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中国最惨的投资品种是什么?
除了创业板上的股票,大概是就是遭遇“本命年”的鸡蛋了:
目前全国鸡蛋零售价格大概在每斤
2.5
元左右,收购价格则跌破了每斤
2
元,而每斤鸡蛋的综合生产成本超过3块钱。
每斤
2.5
元,这基本上是
20
年前的价格。
20
年前,中国的广义货币
M2
存量是
9.1
万亿元,现在是
159.6
万亿元。也就是说,中国的货币总量是
20
年前的
17.5
倍,而鸡蛋价格则原地不动。
央视的一则报道,向我们透露了农村“养鸡大户”的困境:
在安徽省肥东县,养殖户赵勇现在的最大心愿就是将自己的
4
万只母鸡卖出去。
4
万只母鸡每天至少需要
13000
元的饲料,而产下的鸡蛋每天只能卖到
2000
多元。这样每天净亏损
10000
元,持续了
4
个多月,已经花光了赵勇多年的积蓄。
赵勇说:能借的银行都借遍了,能借的亲戚朋友也都借遍了,
讲实在话现在的心情,想跳楼的心情都有。
央视“消费主张”关于鸡蛋价格的报道
安徽省凤台县养鸡协会会长黄萍说:今天的蛋是
2.15
元
/
斤,一斤蛋需要的饲料是
2.5
元左右,下一斤蛋就要亏损
0.35
元。当然,这里面没有计算人工、水电、储存运输、损耗等成本。
从大连商品交易所鸡蛋主力期货合约的走势,我们能更清晰地看到鸡蛋价格的痛苦挣扎: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鸡蛋价格的低迷?中国鸡蛋的出路在哪里?
其实答案非常简单:第一,中国鸡蛋产量过剩;第二,中国鸡蛋品质普遍不高。
从一个数字,就可以看出中国鸡蛋的过剩程度:中国目前每年鸡蛋产量大概在
2500
万吨到
2600
万吨左右,是第二大产蛋国美国的
4
到
5
倍,中国占全球的产量的
40%
。而中国的人口只有
14
亿,大概是
70
亿全球总人口的
20%
。
非常简单的数学题:中国人均鸡蛋拥有量是全球的两倍。
有人计算过,中国每
10
个人有
8到9
个产蛋的母鸡,而随着技术的提高,每个母鸡每年可以下
17
到
18
公斤左右的鸡蛋(你没看错,相当于母鸡体重的
N
倍),接近世界最高水平。
既然鸡蛋过剩,为什么不出口?
两个原因:第一,鸡蛋是保存期不长、易碎、低货值的产品,长途贩运利润不大;第二,中国鸡蛋品质不高,很难符合国际标准,人家不买。
在商务部网站上,我查到一篇转载自近期《新疆日报》的报道,讲述了新疆鸡蛋产业的困境:
1
、鸡蛋出厂价已经跌破
5
元
/
公斤,而成本价在
7.5
元
/
公斤,产一吨鸡蛋养鸡场要亏
2500
元;
2
、这几年鸡蛋出口销声匿迹的原因: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超标,达不到国外的进口标准。想达标,需要改善饲料、养鸡环境和及时淘汰病鸡。
新疆鸡蛋产业的困境,就是中国整个鸡蛋产业的缩影。
可见,中国不仅在钢铁、水泥、煤炭等方面存在过剩产能,还在鸡蛋等养殖业上存在过剩产能。前者,是地方政府发展经济过分依赖“铁公基
+
房地产”造成的,是政府管制水平低、经济增长方式落后造成的;而后者,鸡蛋的过剩,是农民缺乏创业门路造成的。至于鸡蛋价格的周期因素,反而是次要的。
现在,很多鸡蛋养殖户都在怀念
2014
年的“鸡蛋牛市”,那时鸡蛋价格最高达到过每公斤
10.71
元,蛋鸡饲养的年利润达到每只
30
元。你养殖
1
万只蛋鸡,就可以年获利
30
万元。
根据“鸡周期”,这一波“蛋贱伤农”之后,蛋鸡数量会大幅下降,一两年之后鸡蛋价格会再次上升。但问题是,如果不解决鸡蛋品质问题、鸡蛋深加工问题,中国鸡蛋产业继续“窝里斗”,牛市之后再次陷入熊市是必然的。
在鸡蛋价格低迷的同时,猪肉价格最近也创出了
23
个月的新低
,如今的价格比
2015
年
6
月跌了将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