是必须某个特定的异性做不可,如果没了生存能力就大大下降的。
情绪价值本身就对绝对的物理空间和现实存在,并不敏感。
一度我人生中带给我情绪价值最高的男人是罗曼罗兰,他的约翰克里斯多夫就放在我床头,正好是那种已经看了一遍,属于知道现在这次翻阅肯定不会失望,又能够常看常新最好的蜜月期,那时候我每天晚上上床前心情都特别的甜蜜,感觉自己马上就是会被善待成脱胎换骨一新人。约翰克里斯多夫的每一段经历,都是对我人生的某种……感动和指引。
还有些时候,就如同经历一次艳遇,当你等飞机晚点,电子产品和移动互联网还没有现在那么发达,我百无聊赖,去机场书店原价买了一本汪曾祺,有些故事看过,有些故事没看过,但那几个小时,直到后来飞机落地,我都处于一种安静甜美的心情中。
这辈子我都不可能有机会与罗曼罗兰或者汪曾祺说一句话,即便他们在世,即便有机会面对面,聊天的感受也无法替代我阅读时候的感受,好多情绪价值,不是即可聊出来的,而是他们通过某种方式抛出了什么,而在某个时刻,我接住了,内心产生了某种共鸣。
不知为何而来,也不是何时而走,这愉悦的感受在我人生长河中,加在一起可能也就区区几天。即便后来有时间重新看一遍,也不会完全百分百复刻,只会留下一个模糊的印象,或者说心灵上的香气,觉得啊呀,好开心啊,甚至让你对一些场景,莫名其妙的有好印象。
比如我会喜欢在机场候机楼候机的感觉,因为我在机场享受过惊艳的幸福。我也喜欢冬天的夜晚,视床如归,因为我在床上享受过看见人生指引的澎湃。
看上面这句话,我不说是书,是不是和说男人的感受差不多?
因为有这样的经历,我是相信缘分的。就如同我相信这个世界上也有很多优秀的作品,但有些优秀作品就是无法和另一些优秀作品那样打动我,不是我们之间任何人的错,也不是有些作者写的不够多而不够好,只是某些时刻,我没有打开自己。
感情以外,我当然在努力寻找规律,人都是需要且可以在稳定的规律中获得满足的生物。我们有数字,有公式,有定理,也有各种各样似是而非的鸡汤,来尽量寻找生活里的各种规律,足够我们每天的生活。
但感情,是可以,或者说,肯定会带来混乱。不恰当的时候,不恰当的话语,不恰当的靠近,反而会让我们之间的感觉破碎,让彼此心生了厌烦而疲惫——到底怎么个规律才算合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