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拖了这么久要重新写个前言了,真是抱歉啊,我们的文章总是半途而废,春天时决心着要把没回顾的盘快速总结下,但不知不觉又拖拉到夏天了。我们的贴子总是更新太慢,但完全不是懒哦,我们有很多很多好内容,就是缺好编辑啊,前言就为广告吧,青手需要设计师编辑,快到我们的碗里来吧。
华宇两江·御临府,这是我们为华宇打造的第一个体验区
01 相信土地有声音
景观在地产,本质是为营销溢价服务。但溢价之外,我们始终保有真诚善待土地的决心。万物有灵,每块土地都有自己独特的灵魂,设计应该去连接它。可是这样朴素的话,现在说出来好像就是很矫情,特别是说什么灵魂啊,冒傻气似的,但真的有啊,行尸走肉才会嘲笑灵魂,景观设计师不真正敬畏土地精神,做什么设计呢~~
御临府是三研堂又一个做在地,做唯一的盘,就是它就该长这个模样,除却巫山不是云。有时甲方觉得我们太绝对,太偏执,设计怎么可以唯一呢?
但当时当地各种约束下,好设计就是对在地性,对客户,对成本,对节奏的最优综合解答,一定是唯一的。
御临府完成了,我们自己算八成满意,主要是帮助这片土地裸露出它自己的美。同样它也是一个非常艰难的盘,留有不少遗憾,它现在的自在随意,其实都是各种艰难之后的云淡风轻。
和其他盘一样,我们完成了很久也没有时间去总结,后来春暖花开了,御临府不断有朋友去参观,喜欢的人非常喜欢,嗯,我们也很喜欢。
一般来说,现在地产界的体验区,参观过一回就好了,舞台感和装饰感是景观体验区的潮流,然而人工炫酷其实又是容易腻味的。三研堂做景观,渴望深度向自然致敬和学习,希望做的东西足够真诚,充满自然中的人文气息,起码自己回看也能“相看两不厌”。而自然博大精深,要多么全力以赴,才能拥有一点点山野真气息。
02 性格即创造
每个城市有不同的性格。虽然现在我们的城市被千篇一律的建筑弄得长相雷同,但其实一方水土一方人的底蕴总是难以被完全磨灭,
我们希望自己在每个城市做的景观作品,都会有每个城市的底色烙印。
三研堂就是朝着这个方向埋头打磨景观空间和气质,认真和土地对话。
所以你现在回头看看,三研堂出品的景观,虽然都在走东方美学的路子,但苏州的姑苏雅集,就有江南温润婉约的文人气山林气;而北京的观承大家,就有皇城根下该有的北方浑厚雍容的皇家贵气;而重庆的御临府,就有着重庆特有的豪迈野逸,巴山蜀水混不吝。
打造回顾:
华宇委托我们这个项目时,最吸引我们的是场地上有两块山岩。当时甲方开玩笑说要抹平这两个山岩,我们一听急了,那可是天赐的宝贝,好在甲方只是玩笑,很快也通过了我们海上仙山的原始提案。然而这仅仅是漫漫征途的第一步。
因为项目进展快,这片土地的地勘一直没做,当我们加班加点完成设计,心里一直非常犯嘀咕,除了可见的两块石头,我们不知道厚厚的茅草下有没有溶洞深坑,管线情况也完全不明确。在督促甲方派挖掘机进场后,通过不断挖掘,发现了越来越多的石头,非常出乎意料。
通过一趟趟现场体验,觉得必须和这些石头对话,虽然时间紧迫,但原有设计的一部分必须大胆颠覆重来;根据最新地形地貌,我们就在现场构思,指挥挖掘队按我们的设想高差,重新挖低堆高,掏空沟通;然后再回公司同步修改方案模型,真是一寸一寸现场设计。
三研堂是石头的深度迷恋者,姑苏雅集我们寻找的是青黑的有山水古意的灵璧石,跋山涉水最后在千岛岛湖废弃的水泥厂找到理想石头;北京观承我们寻找石头之路更是艰难,各种石头混搭使用最后用掉了3100吨天然石头;而这次御临府,天埋巨石赏赐我们,简直视若珍宝,不管多么艰难,我们一定要帮助他们最美地呈现巴山蜀水的山林气息。
御临府原始场地上石头沧桑的肌理深深震撼着我们,原始粗犷的美赫然矗立在御临河边。但周边轰鸣的塔吊仿佛预示着他们的命运将是一小管炸药爆破后的残骸,谁让他们生长在了这个即将成为低密别墅区的土地上。
