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家人文历史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原名《文史参考》,“真相、趣味、良知”,为学术界搭建话语平台,为新锐者提供思想阵地,为文史爱好者营造精神家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下五千年故事  ·  史上因太狂而死的4大战神,第1位号千古第一战 ... ·  2 天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3步搞定上热下寒,给体质来个“大升级”! ·  4 天前  
晋城城区  ·  走进城区骄傲→马骏先生的旧居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国家人文历史

视听 | 流行歌曲中藏着的古诗词: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

国家人文历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11-08 13:05

正文

经公众号看历史"(微信ID:EYEONHISTORY)授权转载。

古典诗词是最美的汉语组合形式,也是传统中国人理想的气质体现,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古代的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韵飘洒醉长安。


而今天,尤为幸运的是,古诗词谱曲中有不少都被谱成了流行歌曲,这其中最出名的当属邓丽君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专辑《淡淡幽情》,这张专辑完全是由古诗词谱曲组成,经过她充满古典美的音色打磨,供人传唱并历久不衰。

 

再后来,以方文山的中国风为代表的音乐伴随着周杰伦独特的风格,如龙卷风一般席卷课堂,古诗词开始在流行音乐中潜伏了。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画中宾客在听歌女演奏

 最早的流行音乐与古诗词 


流行音乐诞生于近代开埠最早的上海,在人们的印象中,20世纪上半叶的流行歌曲充满西方的情调,是一种舶来品在中国的移植。

 

20世纪初,在西风东渐的背景下,西方文化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先进的新文化代替原来的旧文化。上海作为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出现了以黎锦晖创作的《毛毛雨》为开山之作的中国第一代流行歌曲。

 

当时的流行乐坛还到处充斥着西方味道,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中国缺乏流行音乐元素。与此同时,较为流行的西方音乐形式不断传入中国,影响着中国流行乐坛。

 

当时的流行乐坛多采用欧美流行的曲子,由中国文人“依声填词”。由于要考虑新思想的传播和传播形式的保守,古代诗词的身影频繁地出现在现代流行歌曲之中。

 

流行歌曲对古代诗词的吸收和借鉴没有固定的方式,最明显的就是直接选用旧体诗词作为歌词。这类作品在当时流行歌曲中占比不是很大,但要超过新诗作歌词的情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作品有《淡白梅花》(纳兰性德《眼儿媚·咏梅》)、《长亭柳》(纳兰性德《临江仙·寒柳》)、《湘江忆君》(卢仝《有所思》)、《良宵曲》(温庭筠《更漏子》)等等。

 

其中大部分都集中于流行歌曲的第一阶段,反映了以黎锦晖为主的第一代词人面对匮乏的新诗资源及自身并不成熟的创作能力,不得不转向深厚的古代诗词寻求支持。

 

比如由黎锦晖创作、王人美演唱的《淡白梅花》,现在听来充满了浓重的老上海百老汇色彩,原词的意境倒是淡了。


莫把琼花比淡妆/谁似白霓裳/别样清幽/自然标格/莫近东墙/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与凄凉/可怜遥夜/冷烟和月/疏影横窗


除了直接将古诗词当作歌词外,当时还通过点缀式或拼接式等方式借用古诗词。点缀式是指在歌曲中仅选用一两句古典诗词作为点缀,比如:


一封快信: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昨夜梦太长/醒来时不早/门外有人敲/绿衣邮差到/……


拼接式一般选用整首或至少半首古诗词原作,和新歌词拼接成一首完整的歌词:


我怎么舍得你: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第一次相逢/约在黄昏后/你礼仪周到/你倜傥风流/……/你别离情偶/泪向内心流/我失去灵魂/比死还难受/今年元夜时/花市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在当时的歌词创作中,古诗词要明显高于新诗借用频率,可能主要由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是由于新诗大多只宜读,不宜唱,二是新诗有著作权的问题,诗人不愿作为歌词材料推广。


 古诗词本是那个时代的流行音乐歌词 


古诗词在今天已经成为经典文学殿堂中光辉四射的文学体裁,而在其产生的当时,它正是流行于秦楼楚馆闹井酒肆的流行歌曲。

 

