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规院风景院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和景观研究分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规院风景院

入眼的都是故事——文评

中规院风景院  · 公众号  ·  · 2016-05-22 17:3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有话大家说


刘冬梅

日常摄影的意义体现在很多方面,作为一个记录者、发现者、创作者,保持对生活的敏感与热情,这也是摄影的重要价值之一。从这个角度来说,坚持拍摄比作品本身更可贵。只要你拍,就会有新的发现,就会有无限的可能。
在持续不断拍的基础上,“拍什么”、“为什么拍”,永远比“怎么拍”更需要思考和回答。作为一个年轻的城市与景观规划设计师,对发展变化中的城市、人、环境的关注,不仅仅是职业的本能,更需要对社会生活保有一颗关切的心。与成熟的社会纪实职业摄影师相比,王全的作品可能稍显稚嫩,但广泛多样的拍摄题材后面,透露的是敏锐与关怀,以及不经意流露的幽默。
偶尔,对于周边环境,会有一种超出凡尘之外的形而上思考。这也是王全的部分摄影作品给我的个人感受,比如森林之上飞机的影子、雨中的城市映像、楼群组成的空中十字架等,这些照片会让人出神,联想到其他。
我期待着在纪实之外,作者能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和发现。

刘宁京

能够痛痛快快的装文艺还是蛮难的!要长得帅,要厚脸皮,最重要的就是在某一方面能够持之以恒的保持逼格。年少时太胖没敢装,上班后想装没有网络,现在能发挥了却被认为是蛇精病……
所以看到全的皂片,就下意识的说了两个字M!D!不是羡慕不是嫉妒,也不好说是恨……年轻真好!有趁手的家伙真好!能够恶狠狠的后期处理片子真好!你问我片子好不好,还没仔细看……
每个人喜欢拍皂片(说是摄影太俗气)都会有自己的理由,爱相机!爱菇凉!爱炒作!但只要爱就大胆地往前走吧,不会再有Bresson了,但若干年后你肯定不会比Vivian Maier差,当然拍片肯定不能养家糊口,记住一定要把明天的出差计划安排好…安排好…安排好

程鹏

工作挤占了我们太多的生活。忙碌之中,你会发现你总得给自己找点乐,生活才能不那么无聊,日子才能过的有点乐趣。有人选择旅行、有人选择读书、有人选择健身…也有人选择更忙碌的工作。王全选择观察身边,记录生活,用一种随性的方式,这非常有趣。
看他的片子,读他记录的故事,我对他记录的点点滴滴都很感兴趣。我不想去说这事儿在什么层面有多大的意义,对于职业有多大的帮助,像他自己说的,这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这是一乐,高兴就好,自己开心就好。
用心的去过自己的生活,追随自己内心的感受,这就够了。
王全,加油!

刘颖慧

看到王全的照片,我突然想起一次在湖南衡山的乡村里调研,我一个人走到了村子的深处,一只大狗向我围了上来,我感到十分害怕,这时一个衣衫褴褛的女人也走了过来,她的神态有些疯疯癫癫,但我还是下意识对她说了一句我怕狗。她竟然听懂了我的话,开始就用乡音驱赶那只狗,使我安全离开。
我以为我的记忆力很好,可是我已经忘了那个村庄的样子,忘了那位出手相助的女人的长相。我以为也许以后还能再碰到,不会遗憾。然而一切都是如此匆匆,如同陈粒唱的,相逢太短不等茶水凉。也许是该记录点什么,像王全那样,用影像或者别的,证明这个世界待你不薄。