大量原生的美在无数追求高回报的粗暴建设中都被碾成灰烬,是多么让人痛心疾首的事情啊,但其实心真正会痛的人其实少之又少,大部分人都来不及看到也来不及体会这些消逝之美,因为生活压得大家都无可奈何只能奔着生存去奔跑。
而深埋在地下的这些石块,虽然满身黄泥蓬头垢面出土,但我们听得见曾经的山谷鹿鸣,溪流潺潺;我们要让远离我们生活很久的空谷幽兰,山林气息重新回归我们的生活。
所以我们激情忘我地工作,不管设计周折,不管工程艰难,一定要使命必达。
在这个项目上,我们基本上相当于景观总包,从设计到落地效果全程管控,而且把所有设计过程里会遇上的交圈漏项,效果短板全部努力顶上,从设计刚开始与建筑深入互动总图布局,到后期花境,灯光,软装,雕塑,努力充当甲方效果兜底小伙伴。
00 背景与雄心
御临府位于重庆两江新区渝北龙兴镇。距离机场近,离主城较远。
发展潜力巨大,政府的规划定位和大批大牌地产商云集让龙兴正成为一片热土。作为在重庆起家的地产公司,华宇深耕山城市场多年,面对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华宇的产品品质的提升成了近年最紧急的要务。龙兴御临府立项之初便有着刷新华宇产品品质的重任,而且面对如绿城龙湖等大牌地产商不断云集龙兴,御临府也有立志刷新区域内产品品质的雄心。
场地地貌:
重庆地处川东平行褶皱岭谷区,诸多东北-西南方向的山峦散步在广袤的土地上,好像是被猫爪挠过一样。浩浩荡荡的长江穿越群山其间,除了嘉陵江外还有一些大大小小的支流蜿蜒于这些山脉之中,项目旁的御临河正是其中的一条。
▲
由项目地朝明月山方向观看,御临河从左至右蜿蜒流淌,奔向长江。
▲由滨河路朝项目地观看,这种东北-西南向的山势,如铜锣山中梁山等一样遍布重庆,但保存完好的崖壁却很鲜见。
场地位于御临河畔,红线内的高差达到了惊人的60m,超过20m高的崖壁将地块分为了山上和山下两个部分。滨江路到达场地的最佳路线,两块原生的巨石正是位于山下部分,巨石成了设计的原点。
▲项目紧接市政公园,崖壁将场地分为山上山下两个部分。
▲
高度超过20m的崖壁,建筑将设在崖壁之上,山脚下正是未来体验区的主要入口。
▲车行进方向看到的双生巨岩,好像一对仙人。
▲巨岩夹道中看车来方向。
重点回忆几个点吧,一个景观能有好的结果,和建筑的充分互动,对场地的用心推演是前提
01. 与建筑互动
02. 景观方案推演要点
03. 景观方案概念缘起
04. 其余雕塑,软装,花境,导视,灯光等
01 与建筑互动
①. 总图参与
接手项目后,三研堂通常第一时间会和甲方,建筑方一起讨论总图,探勘现场,参与体验区建筑摆放选址,营销动线选择,工期成本也一并参与前期讨论,给出我们的专业意见。特别早期和建筑的互动非常重要,售楼部的建筑形象,它和场地的咬合关系。在御临府这个项目中,建筑设计是上海成执,也是熟悉的老朋友了。他们首轮方案很酷炫,最大限度揽入壮阔的视野。
▲
酷炫的天外飞仙,凌驾于山野崖壁之上。
我们一起参与讨论,推敲建筑与悬崖周边关系时,虽然第一轮方案很酷炫,但和崖壁关系交融度不足,建议建筑不要太独立,要和环境有更多互动,我们筛选出心仪的悬崖案例和大家一起讨论,甲方也非常认同建筑和山体和水体要更加包容。成执果然十分优秀,在随后很短的时间内拿出了崭新的方案,和山崖的关系大大改良了。
▲
成执建筑最终方案,定位角度也和景观有过充分的互动。
②. 电梯选位
其后的难点是垂直交通的定位。电梯选位是甲方、建筑、与景观争议最大的地方,
电梯的选位直接影响客户参观动线,直接影响全部的景观设计。
为了保证客户在山下部分有足够震撼的体验,同时又要在最小工程难度的情况下解决竖向高差,以及让电梯本身成为体验区导视标志物等问题,景观和各方开过非常多的交圈会议,一遍遍踏勘现场,通过现场放线守线,多轮调整图纸,终于力争到最合理的电梯位置。
▲电梯选位。
③. 天桥设计
