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母习惯使用农历。
根据二十四节气种植庄稼,更换衣物。
春种秋收。春天完了,是夏天。夏天之后是秋天。冬天的时候人们需要更换棉衣。
这一类事件的发生,是可以预测的。
三八妇女节就要来了。每年这时候,总有商家会推出一些商品或者促销活动。就像在冬天的时候,人们会购买棉衣一样。
周期性事件是可以预测的。
这对做市场的人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因为中国几乎每个月都有一个节日。
巴菲特有一条著名的投资理论:“
在别人贪婪时要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要贪婪
”。
股市肯定有涨有跌。涨到头了一定会跌。跌到底了一定还会涨。
很多人认为这是一句正确的废话。
其实不然。
98年,高科技泡沫。2000年,纳斯达克指数更是创下了历史新高。很多聪明人遵照巴菲特的理论出清了。
2008年崩盘,大多数股民惊慌失措,纷纷抛售。这个时候很多人却选择悄悄买进。
2018年,股市低迷。很多人都知道。根据周期理论,它一定会涨回来。我不是经济学家,也知道这个时候该出手了。
不需要猜测,非常确定。
可能很多人会说,废话,站在历史往前看,你一定会这么说。有本事你预测一下现在的股市啊。
可以呀。
现在很高吧?!那它一定会回落。
所以我一定不会在这个时候买进。
一定不会。
可万一它还会再涨呢?
为什么要万一?我又不是赌徒。
我只做确定的事。
周期性变化就是“确定的事”。
那要不要卖呢?
这就涉及到另外一件事儿了,叫
线性变化
。
它不是周期性的,是线性的,会因为某一个拐点的出现发生改变。
我觉得拐点这个叫法,比李善友的“非连续性”务实。
找到这个拐点,你就可以精确地预测未来。
你要做的就是把可能猜错的部分删去。
1999年,马云在北京混不下去了,于是他回到杭州。他的家在湖畔花园,位于当时杭州城西的一个城郊结合部。他在那里创建了阿里巴巴。当时一起创业的人一共18个。俗称“十八罗汉”。
网上有一段视频,是他面对十七罗汉们的一段演讲。他说,他有三个愿景:
第一个愿景,“阿里巴巴未来要成为服务中国中小企业的一家电子商务公司”。这句话讲完,大家一起鼓掌,认为这个愿景非常好。
第二个愿景,“阿里巴巴在未来要成为市值50亿美金的企业”。掌声很小。因为当时的创业资金才50万,还是几个人凑的。
第三个愿景,“我们要做一家生存102年的企业”。掌声再次响起,反正大伙也活不到那一天。
这视频放到当时,就是在吹牛逼。但仅仅过了几年,他就把当初吹过的牛逼给圆上了。
回到1999年,让我们看看处于那个拐点的几条关键要素:
1、技术。
1994年,万维网出现,1995年引入中国。经过5年的发展,1999年开始慢慢被人们接受。很多大型的互联网公司都是在这一年创立的。所以这一年也被称为中国互联网元年。
2、政策
。
阿里巴巴1999年年底成立,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
3、人口。
根据中国互联网中心1999年6月30号的数据统计,当时我国的上网用户数约为400万。而美国的上网人数则高达1.1亿人。
一家公司的成功有很多原因。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这三个因素,就一定不会有阿里巴巴这样一家外贸平台。
雷军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
而这个风口是可以观察到的。
首先是技术。
科技肯定是朝着一个更智能的方向发展,变得越来越方便。
像汽车的出现、互联网的出现、移动互联网的出现。
没有汽车就没有沃尔玛。
没有互联网就没有亚马逊。
没有移动互联网就没有微信。
没有微信就没有拼多多。
这些都是由技术变革驱动的。
其次是人口。
美国二战后,婴儿潮那批孩子的出生、成长、衰老,催生了大量对医院、幼儿园、学校、养老机构的需求。
同样,目前中国各地方政府的房价、养老金、医疗服务,也不同程度的受到当年独生子女策略的影响。
截止2018年,实施人才新政以来,西安的户籍人口增加了155万。根据当地媒体华商报的报道:“截至2018年7月23号,西安二手房均价12244,同比去年同期上涨57.1%”。
这么说吧,房价涨不涨,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个是人口,
还有一个是政策。
政策扶持、侧重哪些行业,哪些行业的机会就多一些。
过去几年,4、5、6线城市的房价基本和"棚改"政策有关。
国家没有政策,人都跑光了。
房子卖给谁?
为什么这么多人关注两会?
关注克强总理的政府报告?
就是想看一看今年政府的工作重点到底放在什么地方。
上个月24号,特朗普在夜间发送一条推文:“由于谈判非常富有成效,我将推迟美国于3月1日开始提高关税的计划”。
第二天,美国股指期货上涨。
昨天,我收到一条彭博社消息:“知情人士称,特朗普督促尽快达成中美贸易协议,以期助推股市上涨。”
今天,我的基金涨了2W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