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场库
专注于分享国内外精选短片,用最直观的方式让你大开眼界。V电影,一本高品质的影像杂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罗罔极  ·  喝了瓶二锅头,我斗胆解读下「封神」 ·  昨天  
乌鸦预告片  ·  《哪吒2》要冲70亿!影史第一稳了! ·  4 天前  
平安鼎  ·  五破10亿,全球第一!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场库

网红被家暴全网震怒!还有太多人,活在无助的痛苦中

场库  · 公众号  · 电影  · 2019-11-26 21:24

正文


这 是 场 库 的 第 2289 部 每 日 一 片

昨天,papi酱公司旗下博主「宇芽」在微博发声:
我被家暴了
过去的半年我仿佛活在噩梦里,关于家暴的一切,我必须说出来。”
随后,在视频和长文中讲述了自己被前男友(沱沱)数次殴打的经历。
用脚踩在脸上,把头重重砸向墙,
从电梯里拖出来暴打……
触目惊心。
面对前女友的指控,施暴者没有做出正面回应,
而是在微博更新了三条诡异的动态,装作什么都没发生。
宇芽以仿妆走红网络,因工作关系认识了男友沱沱。
起初,宇芽觉得他是一个温暖、善良、正直、美好的人。
但在后期的相处过程里,男友的暴力行为显露。
不仅贬低宇芽让其感觉自卑,还向宇芽灌注自己扭曲的三观,强行洗脑,会为了意见不合而大打出手。
暴力第一次发生的时候,宇芽看在他认错态度良好, 选择原谅
原谅过后,是一发不可收拾甚至变本加厉的暴打。
而这并不是沱沱第一次施暴,在他过往的几段婚姻里都对妻子实施了暴力。
她们后悔没有早点站出来,让更多人遭遇了不幸。
宇芽挣扎了很多次,终于鼓起勇气跟大家说出事实,
是因为 不想再沉默,也不想让有相同经历的人再沉默下去。
而昨天 (11月25日) ,也是国际反家暴日。
目前,相关部门介入调查,关于案件的后续发展有待报道。
我们都明白,宇芽的事情并不是孤例,家暴每天都在上演。
家暴是如何发生的?
之前《明日之子2》的一位选手张嫮目被爆家暴女友张珂玄。
暴力数次、威胁恐吓、被逼剪头发,掰断手指、恶意要钱上演了一系列暴行。
事后,张嫮目还在社交平台录视频讲述自己施暴的心路历程,丝毫没有认错的态度。
跟沱沱一样,施暴者往往觉得都是对方的错才造就了暴力。
那么,真的是被施暴者的错吗?
还记得童年阴影《不要跟陌生人说话》里的安嘉和吗?
精准演绎了家暴者的种种。
猜忌怀疑、限制对方自由、精神压迫、暴力压制、判若两人, 目的是让对方绝对地服从自己。
在施暴者眼里,他们的暴力都是因为对方不够服从。
以爱为名,绑架对方。
“我爱你,你是属于我的,所以我可以对你做任何事情”。

极强的控制欲
小到撒了一杯水,一句意见不合,跟异性说话都会成为暴力的开端。
极端的个性
把在外面遇到的不爽,通通发泄在伴侣身上。
在暴力过程中,又分为身体暴力、性暴力、精神暴力、经济控制。
其中,性暴力彻底摧毁了被施暴者的自尊,身体暴力是最为常见的。
这些身心上的残害,让被施暴者苦不堪言。

两副嘴脸。
在此之前,很多人对家庭暴力的刻板印象是,只有没有文化、偏远农村的粗人才会有。
事实上,暴力实施与受教育程度、出身、经济水平没有必然联系。
也就是说,看上去文质彬彬的人也会成为施暴者。
剧中的安嘉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现实生活中的安嘉和大有人在。
他们接受过高等教育,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对爱人实施暴力后,认错态度很好,跪求原谅。
如果说被施暴者有错,
就错在第一次发生暴力的时候选择原谅,选择忍气吞声。
很多隐忍的背后,更多的是 害怕
这种害怕分为很多种。
第一种也是最严重的一种,是 害怕施暴者报复自己的亲人
每个施暴者都会以家人威胁,
沱沱也不例外,找到宇芽家,把车位损坏等等。
很多女性受害者,考虑到家里有孩子,选择忍受。
第二种,被施暴者 认为家暴属于家丑的一种,碍于面子不想让别人知道
据调查报告称,65%的女性在遭受家庭暴力后,怕被人笑话,选择隐忍。
第三种, 经济依赖,心理侥幸
总觉得施暴者有改过自新的时候,
又考虑到自己没有收入,心想忍忍可能会好。
以上的种种,造成了人们在第一次遇到家暴时,选择逃避。
逃避又会让家暴变本加厉。
不站出来,暴力永无止境。
可,站出来,暴力就会停止吗?
遭到家暴,我们能怎么办?
有数据统计,世界范围内每个站出来的受害者,都在此之前经历了起码30多次的暴力。
而在早些年的中国,很多人经过长达3年的暴力后,才会报案。
不是她们不站出来,而是她们在第一次遭到毒打时, 没有意识到这属于家庭暴力, 没有意识到可以寻求帮助。
不少偏远地区理所当然的认为男人打老婆是应该的
随着法律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被施暴者知道,自己受到侵害可以跟妇女协会说、可以报警、可以去当地的组织寻求帮助。
但,问题又来了:
求助无门。
忍无可忍的被施暴者鼓起勇气揭开伤口,可警方会说这是家务事,
要么民事调节,要么安慰两句;
妇女协会有心帮助,可碍于没有执法权,无法对施暴者予以处罚。
跟家人说,家人会觉得这是家丑,不能外扬,劝其忍忍就好了。
旁观者的心态:“为什么我要管别人家的闲事”。
这种情况下,寻求帮助的受害者会换来更加严厉的毒打。
“拿我没办法”也让施暴者更加猖狂。
这就是为什么沱沱敢多次威胁被打对象,
“反正你没有证据,你敢说出去,我就搞死你。”
情绪积压到顶峰,很多被逼无奈的受害者,选择了“以暴制暴”。
在中国第一部反对家庭暴力的纪录片 《中国反家暴纪事》 中,分享了很多现实案例。
导演组到访陕西省女子监狱,采访了因反抗家暴,杀死丈夫的女人。
她们讲述着自己长达20多年的非人生活,因无法忍受家暴而犯罪的人数,逐年递增。

第一位出现的李翠翠,是所有人里最为惨烈的。
她与未婚夫商量婚期时意见不合,被未婚夫挖去了双眼。

这是她遭遇的第一个噩梦。
而后,她经介绍嫁给了另一个男人,迎接她的还是地狱般的暴力。
这任丈夫不仅把她当成生育机器,还在她怀孕的时候毒打她,并威胁“如果你流产,就把你的头砍下来。”
原以为顺利生下儿子,李翠翠就能过上好日子,没想到,丈夫依旧实施家暴,还逼她自杀。
再也忍不下去的李翠翠,将刀挥向了丈夫。
以暴制暴是一种极端,另一种极端是陷入“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因为对施暴者病态的爱,而心甘情愿纵容他的行为,甚至帮其伤害他人。
之前新闻里,女子被桶60刀生命垂危,凶手就是陪她来医院的男友。
女子却表示不愿让自己的男友坐牢,愿意原谅他。
还有帮丈夫满足性欲,奸杀好心女孩。
这两种极端,都是我们最不愿看到的事情。
2016年3月,我国施行了反家庭暴力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