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方所文化
【方所订阅号】方所,一个独特的文化组合,涵盖书店、美学生活馆、咖啡店、艺廊与例外服装。它是一个「家」,一种知识、审美与生活的完美结合;它也是一个多元的平台,期望让源源不绝的文化与创意,人才与作品,能够因为这个场所而受到启发、得到发表与注目。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方所文化

绿妖:当你不被北京的繁嚣所淹没,你才能真正地成为自己

方所文化  · 公众号  ·  · 2019-04-08 17:1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逃离北上广”已不是新鲜的话题,但是每每提及,总能让不少人有倾吐的欲望。在这些倾吐中无透出一种大城市催逼下的疲倦感。虽然不少人心中时常萦绕这一念头,但是最终会诉诸实践的,可能还是少数人。这几年,“北上广”已被逐渐塑造成了一个神话,它们仿佛许诺一切,只要你肯付出代价。这一神话每天都能吸引大量的外来人员, 每一个来到北上广的人都有着渴望的东西,是否要逃离,更像是问自己: “是否愿意放弃当初渴望的东西。” 只要心中对此还有执念,这种思想斗争恐怕会一直进行下去。


其实每个时代都会有不少毅然决然地离乡背井,在外闯荡的人。不同背景的人聚集在一个拥挤城市,仿佛城市的每个角落都有故事在游走。作家绿妖试图捕捉北京的这些角落里的故事,如她所说:“每一个渺小个体都记录着大城的变迁。”也许正是因为有这些有故事的人,才编织出北京的种种都市传说。


绿妖:当北京位于世界尽头

北京晚报记者 曾子芊



两次见到绿妖,她都穿了正红色:正红色的裙子、正红色的长款羽绒服。春花尚未开放,这抹鲜亮到极致的颜色总令人感到眼前一亮。但与绿妖交谈,会发现更适合用来形容她的颜色其实是白色:礼貌、柔和,有一双安静微笑的笑眼,既不属于具备视觉冲击力的红色,也不像她的名字,透出一股“通体碧绿,妖气冲天”的顽皮。


有人曾用“从西祠论坛里走出来的文艺女青年”做标题写过绿妖,她则自称“县城青年”,履历丰富,“做过工人、时尚杂志编辑、电台主持人、老师等”。


绿妖出生在河南襄城县,在她的笔下,虚构的故乡叫“宝城”。小说《少女哪吒》的开篇记录了一段宝城少女王晓冰的心事——“我们一直跑出城……我们置身在一个陌生之地。而河堤还一直向前延伸,无穷无尽。我想,这条河大概是汇入到黄河去的,黄河是要流入海的,所以,顺着河走,你就可以看到大海。这个念头让我急不可待:我已经12岁了,这辈子还从未见过大海!岂不年华虚度?”渴望走到“世界尽头”的王晓冰,或许可以被视作是绿妖当年的一个影子。大学毕业后,绿妖不顾家人的反对,一个人拎着箱子来了北京。


《少女哪吒》

《沉默也会唱歌》


后来,绿妖在散文集《沉默也会唱歌》里写过一段外地青年与北京相遇的感受:“谁曾在年轻时到过一座大城,奋身跃入万千生命热望汇成的热气蒸腾,与生活短兵相接,切肤体验它能给予的所有,仿佛做梦,却格外用力、投入……在现实的尘土飞扬与喧嚣之中,你迟早会有一瞬,感到自己心中的音乐,与这座城市轻轻共振,如此悠扬,如此明亮。谁的生命曾被如此擦拭,必将终身怀念这段旋律。”她的首部长篇小说《北京小兽》写于2006年,写的就是“小兽”在“大城”里左突右撞的旋律。“文学青年”李小路从老家来到北京,她奋力地生活,积极地伸出双手,想要抓取到一些什么:工作,或者爱情。然而,在故事的结尾,李小路离开北京,又回到了宝城。写完了《北京小兽》后,绿妖也一度前往绍兴、大理定居。


近日,《北京小兽》再版,书名变成了《世界尽头是北京》。绿妖坦言,距离写《北京小兽》已经过去了十三年,自己的心态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小兽”是一种新鲜北漂的感觉,对这座城市“又爱又恨又离不开”;“世界尽头是北京”则很像自己这些年对北京的感情沉淀。兜兜转转又回到北京,绿妖发现它终于成为了一个让人内心安定之所,“现在对它是一种放松的、健康的、愉快的感情,北京很好,但如果需要的话也可以随时离开”。在序言里,谈及本书再版的意义,绿妖写道,相信 “年轻人初次进入一座大城的感受不会变,人行天地间,追逐欢乐与希望的孤独长跑没有变”。