屈波

入眼的都是故事,定格的都是人森。看王全儿的作品,就是看这大千世界的人森。全儿的照片,不求逼格立意的高远,但求与真实世界的距离。一个景观设计师,用闲暇记载了眼中的各种场景、人物与感情。那不是一般摄影者审美的挑剔,而是一种很奇妙的即时记录的感触。某些片子,只是一瞬便击中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也许,是孩童的小纯真;也许,是午夜的霓虹灯。
生活有很多面,我‍们不可能窥见全貌,那些平实的安静的流逝,带走的是岁月,留下的是‍各式各样的心情。我们看见,长风吹度玉门关,坐使城郭生溪湾。将儿呼出换酒钱,卤煮炒肝溜肉段。生活不止有月下花前、花间忘返,也还有把臂言欢、残酒半盏。小二配着花生米,有姜有葱还有蒜。
鲜活的面孔,随意的留白,空间的秩序,城市的舞台……全儿替我们记录着身边的故事,我们借他的慧眼,看现实的残骸,和所有的爱。


孙培博

与王同学相识十年有余了,依稀记得初识不久的一次聚会,俩人对坐饮尽杯中牛二,事后他说这是他第一次喝酒,从此我印象深刻——此人虎甚。
十年时光在眼前晃过,王同学从当年的青葱少年成长为一颗老葱。如果说,皱纹是岁月对人的宠爱,那么王同学简直是她的挚爱。也许生活就是这样,她带走了老葱身旁的那片生姜,但无意间也赐给了他整个厨房。
这次摄影展的起始我大致了解一些,所展照片也从头到尾仔细的看过,不敢妄谈技术,因为我笃信安塞尔•亚当斯所说“只有好照片,并没有好照片的准则”。
那么对于我而言,这些照片已经足够好,好到我从中发现了一个未曾谋面的王同学,好到他也提醒了我有多久没回头凝望自己的生活一眼,好到他让我发现身边一些不曾注意到的美好角落,好到他带给我心中许久未出现的一丝伪文艺青年式的悸动。
最后,希望王同学能够不断创作,继续感悟生活;同时在自己的厨房里再好好找找。

李泽

认识全哥也算有一段时间了,相熟于我们当时一起做一个详规的项目。如果用一个字形容我对他的印象,便是“喜”,两个字,便是“乐观”,三个字,便是“呵呵哒”。
全哥是个充满爱的人,热爱我们从事的规划设计工作,更热爱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规划设计从业人员,他有着善于观察那些就在我们身边的生活细节、人群行为、社会变迁,捕捉那些生活中或温馨或失落的小情绪的天赋。
我也喜爱摄影,喜欢大光圈大广角去拍下那些炫酷的大片。曾经我总问自己,什么才算是好作品?欣赏过全哥的作品,心中便有了一个答案。诚如文题”入眼的都是故事“,全哥用他的视角告诉我,好的作品是那些可以讲出故事的。
感谢他无私地分享,让我停下片刻去思考平日里身边的变化,珍惜当下的美好。我看到的不只是他的故事,更多的是他对周围一切的爱与关切。

郝钰

可能是专业所致,风景大家庭中摄影高手平日里他们乐于遗世独立地自拍自话,鲜有机会交流。此次借全哥的摄影作品展给大家搭建了个切磋探讨的平台。
初春的一天,听说他要拿起手机,用镜头和这个世界谈一场更加轰轰烈烈的恋爱,我们便有幸通过作品来探寻他的内心世界。原来,全哥才不是一个没有故事的男同事。镜头背后的全哥敏感细腻,拍出来的作品也不乏感染力,曾一度担心情伤会让他成为荒木经惟式的摄影师,后来发现这枚热爱专业的男同事还是将镜头锁定在城市与人、自然与人的题材。
欣赏他的坚持,更佩服他的情怀,每一个记录都像在用镜头拥抱生活。期待全哥更多作品。

王剑

谈起全儿哥可谓渊源颇深,初次相识是在学校园林讲堂现场,以学生会学习部部长和研会主席的身份共同负责讲座相关事宜。三年后的今日,缘分不减,我们共同奋斗在中规院的大家庭中,成为了同事,更成为生活中的挚友。
“一笑足以平万难”这是全儿哥在我脑海中所留下的深刻印象。生活并不是晴空万里、日丽风和,却是时而阴雨时而霾。在忙忙碌碌、坎坎坷坷的日子里,乐天的心态却是不可或缺的宝藏。拿起相机开始留意生活中的细节,记录下身边的点滴美好,收藏起流金的岁月回忆,在光影变化中体味人生无常,在照片故事深处感受世间冷暖。
设计师的成长贵在经历,设计师的创作源于生活,而摄影正是最好的发现美记录美分享美的方式。愿全儿哥以及年轻的我们不忘初心,心怀美好,一路向前。

