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辽宁省发布通知,明确
要将辽宁省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平台切换至新平台
,即
辽宁省药品和医用耗材招采管理子系统
。
切换后,将通过新平台
开展药品和医用耗材交易业务
(“骨科带量采购”仍在原平台开展);取得国家医疗保障局药品、医用耗材编码的医药企业也通过新平台
开展产品挂网申报
。
选取4家医药机构和涉及药品医用耗材相关企业,于
6月24日至30日
通过新平台试运行。试运行期间新平台产生的数据真实有效且不删除。
原平台于6月25日0时起停机不再办理业务。
2024年6月30日18时后
,全省医药机构及相关企业正式使用新平台办理业务。
也就是说,
从
6月30日
开始,辽宁省将全面上线使用
全国统一的耗材招采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
近一周内,
有此行动的并不止辽宁一省。
6月25日,湖北省医保局下发通知,明确
自2024年6月26日24时起,开展招采管理子系统药品交易功能试点地区试运行工作。
紧接着6月27日,吉林省医保局也发布通知,我省将于
6月30日24时在全省二级及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切换应用国家医保药品和医用耗材招采管理子系统。
实施机构范围为:全省二级及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及其相关的药品和医用耗材生产经营(配送)企业;实施产品范围为:全部药品和医用耗材(不包括组套采购的耗材)。
在这波三省密集发布启用通知后,截至目前,
全国已有27省、直辖市、自治区、兵团上线招采子系统
(文末见27省上线情况图)
。
全国统一招采子系统的密集上线,
也正是因为国家医保局要全面推动耗材招采子系统功能的完善的落地应用。
就在6月11日-15日,国家医保局副局长施子海带队赴
吉林、湖北
调研
招采子系统建设
、药品价格管理和药品耗材集采执行等工作。便提出:
要持续强化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建设,
制定明确的“时间表”“路线图”,倒排工期建成用好招采子系统,
高度重视数据质量;
要强化集采各环节精细化管理,精准报量,强化执行,
让参与改革的各方切实获益;
要持续推进挂网药品价格治理,做好不同渠道药品价格监测比较,
推动药品价格治理走深走实。
可见吉林和湖北作为调研地在近期启用招采子系统,应该并非巧合。
预计仅剩的
天津市、湖南省、云南省、宁夏自治区
也会在接下来加快进程,真正实现全国上线!
而后为下一步
耗材集中采购、价格监测、建立统一的挂网规则、医疗服务价格协同管理
奠定坚实基础,形成全国统一的“一盘棋”。
为何会这么说呢?
国家招采子系统就像一张
“无形的网”
,可以实现对药品耗材
从挂网、采购到结算的全业务流程闭环管理。
同时借助系统大数据,药品耗材的
挂网
价格、集采供应量和使用量监管也将进入全方位精准监控时代。
挂网方面
,
全国多省已经实现了对挂网耗材“编码”大清洗,
大批“重复拿码、分解拿码”医用耗材彻底退出公立医院市场。
价格方面
,
针对挂网耗材最低价整治已经在全国铺开。
四川、陕西、湖北、广东
多省相继出台政
策,
全面使用全国药械招采子系统,进行所有挂网耗材全国挂网价对比联动。
企业如果不如实填报最低参考价省份,经过比对后发现虚报、谎报价格问题,将面临产品降价、取消挂网资格、失信惩戒等严重处罚。
集采执行方面
,
国家招采子系统在监控集采供应量和采购量上拥有巨大优势,
可以全方位监测包括
采购、配送、使用进度,非中选产品使用情况等等。
自23年开始,针对医用耗材带量采购使用环节的监控和检查已经在
江西、山东、山西、青海、天津
等省市密集落地,在统一平台的大数据精准化、实时化监测下,
企业供应配送不达标,医
院用量不足、违规使用非中选等行为将无处遁形。
货款结算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