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近现代史研究资讯
侧重二十世纪中国政治社会史、政治经济史,中共党史;历史学新书、新刊、论文;中央地方文献资源;以及很少有我们找不到的电子书。总之,专业是中国近现代史当代史。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鱼羊史记  ·  哪吒2中的信息量太大了 1、土拨鼠并未杀人 ... ·  17 小时前  
夏天的陈小舒  ·  这套书必入!用穿越故事带孩子亲历7朝! ·  20 小时前  
夏天的陈小舒  ·  这套书必入!用穿越故事带孩子亲历7朝! ·  20 小时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收复台湾前,郑成功只有福建一带弹丸之地,为何 ... ·  4 天前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当代学术日记中的学术生存秘法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近现代史研究资讯

新书:《殖民地官僚政治史──朝鮮、臺灣總督府與日本帝國》

近现代史研究资讯  · 公众号  ·  · 2019-10-27 09:16

正文

作者: 岡本真希子

出版社: 臺大出版中心
副标题: 朝鮮、臺灣總督府與日本帝國
原作名: 植民地官僚の政治史:朝鮮.台湾総督府と帝国日本
译者: 郭婷玉 / 江永博 / 王敬翔
出版年: 2019-10
页数: 1136
定价: NT$13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9863503583

内容简介

朝鮮×臺灣×日本 制度×人材×構造
詳細理解殖民地「官僚王國」的各種面貌。

近代日本以「殖民地帝國」之姿橫跨東亞約五十年,其政治特色為「官僚行政」。這群殖民地官僚,特別是朝鮮總督府、臺灣總督府,其規模之巨大,甚至凌駕日本本國主要官廳。本書以日本帝國殖民地為分析範圍,特別以日本與朝鮮、臺灣的關聯為中心,試圖構築本國與殖民地橋梁之關係史。藉由全三部十章之組成,從各種角度探討造就殖民地成為「官僚王國」的龐大官僚群。

◆關於制度:檢討殖民地官僚相關制度,包含官制、制服、俸給等層面,闡明其在殖民地發揮的機能。
◆關於人材:探究任職於殖民地之高級官僚等人材,是由具備何等學歷或資格者所構成,異動情形又是如何。
◆關於構造:以個別具體政治議題為焦點,觀察殖民地官僚被放置於何種政治構造中,並予以定位。

作/译者简介


【作者簡介】

岡本真希子
早稻田大學文學研究科博士修畢,主修日本史。曾任日本學術振興會特別研究員(PD)、早稻田大學、津田塾大學、立教大學、東京女子大學等兼任講師,現任津田塾大學學藝學部國際關係學科副教授,研究領域為日本殖民地研究、日臺關係史、朝鮮史。論文散見於臺日各學術期刊及研討會,著有《植民地官僚の政治史》。

【譯者簡介】

郭婷玉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現為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研究領域為日治時代臺灣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史,並關注近代日本與東亞、琉球王國及沖繩史、明清以降中國地方社會等。著有《圖解臺灣史》(合著),譯有《這才是真實的滿洲史》、《殖民地臺灣之青年團與地域變貌》等書。

江永博
日本早稻田大學文學研究科日本史課程碩士,現為早稻田大學文學研究科日本史課程博士候選人。研究領域為日本近現代史及殖民地時期臺灣史,並以研究助手身分參與日本早稻田大學東亞法研究所,整理判讀日治時期臺中地方法院「判決原本」,及千種達夫、宮內季子等日本殖民地政策相關人士之文書史料。目前正在進行《岡松參太郎文書》之翻刻作業。

王敬翔
日本愛知大學中國研究科博士,現任國立聯合大學、國立陽明大學、臺北城市科大兼任助理教授,以教授日文相關課程為主。同時從事中日文翻譯工作,亦以臺灣日治時期之翻譯為研究主題。譯有《漂浪的小羊》)、《臺灣獨立建國運動史初稿》、《蘇維熊文集》、《吳坤煌詩文集》(以上兩本為合譯)等。