魏柳

认识全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记得他最初给我的印象是在羽毛球比赛时,他负责照相,总是在场边为我们默默的拍照,呐喊助威。以为照相对他来说只是个工作,没想到还是他的爱好。而这爱好一开始,就未曾停歇。
看到他用相机记录下生活的点点滴滴,那些被我们忽视的小细节,匆匆而过的惊喜,看他的照片,似乎能找到我们每个人生活中曾出现的小片段,也能揣测镜头背后的他是个多么敏感细腻的人。“生活本应该是简单而快乐的。”

谢谢全哥带给我们一张张有情有景的作品,也让我们每天忙于工作的时候能静下来,发现美,表达美。期待看到全哥更多的作品关于生活,关于美。

田皓允

王全的故事很长,长到走一万里路也说不尽。(以下请允许我简称全)
第一次全说他要用手机拍摄的时候我还很不理解,直到我知道了关于手机的故事,那是他失恋后和这个世界再谈恋爱的工具。自从“东海岸第一”发布后,手机成为了他和这个多彩的世界交谈的媒介。“东海岸第一”是一组人像背影照,墙顶上站着的人逆着光,影子被投射到画面中央,由于透视的原因显得很有立体感。这是一组很难读出痛苦或是喜悦的照片。估计当时全仰着头,突然在东海岸的阳光下找到了一丝宁静和快感,手指触发快门,啪啪啪,于是一颗慰藉的种子便留在心中。以致在不久的将来萌发出和这个世界谈一场轰轰烈烈恋爱的想法。
现在,全俨然成为了一个多产的摄影师,从一个只能从煤球和建筑立面找灵感的摄影师成为了众多麻豆约稿的对象。每天全透过他的镜头精心构造属于他和这个世界的每日故事,这些像素化的故事成为了深夜朋友圈的点赞收集器,让自己得到安放的同时也让身边的人兴奋。常感觉这些照片就像刚从月亮湖湖底捞起来的一般,有时像坚实的卵石般清晰明了,轮廓情节咸湿分明,有时又像摇曳的水草般灵活多变,撩拨着朵朵浪花的同时又在几英寸的屏幕上留下让人无法捉摸的身影。这就是部分关于全和他的摄影故事,虽然充满着生活的各种平常却又蕴藏着无处不在的惊喜。臆想一下这多半源于那颗天真烂漫的心和永不消退的情感吧。
当然,全的摄影每天都在继续,希望他能在和世界谈恋爱的路上再走上一万里。

齐莎莎

看到全儿爷在贵安那么艰苦的工作条件下,居然可以化孤独寂寞为拍照动力,实在是震了惊了。我在全儿爷的很多照片中找到了曾经走过的街道以及吃过的路边摊……

可能照片中的那些人无数次的与我擦肩而过我却从未注意,但是全儿爷却用相机捕捉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生活的这项技能,我和全儿爷还差着一条银河的距离!

全儿爷加油!

张璐

细节的敏感捕捉,光影的强大把控,画面的构图精巧,全哥的作品总是能在第一时间,给观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然而惊鸿一瞥之后,心头的震颤并没有消散,眼前慢慢浮现出的,是一颗藏在镜头背后,想要讲故事的心。
全哥的作品多为人物与风景。当他把镜头对向人物时,镜头里面,总是一个又一个的——“普通人”。你看,他在哭、她在笑、他在发呆、她不经意地回眸、他低着头认真做着什么……这些不起眼的点点滴滴,在镜头下凝固,慢慢构筑起的,是大千世界里的形形色色,仿佛也在提醒我们这些观察者,其实“他们”,也是“我们”。
全哥拍摄的风景,也是从细微处着眼,利用光影的变幻,镜头的疏离,让作品呈现出虚幻比真实更真实的效果,如《彩云之上》、《花花世界》。原来一个“美”字,竟有如此多的写法,而全哥知道的,又是最特别的一种。

