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睿唯安生命科学与制药
全球药物研发、商业领域独家资讯和最新动态,包括当月药物快讯、季度新药研发进展报告、季度仿制药行业报告,临床试验最新进展、专家评论文章、免费在线课程和资源——帮助制药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药渡  ·  两款国产双抗医保价曝光 ·  3 天前  
药渡  ·  阿司匹林在美国,真的只卖3美分 ·  4 天前  
药渡  ·  好书推荐 |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科睿唯安生命科学与制药

SCI期刊影响因子普遍上涨有无“通货膨胀”?且听科睿唯安中国区首席科学家岳卫平博士揭秘SCI期刊影响因子的正确打开方式!

科睿唯安生命科学与制药  · 公众号  · 药品  · 2017-06-20 23:09

正文

编者按

2017年6月14日晚9点(美国东部时间6月14日上午9点),科睿唯安(原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发布了2017年《期刊引用报告》(JCR),SCI和SSCI期刊的2016年影响因子可通过JCR和Web of Science进行查询。

《中国医学论坛报》14日当天发布了临床医学领域SCI影响因子TOP 10 榜单和肿瘤领域SCI影响因子TOP 20榜单,并采访了《美国医学会杂志·肿瘤学》(JAMA Oncology)主编Mary L. (Nora)Disis教授及副主编Yu Shyr教授,我国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CJC)杂志副主编钱朝南教授(相关链接)。

今天,我们将继续发布对科睿唯安中国区首席科学家岳卫平博士的采访内容,希望能以此帮助广大的临床工作者与科研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SCI影响因子。

岳卫平博士

Clarivate Analytics 中国区首席科学家

1

今年医学领域JCR主要的变化有哪些?您认为,这些变化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岳卫平博士2017年的JCR中,共有132本期刊首次获得影响因子,其中有4本来自中国大陆(均非医学领域专业杂志)。

从整体趋势上看,66%的期刊影响因子均有所上升,约33%有所下降。影响因子普遍上涨,反映出去年1年论文之间的的引用在增加,也显示学术期刊在学术共同体作为主流传播媒介的功用越加强大。

最新JCR的发布受到了多方的关注,包括期刊出版机构、科研人员、教师、科研管理人员和媒体,但请不要过度关注影响因子的升降,这只是一本期刊学术影响力的一个体现,JCR中有丰富的指标能够让我们深入了解期刊的发展动态,更重要的是在客观数据的基础上,对领域的发展趋势拥有更前瞻、更广阔的视野。


2

今年Tumor Biology杂志由于同行审议造假发生了大规模撤稿事件,其中杂志编辑的失职和其审稿流程的不完善不容忽视。在今年的榜单的JCR中,Tumor Biology仍位列其中,影响因子为3.650。JCR会如何对待这类杂志?

岳卫平博士:对稿件进行严格的同行评议是期刊编辑工作者的职责,而科睿唯安的引文数据库的建立一直遵循严格的期刊遴选流程,从上世纪60年代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博士创立至今,我们的选刊标准从未动摇,能够入选数据库的期刊,需要兼顾以下4点:

1

所选期刊的出版标准

为了保证所选期刊的学术价值,科睿唯安在美国费城的总部设立了由各领域专业人员构成的编辑发展部,对期刊的出版标准,包括时效性、编辑惯例、英文文献编目信息和同行评议过程等方面等进行把关。

2

期刊发表内容前沿、高质量

科睿唯安编辑发展部的工作人员还需要仔细考察一个期刊的编辑内容,以确定它的文章是否是高质量的学术研究成果,并能否使目前数据库的内容更加丰富。

3

兼顾期刊的国际性与区域性

在定位上,SCI等引文数据库面向的是全球科研工作者,因此在选刊时,非常关注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从作者、编审会、期刊的引用者等几方面进行考核);与此同时,对于非英语国家的优秀杂志,也会考虑其地域性,进行评估并纳入数据库。

4

引文分析——沧海遗珠亦可放光

对于目前未被SCI等引文数据库收录的期刊,我们也能够通过引文数据库的被引参考文献检索关注其被引用情况,通过定量的数据,动态评估。

综上,前3条是定性标准,最后一条是定量标准,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来更完整更合理地进行选刊。但值得强调的是,SCI等引文数据库是动态的,被成功选入数据库并不意味会永远存在,影响因子也会不断调整和变化。一旦发现期刊存在不当行为(文章质量严重下降,自引率超过20%,或是和其他几个期刊形成“引文俱乐部”互相引用等),均会提出警告,严重者进而可能被剔除出数据库。


3

 JCR每年的发布,都会引发学界内的密切关注。是否有过统计,JCR的使用人群主要包含哪些?

岳卫平博士:JCR主要使用人群的具体分类和数据暂时没有。但根据既往的经验,我们最主要的客户群体包括各类出版机构,大学,政府科研机构、基金组织以及医院等,使用的人群涉及到期刊编辑、科研人员、教师、研究生、科研管理人员和医生等。


4

在国内,JCR与职称评定等直接挂钩,这与国外可能不太一样,甚至在网上,有人形容我国的学术评定已经被“SCI绑架”,对此,您的看法如何?您认为对JCR的正确使用方式应该是怎样的?