目录

【上冊】

推薦序/張隆志
導讀/陳翠蓮
中文版序:寫在出版之際
中文版凡例
圖版

序論
本書問題意識
先行研究檢討與本書課題
本書架構

第一部 殖民地官僚制度之設計與機能

第一章 殖民地官僚組織的規模與結構
殖民地官僚組織的規模:肥大化的官僚群
殖民地官僚組織與民族問題:臺灣人、朝鮮人官僚之位置
小結
第二章 殖民地統治機構的形成與改變
殖民地官僚制度制定的架構:天皇、內閣、樞密院
官制改變問題與殖民地長官:地位、資格、權限
小結
第三章 殖民地官僚與制服
制服制度的創造:統治者的自我展演
制服制度的擴大:可視化的官僚
「民主」與制服改廢:原內閣做出的轉換
存續於臺灣:制服衍生出來的隔閡
小結
第四章 俸給制度與民族差異
本俸制度:從適用地區、民族差異到整合
殖民地在勤加給制度:內地人官僚的特權(一)
宿舍費的支給:內地人官僚的特權(二)
恩給、遺族扶助費的優遇制度:內地人官僚的特權(三)
小結
第五章 殖民地官僚的任用制度
《文官任用令》的適用地區、適用對象:本國制度的移植
高等官任用制度:文官高等考試及有資格者
判任官任用制度:複數任用資格及文官普通考試
以殖民地出身者為對象的特別任用制度:各殖民地特有狀況的適用
小結

【中冊】

第二部 殖民地高級官僚之人材

第六章 文官高等考試合格者與殖民地
新的人材供給:新有資格者與朝鮮、臺灣兩總督府
殖民地出身的有資格者:出身校、任職處、地位
小結
第七章 臺灣總督府的高級官僚人事
前期武官總督時期:長期任職/內部完結的人事
文官總督時期:頻繁更替/與政黨政治的對抗
後期武官總督時期:本地培育官吏的任用/調職至占領地
小結
第八章 朝鮮總督府的高級官僚人事
寺內正毅、長谷川好道總督時期:武斷政治時期
齋藤實第一任總督時期:「文化政治」時期
山梨半造總督時期:與田中義一政友會內閣的密切關係
齋藤實第二任總督時期:與民政黨內閣的鬥爭
宇垣一成總督時期:由兩大政黨時期到「舉國一致」內閣時期
南次郎總督時期:「皇民化」政策的布局
小磯國昭、阿部信行總督時期:亞洲及太平洋戰爭下的總動員體制
小結

【下冊】

第三部 殖民地官僚之政治構造

第九章 朝鮮總督府官僚與反對減俸及縮減加給運動
反對運動的醞釀:1929年
反對減俸及縮減加給運動的勃興:1931年5月
抑制反對縮減加給運動與減俸的自救對策:1931年6月以後
小結
第十章 臺灣總督府官僚與反對減俸及縮減加給運動
縮減加給問題的發生:1931年5月
縮減加給問題的攻防:1931年6月以後
小結
結章
殖民地官僚制度之設計與機能(第一部)
殖民地高級官僚之人材(第二部)
殖民地官僚之政治構造(第三部)