原本电梯和天桥都不是景观设计范畴,但为了保证客户有最佳的动线体验,有唯美的设计体验,三研堂在这个项目上,天桥的外包造型和灯光设计,我们也全面深入参与,从建模到施工图到效果一遍遍交底,像操心婆婆一样盯着加工方和材料方,以为万无一失。比较无奈是最后抢工,人员有更迭,传达有漏项,充满张力的折板变成了直板,虽然结果甲方还满意,我们比较遗憾。
▲天桥设计。
02 景观方案推演要点
两块石头是我们的设计原点,
看到它们的第一眼,便一下子点燃了我们的设计激情
,
“海上仙山”的概念当晚就一气呵成勾勒出来了,也迅速感染了团队中的每一个小伙伴,也点燃了甲方和建筑单位的激情。这些充满仙气的巨石是上天对场地的最大馈赠,三研堂的价值便是无条件的将这些天赐的礼物展现出来。
我们要做一个重庆的东方审美山林。
更多的挑战来自于安排挖掘机进场后,场地内挖掘出的大石头超出想象,虽然当时工程紧迫,重新设计耗时耗力,但我们毫不犹豫就展开了现场新设计。
关于山谷做的重大决定有三个:
一个是高程设计:
继续大胆深挖,形成山谷;这个高程设计非常重要,而且微妙,因为太深了,管网和道路不好衔接;而太浅了,根本形不成山谷感受;当时工程紧迫,一旦定的标高不合适,专门挖石头的挖掘机撤场了就不会再回来修改了。三研堂比较骄傲的能力是空间尺度精准的前控力;
▲不断被挖出的巨岩给我们惊喜也给了巨大的压力,也让甲方工程团队大为头痛。设计团队几乎每天都要去现场,许多现场设计的灵感被迅速记录在了图纸上。
▲我们非常敢挖,我们的指令常常让挖掘队疑惑,但我们很笃定告诉他们,挖。
二是创造立体洄游线路:
空中架小桥,崖壁支栈道;
这个是山谷里让我们最醉心的地方。
在咫尺间洄游,步移景异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精髓,而苏州园林基本是在平面洄游,但自古以来的实际山林,是峰回路转的,特别是川渝,崖壁栈道古时候随处可见,这个山谷虽然微缩,但也可以融合天地于一壶,我们在看起来不可能的仅有二三米的极狭的崖壁上设计了最小尺度的单边栈道;后来很受欢迎;而把巨岩用空中小桥联系起来,山顶满植竹林,边缘参差苍劲古桃花,桥尽端设一迷你小亭,掩映在竹林里,岂不有“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之古意。
▲
塑石和栈桥
。
三是假石夺天工:
真假混合设计,浑然一体,是御临府的最大景观特色之一。当时新挖出的石堆都是秃的,而原先有绿植的山岩也被工程开挖破坏很多。
我们的应对有三点:
一是“
重塑谷线
”,让真假石混合,在真石边缘植筋做假石设计,延续山的走势,同时可以增高山体加强谷深;
二是“
做新如旧
”,大力改变山岩的火气,让泥巴味道黄气十足的山体整体做旧如自然山林;
三是“
秃顶植发
”,让假山石成为种植池,让秃顶成为森林,搭配种之苍古野逸的树,该浓荫处就浓墨重彩,横柯上蔽,在昼犹昏;该让出天光处就飘逸落笔,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专业塑石团队介入,为后期园林工程单位解决的很多困难。
▲干枯的巨石群效果震撼但穿梭其间的体验感不好。
▲塑石骨架,真假石头混合双打。
▲未上色前的塑石种植池,还有很明显的色差。
▲最终交付前,两者几乎分辨不出差别了,大量的绿化从巨石中生长出来,正所谓“虽由人作宛如天开”。
▲对原生巨石不足部分,进行塑石完形填空,将海上仙山的效果做到圆融极致。
▲最终呈现效果,很少有人知道这里
是真假石混合
。
03
景观方案概念缘起
倒回来再说下设计缘起“海上仙山”。
中国人骨子里对山水有一种很深的情结,乐山乐水的文人雅士们留下了浩如烟海般描绘山水、寄畅抒怀的诗画名作,它已经成了印刻在中国人基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山水间的栖居一直萦绕在文人士大夫阶层的桃源梦想,所有经典传世的山水画中描绘的都是山水间的“行游居望”
。
