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周国平
介绍信息 一、首发周国平的新作品或者其部分内容; 二、摘编周国平以前作品中的文字; 三、转载媒体或其他自媒体平台上对周国平的评论; 四、周国平与网友们互动,对评论和留言予以回应; 五、报道周国平的社会活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周国平

这两类女人在爱情中随处可见

周国平  · 公众号  · 美文  · 2017-01-05 20:4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有一类女人,你会从理智上对她深恶痛绝,却不得不从肉体上狂热地恋着她,这类女人代表了死的权势;还有一类女人,你会惊叹于她身上如泉源般母亲的力量,并且你会像孩子一样毫无保留地投入她的怀抱,这类女人代表了生的力量。这两种力量在爱情中随处可见,彼此博弈,越过理智的界限,或者说越过了人的界限,而人终其一生俯伏其下。


婴儿意识不到自己的躯体有异于周围物体,乃是自身的一部分;他耍弄自己的脚趾,就像耍弄身边的拨浪鼓一样,并不觉得这些脚趾是属于他自身的。只是通过日积月累的疼痛感觉,他才逐渐意识到自己肉体的存在。而对个人来说,他也非得经历这切肤之痛,才逐渐意识到自我的存在;但是,只有那些像蜂群里的蜜蜂一样很少感觉到自身存在的人,才是生活的幸运儿,因为他们最有可能获得幸福:他们群集群起,融成一片,而他们生活的乐趣之所以存在,就在于他们是同游同乐,欢乐与共的。


生活中有这样的事:你接连数月每天都碰到一个人,于是你同他的关系便十分亲密起来,你当时甚至会想没有了这个人还不知怎么生活呢。随后两人分离了,但一切仍按先前的格局进行着。你原先认为一刻也离不开的伙伴,此时却可有可无,日复一日,久而久之,你甚至连想都不想他了。


一个人仿佛是包得紧紧的蓓蕾。一个人所读的书或做的事,多数情况下对他毫无作用。然而,有些事情对一个人来说具有一种特殊意义,这些事情使得蓓蕾绽开一片花瓣,花瓣一片片接连开放,最后便开成一朵鲜花。 从根本上影响一个人的永远是内向的自我而非外向的世界,是我与我的对话,自己与自己的决斗,人们在对自己的怀疑、纠缠、争斗和背叛中了解自己最隐秘的情感、最狂野的欲望和最原始的意义,从而去定义自己和世界。


很多人是不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上,非得越过一大片干旱贫瘠、地形险恶的荒野,才能跨入活生生的现实世界。 青春多幸福,不过是青春已逝的人们的一种幻觉;而年轻人知道自己是不幸的,因为他们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全是从外部灌输到他们头脑里去的,每当他们同实际接触时,他们总是碰得头破血流。


年轻人得靠自己去发现:过去念到过的书,过去听到过的话,全是谎言、 谎言、谎言;而且每一次的发现,又无疑是往那具已被钉在生活十字架上的身躯再打入一颗钉子。然而,不可思议的是,大凡每个经历过痛苦幻灭的人,由于受到内心那股抑制不住的强劲力量的驱使,又总是有意无意地再给现实生活添上一层虚幻的色彩。


幸福跟痛苦一样的微不足道,它们的降临,跟生活中出现的其他细节一样,不过是使得人生格局更趋纷繁复杂罢了。这样的人生仿佛超然物外了,生活中的种种意外和不测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使人的情绪为之波动。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过是使得生活的格局更趋复杂罢了,而且当最后的日子到来之际,你会为这格局的完成而感动由衷的高兴。这将是一件艺术珍品,将丝毫不减它那动人的光彩,因为唯独你才知道它的存在,而随着你的死亡,它也就立刻消失。


一个人想要体会到生活中的浪漫情调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是个演员,而想要跳出自身之外,则必须能够对自己的行动抱着一种既超然物外又沉浸于其中的乐趣。


地毯的编织工把地毯的格局编得错综复杂,并非出自某种目的,不过是满足其美感的乐趣罢了。正如地毯织工那样,一个人也是这样度过其一生的。倘若一个人不得不相信其行动是不由自主的,那么,他也可以以同样的观点来看待其人生。人生也不过是格局而已,生活既无意义,也无必要,生活只不过是满足一个人的乐趣而已。


从生活、行为、情感和思想的五花八门的事件中剪辑些材料,他完全可能设计出一种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图案,一种错综复杂的图案,或一种色彩缤纷的漂亮的图案。虽说这或许充其量不过是一种他认为自己可以自由选择的幻想,虽说这或许总是一种荒诞不经的幻想与缕缕月光混杂在一起的戏法而已,但这一切都无关紧要,生活看上去就是如此。






阅读往期经典文章

如何从一个人的相貌了解他的品性?

好人有好报,坏人有坏报?

如果我是女人,我将乐意与这样的人交朋友,但绝不嫁给他



回复以下关键词,送你一篇周国平哲理美文


爱| 爱情| 善意| 感情

孩子| 父母| 父亲| 女儿| 教育

命运| 位置| 快乐| 欲望| 妥协| 弱点

道路| 人生| 沉默| 真实| 觉醒| 尊严| 使命| 本质

智慧 | 年轻 |自白| 友谊 | 大自然| 雄心 | 谦和 | 怀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