岳卫平博士我国的学术评定已经被“SCI绑架”这种说法,我认为是对SCI引文数据库、JCR和期刊影响因子的最大误解。

期刊影响因子诞生之初,主要是为了帮助图书馆在有限资金的条件下合理购买最符合其需求的学术文献,进行馆藏的管理。但随着其运用的扩展,逐渐被用于科研评估中。目前对期刊影响因子的应用,存在几方面的常见的问题:

1. 期刊影响因子常被误用作为单篇文章或作者的评估指标。

事实上,从期刊影响因子本身的名称可以看出,其评估的对象是学术期刊,而非单篇文章,更不是文章作者。其计算方式为——某一时间段内的引文量/论文总量,其反映的是期刊中论文的平均引用值。在统计中发现,几乎所有引文分布都是偏斜分布,很大一部分文章其实都处于分布的尾端,引用量不高。因此,SCI影响因子不适用于单篇文章,更不能用于作者科研实力的评估。

2即便是评估期刊,期刊影响因子由于直观易懂,在诸多指标中最知名,也最常被孤立地片面误用;事实上,SCI影响因子的只是JCR诸多指标中的一项,利用期刊影响因子评估期刊,也应该综合期刊的历史、规模、综述发表量、出版频率、其所属学科特性等诸多因素综合考量。最为重要的是,SCI影响因子对期刊的评估也必须与同行评议相结合,定量评估的同时加上高质量的定性评估,才能真正呈现评估价值,这也是SCI影响因子绝不能忽视的使用原则

3.在日常工作中,存在跨学科间将期刊影响因子进行比较的误用。

期刊影响因子是一个数值(绝对值),用这一指标比较两门完全不同学科的期刊,存在显而易见的不合理性。每个学科都自身的特点,不同学科的引证行为存在差异行,因而不同学科的期刊影响因子在数值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但这一差异并不能代表两者之间的学术影响力差异。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有以下建议:

  • 对于评估某一具体领域内一篇文章的引文影响力,或是跨学科比较不同文章的学术影响力,事实上存在比期刊影响因子更适合的以下几类相对指标:

  1. 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Category Normalized Citation Impact,CNCI):该指标可对同学科、同年度、同文献类型、刊登于不同期刊中的论文进行归一化处理后,作为相对指标来揭示文章的引文影响力。

  2. “高被引(Highly-Cited)论文”概念:高被引论文是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对全球所有高校及科研机构在SCI和SSCI数据库中近10年多的论文数据进行统计,同学科同年度发表的论文按被引频次的从高到低排出的居全球前1%的高被引论文。

  3. 期刊规范化引文影响力(Journal Normalized Citation Impact,JNCI):这是一个可对在同期刊、同年度、同类型文章的引文影响力进行比较的指标。

  • 考虑到临床医学这一大领域内,学科分类较多,我们数据库中,共37个“Web of Science subject category”,与临床医学有关,因此,如果要对隶属不同分支领域的学术期刊进行评估,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式:

  1. 分区对比:从JCR中筛选出具体专业领域内的期刊,根据排名仅行分区(前25%、前50%、前75%、后25%),将不同领域期刊根据所处的分区来进行对比。

  2. 期刊影响因子的平均百分位(Journal Impact Factor Percentile):SCI创始人和文献计量学之父尤金•加菲尔德博士与亚历山大•普多夫金及科睿唯安的科学家团队一起开发了这一颇具价值的新指标。期刊影响因子百分位是规范化的指标,其价值在于实现不同学科领域的期刊间更为恰当的且更有意义的对比分析。

综上,我们希望学术期刊都能够通过提升期刊质量来提高其影响因子,但也建议:

不要将关注点禁锢于影响因子的升降。JCR涵盖包含影响因子在内的诸多指标,希望所有的应用者,能多了解这些指标的意义和应用范围,合理地将各定量指标与同行审议相结合运用其中,同行审议是至关重要的定性评价,JCR定量指标必须与同行审议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功能


5

近期,Elsevier也发布了自己的年度期刊引用分数榜CiteScore,以挑战传统的JCR,您如何看待这一新系统的冲击和挑战?

岳卫平博士JCR从产生至今40多年的历史,其中最著名的期刊影响因子一直伴随着一些质疑的声音。其中一类疑问,针对的是SCI影响因子计算公式中分子分母的来源并不完全一致这一问题。针对这一质疑,我们也开展了研究,结果发现,在完全筛选出一致来源进行计算后的影响因子值与之前的算法结果高度相关。可以说,我们一直以科学的态度回应疑问,坚持选刊的高标准,及优化的期刊匹配法生成JCR。因此,这么多年来,JCR的地位难以撼动。

CiteScore从算法上看,沿用了SCI影响因子计算公式同样的理念,并无创新。在纳入计算的时间上,CiteScore采用3年,而我们分为用户提供了2年和5年的期刊影响因子。

我们之所以区分2年和5年,原因在于根据我们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一些发展速度较快的学科(如生物医学类),2年可达文章的引文高峰;但对于像数学、社科这一类发展速度较慢的传统学科,延长至5年更能体现其文章的引文价值。可以说,我们在算法中所考虑的因素都基于坚实的数据支持。

从我个人角度,任何同类指标都不可能冲击到JCR的地位,但我们依然会保持创新,不断优化,让JCR更加优秀。


写在采访后的话——延伸阅读

对于CiteScore,业内不少权威学者发表见解,包括:

Richard Van Noorden曾评价过CiteScore, 他表示,“由于将非研究类文章纳入评估,一些顶尖的学术杂志在这一评价体系中,排名很差。这一让人不快的排名方式,可能会降低研究者对学术研究的热情。”

Ludo Waltman则认为,“增加评估期刊的透明度固然是件好事,然而在我看来,将所有letter、comments等全都与研究类文献一视同仁,因此评价期刊的影响力,走得有点太远了。”

CiteScore一经发布,类似的声音不绝于耳。

参考文献:

  1. https://scholarlykitchen.sspnet.org/2016/12/12/citescore-flawed-but-still-a-game-changer/   

  2. https://scholarlykitchen.sspnet.org/2016/12/12/citescore-flawed-but-still-a-game-changer/


撰写、编辑 | 叶译楚 (中国医学论坛)

感谢岳卫平博士的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