三研堂喜爱阅读古画。在浮躁的今天,能在三研堂安下心来细细研读从古画中流淌出来的那些厚重与潇洒也是一种幸福,仿佛在和千百年前的古人在做一场对谈。古代山水画作中,如现存最早的山水画展子虔《游春图》、马远《踏歌图》、仇英的《桃源仙境》、谢时臣《山水图》、石涛《细雨虬松》等,这些跨越千百年的山水名作无一不是在描绘山水之间的理想人居画卷。我们发现,这些描写山水人居的图画中,有一个共同场景特点:
行舟而来,溯溪而上,竹杖芒鞋,过桥跨水,遥见山林之中隐约有层楼叠榭,山瀑挂于崖壁如白练一条,云烟缭绕,如若仙境。
▲
第一眼在滨河路边矗立的巨岩
。
▲
闪现在头脑里的海上仙山
。
▲
古画里的山水桃源
。
▲
初始的山下草案,为两块巨岩打造一片海
。
▲
草模快速描绘围绕两块巨石的第一印象
。
▲
随着现场的推进,我们调整标高挖掘出更多巨岩,也针对性调整和丰富方案概念
。
▲
围绕巨石的新定位方案进行大范围调整,虽然辛苦折腾,但海上仙境的效果被更立体更细腻地营造出来。
▲
鸟瞰图。
▲
引桥过水,停车场仿佛也是一座漂浮在海上的岛屿。
▲
停车场实景。
▲沿曲路而行,沿仙山入仙境。
▲一线天,我们在暴雨天观察到的一丝细流,索性在此设计一个瀑布,如白练一条。
▲一线天实景。
这块有岩石的场地,最终和三研堂心中的山水衔接起来,将场地里被掩埋的重庆山水重新玉琢出来。
04 其余雕塑,软装,花境,导视,灯光等
要一个体验区整体成功,只有景观设计是完全不够的。现在市场上还有很多开发商不舍得在配套专业上投入,或者说没有意识到重要性,也不了解现在的景观细分资源。所以我们常常还要成为演说家去沟通去说服。像御临府这样重要的盘,软装花境雕塑等等刚开始还没有立项,时间和费用上也完全来不及请一线的资源来做设计和配合。最后为了效果,基本我们都要缺啥补啥,努力顶上。好在甲方也充分信任和授权,最后合力把这样一个手工盘比较精彩地呈现出来。
①. 雕塑——“如意云山”打造记
我们其实迫切希望认识更多的雕塑好资源,但目前为止,要么太大牌,甲方请不起;要么真的不可评论,不如我们自己上了。
雕塑位于售楼部前场。因为平场后3m左右挡墙伴随着进入售楼部的主流线,及其不利的视觉空间感受。
▲
平场后场地状况
。
▲3m高挡墙带来压迫感。
最初我们的设计方案是利用挡墙外包塑石形式营造山水格局。
▲最初版概念。
但我们觉得还不够,希望营造更多的记忆点,将具有创新意义的山林气融入项目。
董其昌提出“画可园”,并非个人独创,更多的是对逐渐成熟的共识,在理论上加以明确。于是我们从最原始最纯粹的诗意栖居进行研究。在寻觅过程中,我们看到了石涛的《云山图》。作者描绘半露的山体,树木间以水墨渍出云态,天空用淡墨渲染,以显现出云的白净和飘浮的动感,十分契合我们场地的气质,于是我们用《云山图》加以现代化的演绎,从而有了我们新版的概念。
▲《云山图》演绎。
▲概念草图。
▲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
整个云山体量巨大,我们不断在推敲整个云山的走势,高低比例关系。以求营造最好的效果。
▲
过程反复推敲云山体量带来的效果
。
方案有了,但是要落地,这才是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11Mx27M的场地空间大,雕塑又是以单元组合式形成的大型连续雕塑。
但其实这只是雕塑本身,更为关键的是考虑施工阶段假山和挡土墙的关系,假山和雕塑的关系,假山和苍松的结合,雕塑和苍松的结合,以及整个场地空间的灯光与雾森。于是我们开始了新一轮在战斗。
▲
首先在塑石阶段我们严格把控假山走势,每一块都确保与我们的设计相吻合。
▲
现场初期和塑石单位讨论修改每块山峰走势以及预留种植槽位置。
我们拿着塑石的玻璃钢模型,进入了小样推敲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