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是武志红关于人际关系的一些思考,强调了关系的重要性及如何应对爱与恨、付出与索取等关系中的复杂问题。作者提出人际关系中的一些人性和心理观察,如自我和他人之间的平衡、如何在关系中表达真实感受以及如何避免过于依赖等话题。另外也谈到了关系中真诚表达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走出过度敏感的人际关系,并提出了对待爱情的正确态度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关系的重要性及应对复杂关系的思考
每个人都希望建立健康清爽的关系,但在关系中会遇到爱与恨、付出与索取等复杂问题。如何应对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和平衡。
关键观点2: 个人成长与帮助他人的平衡
一个人需要从挫折中成长,但过度帮助他人可能导致对方无法成长,从而剥夺了对方从痛苦中受益的权利。
关键观点3: 建立真实和谐关系的要点
建立真实和谐的关系需要学会在需要付出时给予丰沛的付出,在需要索取时进行坦然的索取。
关键观点4: 人际关系中的敏感问题及解决方式
有些人对他人态度敏感,需要远离负面反馈并找到积极的反馈来建立自我认同。同时要学会打破对他人评价的过度笃定,建立真实的沟通。
关键观点5: 正确对待爱情和关系中的判断
爱情是两个独立个体的平等交流,不能强求对方。同时要学会不执着于对错,尊重彼此的想法和感受。
正文
*贴片含广告
心理学有一句话是:“关系就是一切,一切都是为了关系”
人不能离开关系而独活,每个人都希望去建立健康清爽的关系。
那么对于关系中复杂的爱与恨,对与错,付出与索取……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今天我们整理了武老师关于人际关系的一些思考,希望能为你带来一些收获~
美国心理学家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写过这么一句话:
意思是,一个人势必会从受挫中成长。如果他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他的个人能力就得以发展。
但如果,你去替这个人背负他的痛苦,化解他的难题,那么这个人就无法成长了。
假若对方是意志比较强大的人,就会讨厌你,于是敬而远之。
假若对方是有依赖习惯的人,就会逐渐沉溺于这样一种关系模式——你忘我地帮助那个人,而他严重地依赖你。
然而,等他陷入困境时,他帮助过的这些人却没有一个来关爱他。
因此,斯科特·派克还有一句话是:
真爱非常可贵,必须只给值得的人
这是我们文化一直鼓励的东西,我们把它视为一个人的优点。
但从另外一个方面,我们也可以说,这是自恋会导致的问题之一。
有很多人「过分客气」,他们深信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或至少是别人每一份付出,自己都要惦记着还一份,否则就会难受得要命。
因为好人,特别是神,是不欠别人东西的,欠了就不好了,也没有那么完美了。
但我们得知道,这种过分客气,它是从孤独中产生,又会把人继续锁在孤独中。
假若你是一个只懂得付出的人,那你需要知道,你的确是委屈的,因为你的付出多于索取。
但你也是在害人,因为你的付出,其实会给别人带来更深层次的伤害。
假若你是一个只懂得索取的人,那你需要知道,你的确是受欢迎的,的确有许多人需要你用索取敲开他们厚厚的盔甲。
同时,你也需要去审视一下,你的内心深处是否有着一个无比隐秘的地方,那个地方锁着深深的内疚。
所以很多不能够表达恨意的人,其实是在捍卫自己的「道德自恋」。
他们害怕一旦表达恨意,自己就没有那么好了,道德资本就掉下来了。
如果一开始你不能够对另一个人,表达你的恨,你的愤怒,你的不满。
结果导致对方收不到你的信息,或者收到的不明确,那么对方对你的伤害就会不断加深。
那么你既没有尊重你自己,也没有尊重他,没有尊重你们的关系。
而当你根据你的内心去做反应,对他表达了不满,甚至表达了恨意;
这个时候你其实是给了他一份尊重,让他明白他这样做是不对的。
你的回应是一种宝贵的东西,会让他在这段关系中,能够更好地跟你相处,他也会因此变成一个更好的人。
一种是,敏感地觉知到自己和别人,但「自我」不动摇;
另一种是,敏感地捕捉到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别人态度的好或坏,都会引起自己内心的极大动荡。
后者,从别人的镜子里照见自己是谁,并且多是关注别人的负面反应,于是总在惶恐不安中。
任何一个人,哪怕是远远走过的路人,他只要咳嗽一声、皱一下眉头,就会认为自己惹他不高兴了,自己被讨厌了。
但更重要的是,认识到镜子对自己的定义,然后打破它,从而获得自由。
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两个完全平等的、有独立人格的人的事情。
所以,无论你多么在乎一次爱情,如果另一个人坚决要离开你,请尊重他的选择。
并且还要记得,你不再是童年的你,只能听凭痛苦折磨;
你已成人,你有一双强有力的翅膀,你完全可以飞出一个已经变成毒药的关系。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你对你关于别人的判断有多笃定?
太笃定,会给人一种确定感和掌控感,但也伤害了可能性。并且,这意味着对别人的强加,是一种入侵。
若对自己的判断太笃定,那意味着,你只是在和自己的头脑发生联系,而没有和真实的人建立关系。
沟通,是让我们从孤独的想象世界进入现实世界的关键。
在没有得到别人的确认前,你关于别人的想法,都只是猜想和假设,而非事实。
必须得到对方的确认,那才可能是真实的。这叫“现实检验能力”。
玩「对错游戏」,追求我对你错,是为了保护自己脆弱的自恋——
他们生活在一种错觉中:如果我永远是对的,那么事情就永远在我的掌控中。
所以,不管冒多大的险,我们都要跳出来,学会表达情感,而不是执着于对错。
“人际关系让我失望,因为人际交往都是损耗性的,所以我要自己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