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件衣服,就知道大概加放了多少。是一个量体师最当务之急具备的能力。
我自己会去一些定制品牌/渠道做衣服,有一些这样的体验:
大概4年前去过一家香港很有名的衬衫定制品牌在北京门店(是国内一个品牌代理),我穿了一件自认为合身的衬衫过去,让他们做了一件衬衫(他们最低起价是在1000多/件)。
然后今年找了一个网络定制品牌,做了一条休闲裤,我同样穿着一条我感觉满意的裤子给他们的量体师看。
我在下单的时候,反复强调:按照我身上的效果做即可,我喜欢很合身的。
拿到成品后,结果大致如下:
衬衫我自己穿的成品三围是加放7cm,袖肥是加6cm。拿到手后的衬衫是三围加了13cm左右,袖肥加了9cm甚至更多。
裤子因为是弹性面料,我身上的裤子横裆在净尺寸基础上只加了3~4cm。我同样选了一块弹性面料,拿到手后的裤子,横裆至少加了7cm,裤子显得肥大。
老实讲,穿着体验很差,因为根本不是我想要的状态和感觉。当然,我也不会找他们去退货,因为我只是想感受一些他们的产品和完成度。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很多量体师缺乏用户思维,缺乏想象力。他们不会根据客户的穿着衣服的状态,来判断怎么给客户做衣服。
原因可能来自两方面:
1、量体师会给客户做自己想象的衣服
当ta服务一个客户,ta会按照自己的喜好,来给客户设计/制作认为最合适的衣服。让客户遵从量体师的喜好。
2、量体师没有能力判断客户的偏好
也就是当量体师看到客户身上的衣服时,ta心里根本没数。ta对尺寸加放、衣服整体结构没有概念。
在以前的裁缝行当,比较高的境界讲究:看到一个客户,无需量体,也能判断出大概的净尺寸。
如果判断净尺寸这个比较难,需要多年经验的话,那么在做衣服的第二步,也就是将净尺寸加放为成衣尺寸步骤,我认为一个稍有基础的人,只要有心,是可以练出自己的猜成衣尺寸感觉的,也就是:
看到一个客户穿着的衬衫、西服、裤子等,能够大概判断出来:三围、袖肥、横裆、袖长等部位分别加放了多少cm(误差范围控制在2cm)以内,通过与客户的主动交流,就能够准确定位的偏好。
比如问如下问题:
你在穿购买的成衣时,希望有哪些改进之处?
身上这件衣服感觉舒服吗?
等等,这样出来的衣服往往尺寸可以八九不离十。平整度等细节不谈,至少整体上身感觉会让客户觉得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在现实操作中,很多工厂和定制店会推荐用号衣让客户试穿,这其实是在量体师知道号衣尺寸的基础上,让客户试衣服,相当于第一次试衣。这样肯定可以帮助掌握客户的穿着偏好。
但在上门量体、客户时间很紧张、没有号衣等情况下,只能依赖于量体师观察客户身上的衣服,发挥想象力,把握客户的穿着偏好。
怎么得到这种想象力呢?
我觉得意识很重要。要知道在量体师这个职业的技能包里,想象力这种思维工具非常重要。尽可能多地拿自己、亲朋好友来尝试,试穿能够穿到的各种大小衣服。不同袖肥、不同号型等等。
在加上给客户做衣服过程中,多问、多总结。我相信用不了几个月,一个用心的量体师就会建立起基础的认知框架。
这不是高科技,只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经验累积而已。掌握这个技能,可能会提升60%的客户满意度。
自己反复地试穿、反复地记录、反复地总结吧。希望更多的一线量体师能开始有基础把握本质的想象力。
▼
— 推荐阅读 —
从「戚继光招兵」看量体师如何选人
量体师篇 |目录
什么样的人适合做量体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