《世界尽头是北京》读起来首先有一种“历史切片感”,它留下了新世纪初北京文艺圈的一部分影像。那时候,好像每个人都没什么“正事儿”要干,正事儿经常就是四五十人的“文青”大饭局。绿妖回忆说,老六(张立宪)通常是饭局的组织者。在智能手机尚未出现的年代, “手机电池大概都可以用个三四天吧,但他(老六)的手机电池,外加一块备用电池,一下午就能都打光了,因为所有人都和他联系。那时候每个人可真是闲啊”。



在饭局上,可以谁也不认识谁,有人喝醉了酒背诵起了雪莱,有人跳上桌子唱歌。绿妖在《世界尽头是北京》里用生动细致的笔墨刻画了一场场“饭局”。 我们看到,曾经在北京这群年轻人是如何用力地与他人交流、恋爱,要是谁聚会时一直谈工作、谈买房,则会被鄙视活得“太务实”。


如今,什么发生了变化?被问到这个问题时,绿妖想了想,再一次提到了在序言里写过的“夏利车”的段子。“街上有两种出租车,夏利每公里一块二,富康一块六。朋友教我晚上怎么辨认夏利车:找车灯不那么亮的。”饭局结束后,一群人站在北京冬天的街边,“看到是富康就缩回手,继续像企鹅一样倒腾跺脚等一块二的夏利,没人觉得这掉价,反而有种故意往粗糙里整的劲儿”。绿妖解释:“以前的人好像不太会担心别人知道自己其实没那么光鲜阔绰、知道自己还不是成功人士,以前的我们还有一些混不吝和不在乎。在某些标准之外,我们有一套自己的标准,但现在感觉前者已经强大到让人很难去忽略它了。”


尽管如此,绿妖却不认为《世界尽头是北京》是一部怀旧之作, “如果觉得过去一定就是好的,那可能是我们给它加了一个滤镜”。 只不过,当我们真实享受着时代变迁所带来的便利时,记录同样重要,“如果我们只会遥望别人的生活,谁来记录我们的生活呢?”


绿妖说,也许很多“北漂”最后都会选择离开——这只是一种选择,不能说他们就是失败了。 绿妖一直在书写那些活得“精彩漂亮”的女性,但有评论称,她笔下的女性都“殊途同归”,最后都是“彻底的失去和彻底的孤独”。对此,绿妖表示,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很多时候,如果只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可能就会简单得出一个‘彻底失败’的结论。但我想,社会的价值观应该更多元一些,社会不应该只容纳得下‘成功者’。”在《世界尽头是北京》里,李小路最终离开北京,表面上看起来也像是一种奋力争取过什么,最后无奈地遁逃。绿妖总结说:“她其实是在争取保留一些本真的东西,从这个角度看,她又胜利了。”


除却记录时代,《世界尽头是北京》主要写的还有爱情。李小路对爱情纯粹程度的执念始终未变,她是一只没有被城市的喧嚣所驯服的“小兽”,有着自己的法则,并一直坚持保持自己的心跳节奏。尽管故事的表达方式是爱情,但这一刻,在“生活的压力”面前,人类“生命的尊严”同时得以显露。


4月13日,绿妖将携新书《 世界尽头是北京》 做客方所青岛店。届时她将分享自己的北漂往事和关于这本书的创作故事。




活动预告



《世界尽头是北京》

——绿妖新书分享会



时间:2019年4月13日(六)15:00-17:00

地点:方所青岛店(青岛市市南区山东路6号甲华润万象城B168)

主讲人:绿妖

对谈嘉宾:苏美

主办方:方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民说


【参与规则】

1. 活动免费,方所会员可进入“方所会员服务”小程序进行积分兑换报名:0积分可兑换入场券,数量有限,兑完即止,座位预留至开场前10分钟。



2. 入场券有限,于活动开始前3小时截止兑换,详询客服:0532-55667080转901;

3. 活动凭卡券核销入场,逾期卡券作废;

4. 方所在法律范围内对此活动保有解释权


嘉宾介绍


绿妖


作家。出版作品有《沉默也会歌唱》《少女哪吒》《如果可以这样做农民》《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京东文学奖”年度传统文化图书奖获得者。


苏美


作家,现居青岛。出版作品《倾我所有去生活》《文艺女青年这种病,生个孩子就好了》《爱情就是堆积如山的笔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