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也有另一种女人,人到中年仍然步履从容。有自己的事业、自己亲密信赖的朋友圈,在无情的岁月中
,仍然美得不可方物,这就是俞飞鸿。
《十三邀》将她拉回大众话题的中心。做了多年杂志主编,见惯了各方美人的许知远,在她面前紧张羞涩如少年,言谈之间,情不自禁地感叹了好几回:“你真的,很好看啊。”
她嘴角上扬,不置可否。这时候的她,46岁。
女人的这一点,比美貌更高级
曾有人说,美貌是女人最珍贵的资本,因为能力和情商可以培养,美貌却具有绝对的稀缺性,可以让人轻而易举地不劳而获。
俞飞鸿却说:“我一直觉得,女人不能太以漂亮自居……如果老觉得自己很美很媚,人会有包袱。”
她确实未曾“恃靓行凶”,甚至把美貌带给她的许多便利都“抛弃”了。
她8岁做童星,16岁当女主角,18岁考进北影。
从小父母教育她:“不能做一个绣花枕头稻草包。”她也慢慢“无视”了自己的美貌,别人夸她漂亮,她只当做是问候。
大学里,男生们视她为校花,费尽心思地追求她。有人为了她请全班男生吃饭,也有几个男孩子知道她喜欢小动物,轮流牵着一只小狗来找她,假装漫不经心地说:“走啊,飞鸿去遛狗。”
但彼时的校花,心思全没在恋爱上。
她忙着学英语,忙着跑步,忙着如饥似渴地学习。她专业课常年第一,四处蹭课看片,时间排得满满当当。《外国电影史》《法国电影史》《中国电影史》……只要她感兴趣的课程和电影,
从不缺席。
21岁,优秀的她受邀参演电影《喜福会》。作为8名女演员中的唯一一名中国籍,跟她搭戏的,是邬君梅、卢燕这种级别的大咖。她却没有飘飘然,一到旧金山,第一件事就是找了《喜福会》的英文原著来看。
大学毕业,她当了两年老师,毅然去美国深造。她说:“我没有经验,缺少生活,能教给学生的,只有老师教给我的那些,最多是做传话筒。”美国那几年,一切都靠自己的生活,让她学会了许多。
27岁,她学成归国。在这个“剩女”危机即将开始的年华,她却开始了事业腾飞的脚步。
当年大热的电视剧《牵手》,据说本来要给她演女主,她却挑战了本来招人恨的“小三”角色。一个反派,被她演得活灵活现,我见犹怜。
后来,各种机会纷至沓来。《小李飞刀》《策马啸西风》……作为演员,她早早就得到了许多人费尽心机却仍然争取而不得的东西。
她说,真的很感谢父母让她从小就知道,美貌并不是一件大不了的事情,真正值得尊敬的品质,是努力、善良和乐于奉献。
年轻时不借美貌享乐,刻苦、自律、勤于耕耘,成为了她中年以后,最大的底气。
这世界不缺美女,缺的是努力和清醒。
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里来的世界观
有太多人说,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
这个问题无人能帮你解答,唯一的答案是,什么都尽力去试一试,就对了。
她的朋友说,“俞飞鸿是一个很‘轴’的人”。“轴”的意思是,把力所能及的一切做到最好,然后由时间来告诉你答案。
读书的时候,她就比别人勤奋。同学们羡慕她成绩好,她谦和地笑:“我就是要求比较高,不是说别的同学做不到。”
饰演宋美龄,她连说起宋的英语口音都头头是道:“网上说她带美国南部口音,但我听后以为那并不是,那是一点点英国口音加上东方口音,和她自己的语气。”
就算是被文人许知远视为“庸俗”的《小丈夫》,她也下足了功夫。因为平时说话慢条斯理,戏份却极泼辣,她在进组之前就开始背台词。在一场激烈得毫无喘气机会的吵架戏里,她和男主角真的吵得面红耳赤。戏罢,全场鼓掌,她对导演笑了起来:“你要知道,这个对我来说是有多困难。”
平时尚且如此,在她真正想做的事面前,更是没有什么能够阻拦她。
2000年左右,她看到了小说《银杏银杏》 ,深深爱上了这个哀婉的故事,逢人便说。王朔说:“你既然这么喜欢,不如自己拍。”
她真的撸起袖子开干。过程非常曲折——
为了电影先成立影视公司;为了练手先拍电视剧;包括原作者在内的所有编剧改编的剧本都不满意,她动手自己写。
那可是国内电影产业全面提速的几年,稍有姿色的女演员都在削尖了脑袋接戏上位;而俞飞鸿,这个凭借《牵手》《小李飞刀》等国民大戏攒足人气的“流量小花”,却满脑子都是把电影拍好。
有人问:“万一赔钱了怎么办?”她语气淡定:“大不了卖房子卖地呗。”
电影开拍,地点选了风光优美的云南,却遭遇了严重的泥石流。没有路,就自己开一条狭窄的山路,不小心就会翻下山谷;车开不过去,人就背着器材爬;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只开三天,就连轴赶着拍……
为提供拍摄资金,俞飞鸿真的把自己的房子抵押了出去。因为第一批拷贝的光色不好,她又自掏腰包重新拷贝。那阵子她真的快要崩溃,甚至为此病了一场。但是,“每天跟自己说100遍放弃,便要说101遍坚持”
。
这部投入4000万的作品,最后仅收获200万票房。有人问她值不值得,她说:“人生的付出从来就不一定跟收获成正比。这件事让我精神上收获了极大的满足,任何后果我都可以接受。”
她并没有打定主意要由此获得什么,只是喜欢,就义无反顾地做。做完,发现自己不适合泥沙俱下的现实世界,那就不留遗憾地转身。当年的倾情投入,最后化为她脸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从容。
对于我们平凡人来说,道理也是类似的。世界那么大,哪怕最后的归宿仍然是结婚生子,也希望你
在滚滚的红尘里走过一遭,酸甜苦辣都尝过,好的坏的都见过,才更知道自己心之所向。
“这世界,我来过,我战斗过,我没有遗憾。”
真正值得热爱的,是生活本身
《爱有来生》虽然票房惨败,却得到了业界嘉许,拿下了首届女性电影周评审团特别关注单元年度女性电影奖;和第17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处女作奖。
众人好奇,她会不会从此转型,做起“大导演”“女强人”?
这时候,她却又悄无声息地,离开了众人视线。
她推掉了大部分的演出邀约,把自己放空到生活里,悠闲地过日子,旅行,同朋友聊天吃饭,养猫,种花,睡到自然醒。
她仍然有一搭没一搭地接着戏,每次出手,却都惊才绝艳。
△《小丈夫》里,与小她九岁的男生谈恋爱
△《父亲的身份》里,艳若桃李,冷若冰霜的女特务
△《悟空传》里,霸道狠辣的圣上天尊
她说:“生活于我永远是第一位的。虽然我热爱演戏,但不会让它成为我生命中最主要的一块儿。生活才是一个更大的学堂,如果没有生活的感悟,人生的基础,演不好角色。我只爱生活本身。”
荧屏上的她,大气、端方、温婉,是各种美好的代名词。但生活里的她,却颇接地气
——体贴、热心、
路痴、
爱打牌、笑点低,非常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