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政事堂Plus
政事堂,另一种视野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大白话时事  ·  新冠感染情况投票(2月8日)不占用今天发文次数 ·  15 小时前  
求是网  ·  为什么我们对中国发展充满信心 ·  2 天前  
广电时评  ·  冯胜勇谈微短剧2025:三机遇三挑战 ·  3 天前  
CHINADAILY  ·  Editorial丨New ... ·  3 天前  
CHINADAILY  ·  Top News丨Asian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政事堂Plus

天龙八部背后的政治博弈

政事堂Plus  · 公众号  · 时评  · 2017-08-21 22:27

正文


说起金庸,很多人会第一反应是小说家。其实,小说只是他的副业,他的主要身份是政治评论家、报业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金庸一生,都在积极投身于政治,49年,国民党迁到台湾,当时国际法出现了一个问题,国民党在香港的财产如何处 置。当时在报社工作的 金庸年仅25岁 ,便写了文章《从国际法论中国人民在海外的产权》,认为应该归新政权共产党所有而名声大噪,因此,被推荐给周恩来的秘书乔冠华。


可是因为不是党员, 金庸 被要求先去学校学习争取入党,然后再到外交部,这一下,就把“欲求而不得”的金庸,又逼回报社了。


但是金子永远都会发光,金庸在报社发挥了更强大的力量,59年创办明报之后,成为了香港最著名的 政治评论家、报业家。由于香港特殊的性质,金庸所在的香港,也成为了文化和思想论战的主战场。


更不要说之后,金庸在80年代,历任香港特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以及特区筹备委员会委员。而且,他还是 政治体制小组负责人之一。


所以,金庸写小说的同时,是不可能不涉及政治。 而因为小说的流传广泛,金庸 政治主张夹杂其中,并蹭上时政热点,则更有利于群众接受其政治主张。


金庸在63年开始在《明报》上,连载天龙八部这种富含源自印度的佛教思想小说,很大的原因,就是62年底的中印自卫反击战,大陆一仗打得非常漂亮。因此,印度也成为了话题。就像政事堂近期蹭印度的热点,都快把印度写恶心了。


熟悉金庸武侠的朋友,应该能感觉到,金庸武侠的武功,很大程度上,是文化的一种影射,国家的文化越强,则个人的武功越高。


天龙八部一开始,写得是吐蕃(也就是西藏)国师鸠摩智,突袭西南大理天龙寺,击败一众高手。这个时间点,对应的是60年代初,某西藏某喇嘛,在印度的支持下,频频通过意识形态,对我国西南进行侵扰。



该喇嘛在我国西南的影响力,就和鸠摩智一般的无敌。 我们可以看到,鸠摩智无论是在天龙寺还是少林寺,在佛教领域,都是秒杀一切的存在,这是金庸其他小说从来没有过的。


而最后,在少林寺藏经阁的决斗,展现出了鸠摩智和 慕容复 父子之间的关系,燕子坞的慕容家族,一直在武学上面支援鸠摩智,引导鸠摩智突袭天龙寺。这个也和60年代一样,台湾的蒋介石父子,一直在资金和武器上,暗中资助某喇嘛完全一致,希望在西部牵制解放军,有利于其在东部反攻大陆。


金庸的小说迷们,都会觉得慕容复父子俩的复国梦很搞笑。但是, 要知道当时的背景,是第四次台海危机,蒋介石父子利用大陆内忧外患之际,联系和资助各方反华势力,高举反攻大陆的旗号。就像慕容博在少林寺藏经阁里密谋的各路起兵,慕容家在山东登陆一样,真的做起了复国梦。


当时,华人媒体讨论的热点,就是蒋介石父子反攻大陆的百日梦,所以,金庸也自然会蹭热点,在小说晚期,把慕容复父子的复国梦刻画的异常夸张,暗指他俩的反攻大陆,都是疯子在白日做梦,甚至最后,把慕容复都写疯了。


而且,小说的早期,慕容博还频频用慕容家“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手法杀人,搞的中原武林对姑苏慕容极为恐惧。这点看起来非常不合理的地方,给慕容复造成了太多的麻烦。实际上,金庸指的就是蒋介石早期利用 伏在国内的特务,在国内频频搞恐怖活动,为了反攻大陆做准备。


而大陆这边, 小说中的丐帮,映射的实际上就是大陆的共产党,整部小说之中, 丐帮的组织纪律异常严格,尤其是杏子林里面,各个分舵之间的座次,简直就像人民大会堂开会一般。


在60年代初,天龙八部的背景之下,大陆国内的局势的确非常的差,刚刚经过了自然灾害,国力严重受损,而且,中美、中苏、中印之间关系恶劣,甚至政治上也爆发了“杏子林”的连环事件。


59年,第一波, 庐山会议上 乔峰通过个人勇武和威信,以雷霆之势拿下造反的头目,迅速平定了内乱;可62年,第二波,全冠清搞起了扩大的七千人大会,会上揭了老底,使得乔峰威望大跌,不得不交出掌门的位置,退居二线......


所以呢,天龙八部中设定早年齐名的北乔峰、南慕容,实际上对应的就是49年时,北方的共产党和南方的国民党。


乔峰究竟是契丹人还是中原人,就是当年一度被广泛讨论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的儿子,还是北方苏联人的儿子。


而乔峰的南院大王这个职务,就是借用太祖访问苏联返回后,苏联负责北方(欧洲)革命,中国负责南方(亚洲)革命这个设定。 后期,南院大王和契丹的北院大王之间产生了冲突,也就是60年代的中苏交恶。


金庸写神雕三部曲到天龙八部时,一方面正处于自己的热血期,另一方面,也是 国际共运事业如火如荼的时代,香港左翼思潮非常的浓厚,所以此时的金庸特别喜欢塑造正面的英雄。


譬如,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的 郭靖 ,以及和平主义、国际主义的 乔峰


不过,而天龙八部这部小说,连载于1963年到1967年,因为中间横跨了66年的文革,导致了金庸在思想也有了一次重大转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