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松海
本周末,未来科学大奖即将首次颁奖。两位获奖者是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卢煜明和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每人获得100万美元奖励。按照现在的汇率计算,比中国首位诺贝尔奖获奖者屠呦呦的奖金还要高!
首个由企业家设立的科学奖
未来论坛秘书组负责人介绍,2014年,几位知名科学家、企业家组织创办了未来论坛,每月一次的论坛都会邀请国内外顶尖科学家,面向社会公众讲一次“科普课”,内容涵盖数学、物理、生命科学、医疗等方面。当时,百度公司董事长李彦宏,联想集团CEO杨元庆,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北京大学教授饶毅等知名企业家和科学家都参与其中。
在一次次顶尖的科普讲座中,设立一个科学大奖的想法越来越清晰。2016年1月,物理学家杨振宁在论坛上宣布,未来科学大奖正式设立。
企业家拿出一笔不菲的资金,用于奖励科学家,这在中国内地还是头一回。据了解,首届未来科学大奖分生命科学奖和物质科学奖两个奖项,总共由8位企业家分摊资金,他们都承诺至少捐赠10年。
“虽然企业家是捐赠人,但他们完全没有评审权。”相关负责人说,去年9月,直到奖项公开宣布的那一刻,企业家们才和公众同时知道了两位获奖者究竟是谁。
企业本该以盈利为目的的,为什么要设立科学大奖呢?红杉资本的沈南鹏说,作为捐赠人,他们考虑的并非企业自身的回报率。“用100万美元挖掘出一位推动国际科学进程的科学家,非常值得!”
按照未来论坛制订的规则,获奖者的科学成果应产生巨大国际影响,具有原创性、长期重要性或经过了时间考验。获奖者不限国籍,但科研工作应主要在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完成。
评审历时8个月程序极端严苛
不单是捐赠人,就连获奖者自己,之前也丝毫没有听到任何风声。2016年9月19日,未来科学大奖监督委员会主席、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高西庆当着百家媒体的面,打电话给薛其坤和卢煜明,通知他们获奖的好消息。两位教授的反映如出一辙:“这太突然了!”
卢煜明
薛其坤
一切以科学为标尺,不受任何外在因素的干扰,这正是未来科学大奖的评选规则。在程序上,未来科学大奖借鉴了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茨奖等国际著名奖项,由提名、初选、国际同行评审、再审、投票5道程序组成。
大奖还专门设置了科学委员会,9位成员都是科学界的“大拿”。为了保证公平公正,他们任职期间和卸任后两年,均不得参与提名和被提名。如与被提名人有亲属关系、师承关系,都要向轮值主席提出回避。
大奖的提名人和评审人采取邀请制,不能主动报名,提名人和评审人严格区分。首届大奖评审期间,发出了700份提名信,涵盖国内外华裔科学家,如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等相关学科的教授。
从2016年1月到9月,评审足足花了8个月时间。
评选范围小于国家科学技术奖
薛其坤教授利用分子束外延技术,在对奇特量子现象的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从而获得首届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薛其坤用一句话来总结它的意义“将为未来电力学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对普通人来说,卢煜明教授的研究更容易理解。他在孕妇血液中发现了胎儿的游离DNA,开创了“无创产前胎儿基因检查”,避免了羊水穿刺对胎儿造成的伤害。这项成果已经在90多个国家得到应用,几千万准妈妈受益。
对两位科学家赞叹不已的同时,不少小伙伴联想到了刚刚颁发的国家科学技术奖。两天前(9日),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并颁奖。
这两个大奖有什么不同呢?
顾名思义,一个奖励“科技”,一个奖励“科学”,前者涵盖的范围显然要更广泛。未来论坛秘书处负责人说,未来科技大奖目前只设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两个奖项,都是基础科学方面的研究。而国家科学技术奖由国务院设立,除了鼓励基础科学之外,还涵盖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发明、高技术产业化等。
根据国务院相关规定,目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元,其中450万元用做科研经费,50万元为获奖者个人所属。而未来科技大奖的奖金则全由获奖者自由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