正如字如其人,画若其品,全哥的摄影作品,也仿佛是他这个人的——“神”。作为一位景观设计师,全哥并没有把自己对生活的灵感,对设计的热情咫尺于格子间,周游于甲方中,而是利用每一个小时间,甚至是小瞬间,背起包,拿着手机,揣着故事,去行走、去捕捉、去感知。原来,心中若有天地,四海皆可为景,这样的胸怀、气度与视野,才是真正令人所叹服的地方。


丁戎

小全走过不少地方,看过了很多风景,雨中的城市、飞机的影子、上帝的十字架,他用独特的视角描述他所见,带给人触动。但最吸引我的,是他在照片中表达情感和讲故事的能力。
在他的镜头中有许多平凡人的故事,一个牵手,一次哭泣,坐在门口想老头的老太太,简单的构图留给人遐想的空间,平凡的场景让人心生暖意。

宋梁

半年前,听全哥说要玩摄影了,以为他随口一提,并未在意;然而就在前些天,朋友圈突然被全哥摄影展刷爆,惊觉全哥已成圈内的摄影名流,出于追星的冲动,我仔细补习了全哥的帖子。
全哥拍片偏爱纪实和人文,取材大多来源生活中那些不经意确又动人的场景,或是闹市里辛勤的劳动者、或是假期中欢愉的孩子们,平凡确使人心生暖意。看这些照片的时候,分明看到的是那个熟悉的全哥,正微笑着用他的镜头观察生活的样子,因他心中有爱,处处皆是风景。
曾听说纪实人文这类题材最难拍好,想想也是,透过一个凝固的点瞬间,却要传递画面背后的时空格局,诉说环境和故事。这种捕捉镜头的能力,既需要岁月沉淀的生活洞见和也需要与生俱来的艺术敏感。遇上一张好的纪实摄影作品,大概是一种用老头乐挠后背的感觉,真实、痛快、根本停不下来。全哥入行时间尚短,但天赋过人,热情饱满。看他的作品,我可说是解痒了,在此感谢全哥。

肖灿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里说苏轼不记日记,因为“记日记对他恐怕过于失之规律严正而不自然”。用记日记这类方式描述生活,对于“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来说,想来确是严苛的担子——而摄影,便“自然”的多了。我所认识的王全,便是这么个自然着的记录者。他镜头里娓娓而谈着的,活欢笑的带泪的孩子、皱纹纵横的老者、忙里偷闲的工人,都在自然的演绎着自己敬畏又热爱着的生活。
在做风景区资源评价的时候,我们总是将风景资源的“原真性”摆在重要的位置,那是决定它们级别的很重要的筛选条件。而王全一幅幅故事性画面所呈现的,便是这样一份可贵的“原真性”。
生活原来如此隽永如此“自然”。画出这天地,画下我和你;让我们哭泣,又给我们惊喜。王全,咏唱着生活的史诗,告诉我们,一份情怀对于规划师的可贵。

蒋莹

第一次看到王全的摄影作品是在他驻场期间发的朋友圈。因心知驻场工作的繁杂与辛苦,所以当时还以为这仅是用来打发这段“粗糙”时光的一时兴起。但是没想到之后的日子里,不断的有新作品发布上来。

这些作品,有些不需要文字就能体会到画内画外的心境,有些因为有了配文而让人更有感触。光影间捕捉到的瞬间定格既展示了镜头前的一刹生活,也展示了摄影者的一瞬心情,同时也触动了看片人的一刻思考。仿佛三个平行时空在按下快门的瞬间有了交集,这交集为埋头于工作的我带来一丝不一样的体验与思考。

谢谢王全坚持发送用镜头记录下的瞬间。借用一句话送给王全:“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虽然我不知道我的远方在哪里,但我希望王全不要停下寻找诗与远方的脚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