日文版後記
參考文獻
索引【上冊】

推薦序/張隆志
導讀/陳翠蓮
中文版序:寫在出版之際
中文版凡例
圖版

序論
本書問題意識
先行研究檢討與本書課題
本書架構

第一部 殖民地官僚制度之設計與機能

第一章 殖民地官僚組織的規模與結構
殖民地官僚組織的規模:肥大化的官僚群
殖民地官僚組織與民族問題:臺灣人、朝鮮人官僚之位置
小結
第二章 殖民地統治機構的形成與改變
殖民地官僚制度制定的架構:天皇、內閣、樞密院
官制改變問題與殖民地長官:地位、資格、權限
小結
第三章 殖民地官僚與制服
制服制度的創造:統治者的自我展演
制服制度的擴大:可視化的官僚
「民主」與制服改廢:原內閣做出的轉換
存續於臺灣:制服衍生出來的隔閡
小結
第四章 俸給制度與民族差異
本俸制度:從適用地區、民族差異到整合
殖民地在勤加給制度:內地人官僚的特權(一)
宿舍費的支給:內地人官僚的特權(二)
恩給、遺族扶助費的優遇制度:內地人官僚的特權(三)
小結
第五章 殖民地官僚的任用制度
《文官任用令》的適用地區、適用對象:本國制度的移植
高等官任用制度:文官高等考試及有資格者
判任官任用制度:複數任用資格及文官普通考試
以殖民地出身者為對象的特別任用制度:各殖民地特有狀況的適用
小結

【中冊】

第二部 殖民地高級官僚之人材

第六章 文官高等考試合格者與殖民地
新的人材供給:新有資格者與朝鮮、臺灣兩總督府
殖民地出身的有資格者:出身校、任職處、地位
小結
第七章 臺灣總督府的高級官僚人事
前期武官總督時期:長期任職/內部完結的人事
文官總督時期:頻繁更替/與政黨政治的對抗
後期武官總督時期:本地培育官吏的任用/調職至占領地
小結
第八章 朝鮮總督府的高級官僚人事
寺內正毅、長谷川好道總督時期:武斷政治時期
齋藤實第一任總督時期:「文化政治」時期
山梨半造總督時期:與田中義一政友會內閣的密切關係
齋藤實第二任總督時期:與民政黨內閣的鬥爭
宇垣一成總督時期:由兩大政黨時期到「舉國一致」內閣時期
南次郎總督時期:「皇民化」政策的布局
小磯國昭、阿部信行總督時期:亞洲及太平洋戰爭下的總動員體制
小結

【下冊】

第三部 殖民地官僚之政治構造

第九章 朝鮮總督府官僚與反對減俸及縮減加給運動
反對運動的醞釀:1929年
反對減俸及縮減加給運動的勃興:1931年5月
抑制反對縮減加給運動與減俸的自救對策:1931年6月以後
小結
第十章 臺灣總督府官僚與反對減俸及縮減加給運動
縮減加給問題的發生:1931年5月
縮減加給問題的攻防:1931年6月以後
小結
結章
殖民地官僚制度之設計與機能(第一部)
殖民地高級官僚之人材(第二部)
殖民地官僚之政治構造(第三部)

日文版後記
參考文獻
索引

導讀(摘錄)

陳翠蓮(臺大歷史系教授)


近十餘年來,歷史學領域出現了文化史、生活史研究蓬勃昌盛,傳統政治史研究日益消褪的明顯趨勢。輕薄短小、趣味化、娛樂化的議題趨近常民大眾的生活,是容易親近感知的歷史,較諸冷硬厚重的政治課題更受歡迎。日治時期臺灣史領域也因這股學術潮流的影響,文化史、生活史、娛樂史大行其道,已有好長一段時間未見令人振奮的政治史研究成果。


長期以來政治史研究幾乎等同於制度史研究,既冷又硬,充滿距離感。岡本真希子的大作《殖民地官僚政治史——朝鮮、臺灣總督府與日本帝國》,如書名所示,以官僚史、制度史為主,可說是典型的政治史研究作品。但是,本書對於所謂「政治史」書寫方式具有相當突破,不僅克服政治史的沉悶枯燥,並以生動活潑的筆調展現寬廣與多元的研究視野,做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新政治史研究」示範。此書出版於2008年,十多年後的今日終於有中譯本介紹給臺灣讀者,在政治史退潮的此刻,可說別具意義。