从现在发现的敦煌词中,我们大致还可以还原出其通俗而清新的原始面貌,也可以从中想象出歌女演唱的情形。“词”在唐代的兴起是文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一方面是诗由盛转衰形成新的文学形式的召唤,另一方面是新的音乐对歌词的急切需求。

 

从《诗经》《楚辞》和汉乐府到唐诗、宋词、元曲等各种诗歌形式,在初期都可以入乐而歌,与今天的歌词一样自由灵活,但是,每当新的诗体从音乐中独立出来,“遂变为文章之事,非复律吕之事”。

 

我国的诗歌史,其实是一部歌词的发展史。古人没办法记录旋律,只有歌词文本被记录,古人称之为诗,在唐宋时,才把歌词与诗从形式到概念上加以区分。

 

我国自古就有“诗乐舞混沌不分”的传统,《诗经》《楚辞》和乐府诗歌中的古诗大都吟唱,作为音乐性更强的词在历时性和共时性上均体现出歌曲的特征。


 古诗词潜伏在流行歌曲中的形式 


流行歌曲在中国经历了萌芽——发展——消失——复苏——繁荣等时期,不论是20世纪早期的流行歌曲还是当代流行歌曲的歌词,我们都可以看到古诗词在语言上对歌词的影响。

 

流行歌曲的全面复苏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这一时期港台地区流行音乐不断传过来,其中以邓丽君的影响最大。从邓丽君演唱歌曲的歌词中,有许多整段整段的古诗词。

 


她开创了歌词借用整首古诗词的先例。时至今日,在热播的大型古装剧《甄嬛传》中的大量插曲也都来自古诗词。



歌曲名称

演唱

古诗词

作者

独上西楼

邓丽君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

虞美人

邓丽君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但愿人长久

邓丽君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相看泪眼

邓丽君


《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

菩萨蛮

姚贝娜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温庭筠

惊鸿舞

姚贝娜

《洛神赋》

曹植


有些流行歌词则将古诗词同现代白话文相结合,即借用古诗词的某一两句,点缀其中——如家喻户晓的琼瑶,1981年为电影《却上心头》同名主题曲作词,其中就有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电视剧《庭院深深》的同名主题曲借用了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中“庭园深深深几许”。

 


著名创作型艺人周传雄的《寂寞沙洲冷》则是借用了苏轼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此外还有很多单纯的借用词牌名,其歌词本身同词牌没有任何关系,如伊能静《念奴娇》、SHE《长相思》、费玉清《一剪梅》、张信哲《声声慢》《雨霖铃》等。


梧桐仕女图(局部),王素。此图写李清照词意。烘托出“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意境


这些歌词将白话文与古诗词结合起来,迎合并引导大众的审美取向,不但有利于流行歌曲的发展,增加歌词的内涵,也有利于古诗词的传承。

 

有些流行歌曲不直接借用古诗词的句子,而是化用古诗词中的意境,借用古诗词中的典故,这种传承方式以方文山的作品最突出。

 


《娘子》《上海一九四三》《双截棍》《刀马旦》《东风破》《敦煌》《千年之恋》等均将古诗词中描述的情感和故事用白话文叙述,使古诗词化为现代歌词。

 

2009年,由李宇春演唱、郭敬明作词的中国风歌曲《蜀绣》,堪称近年流行歌曲借用或化用古诗词的集大成者,据考察,整首歌曲竟然隐藏了至少15首古诗词,正是由于巧妙地借用了众多的古诗词,整首歌的古典唯美意境凸显,听者如沐古风。

 


古诗词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它能够为流行歌词提供丰富的资源,反过来,流行歌词借助新型媒介,也能够更好地传承古诗词。

 

当然,古诗词博大精深,流行歌词作者只是利用了其冰山一角。当代流行歌词在吸收古诗词资源的同时,就已经扮演了传播古诗词的角色,古诗词在现代社会中找到了时尚的载体。


注:未经版权方允许,请勿转载、抓取。


好 文 推 荐


女真两年灭亡北宋,南宋却为何能抵抗100年?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图志 | 什么是中国?从6500万年前说起

世界上本没有中国,是中国人创造了中国。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历史课本上秦始皇、诸葛亮、唐玄宗原来全是同一个人,今天见到的帝王画像有几分可信?

在传媒不发达的时代,帝王,这个最神秘的政治人物往往自带附魅功能。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点击图片查看


国家人文历史

微信ID:gjrwls

长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