本書出版後做為岡本真希子之博士論文,主要探討戰前日本帝國的殖民地「官僚王國」如何建立,尤其是臺灣、朝鮮兩處規模龐大的官僚體系有何特性與異同。全書分為三部:第一部探究殖民地官僚的制度與機能,勾勒殖民地文官體制的整體面貌、帝國/中心與殖民地/邊陲的階序關係、臺灣與朝鮮兩處殖民地官僚結構的組成與差異;第二部討論殖民地高級官僚人材,聚焦在臺灣總督府與朝鮮總督府高級文官的學歷、資格,因應各自條件所形成的官僚體系特性與流動規則。第三部則以1930年代發生的減俸及縮減加給問題為觀察焦點,剖析殖民地官僚反對減俸運動與本國的政治互動、朝鮮與臺灣官僚內部因不同利害關係所造成錯綜複雜的合縱連橫行動。


依據岡本真希子自己對本書內容所做的比喻:第一部是殖民地官僚體系固著的「骨骼」,第二部是流動的「血液」,第三部則是「病灶」分析。從這一比喻,讀者可以窺見岡本的寫作企圖心:不但梳理殖民地官僚制度的完整架構,還要有血有肉、面面兼顧;不只提供靜態的制度性描述,並掌握人事運行流動狀態;不僅提出巨視的結構觀點,並聚焦於微視的個案分析。極其難能可貴的是,在這本大部頭的作品中,岡本真希子不僅能夠游刃有餘地達到上述幾項目標,並且以生動流暢的文字、犀利的洞見,吸引讀者沉迷其中。


1990年代隨著日本國內政治變動,學術界出現「日本帝國史研究」潮流。在早年經濟起飛、高度發展的時期,日本社會全力追求經濟層面的「Japan as No.1」,對於「二戰之前日本帝國究竟如何運作」的課題幾乎不願碰觸。直到經濟泡沫化、政黨解體重組,終於停下腳步,探索反省過去。日本學術界開始以戰前日本帝國擴張時期所控制的地域為範圍,針對複數殖民地、複數民族所構成之近代日本進行跨域的比較式、批判性研究。1992年山本有造的《日本植民地経済史研究》、1992至1993年岩波書店出版岩波講座《近代日本と植民地》共八卷系列專書,探討日本帝國與殖民地的構造、產業、人流、去殖民等課題開始,帝國史研究逐漸興盛,駒込武的《植民地帝囯日本の文化統合》、小熊英二的《「日本人」の境界—沖縄.アイヌ.台湾.朝鮮植民地支配から復歸運動まで》等書,是其中頗為亮眼的成果。


2000年以後日本帝國史研究仍方興未艾,並逐漸深入各主題史蔓延,2006年岩波書店又出版岩波講座《「帝囯」日本の學知》共八卷系列專書,闡明日本帝國各種近代知識的形成過程,接著又有青壯代學者如淺野豐美的《帝囯日本の植民地法制—法域統合と帝国秩序》、西澤泰彥的《日本殖民地建築論》、山路勝彥的《近代日本の植民地博覽會》等等循此路徑。岡本真希子的大作《植民地官僚の政治史—朝鮮.台湾総督府と帝国日本》正是此波成果中的佼佼者。


本書的學術座標初步可如上之「日本帝國史研究」加以定位,但是,筆者認為,此書的內容並不僅僅是帝國史研究而已。岡本真希子早年受早稻田大學由井正臣教授指導,奠定政治史研究的專業基礎,熟悉日本近代政治人物與官僚的公私文書;並且長時間參與各個學術團隊,累積研究養分。她參加中京大學檜山幸夫教授的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編纂團隊、學習院大學宮田節子教授的朝鮮總督府官僚錄音資料整理計畫、早稻田大學淺古弘教授的戰前臺灣判決紀錄編目等研究團隊,涉略過日本、臺灣、韓國從檔案文書到影音的各類主題史料。她同時也是東京大學若林正丈教授、臺灣大學吳密察教授合辦的東亞史工作坊,以及京都大學駒込武教授主持讀書會的常客,透過歷次研討活動,熟悉朝鮮與臺灣殖民統治的各種研究取向。積極參與各個學術團隊、廣泛接受各種訓練,使得岡本真希子養成堅實而多元的學術背景與研究能力,就像武俠小說裡的「吸星大法」,快速吸收各家精華,淬鍊成自己的獨門功夫。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