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首届“华人科学家生物医药创新转化
30
人高峰论坛”报道
在此高峰论坛上,陈列平教授作了题为 “
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Anti-PD Therapy?
”(抗
PD-1/PD-L1
肿瘤免疫治疗
:
我们学到了什么
?
)的主旨演讲。陈列平教授,美国耶鲁大学 UTC 癌症研究教授,免疫学、医学(肿瘤学)和皮肤病学教授,耶鲁癌症中心免疫学部联合主任。陈列平教授已是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开路先锋,其成就世界瞩目。
陈列平教授主题演讲
在讲座中,陈教授回顾总结了肿瘤免疫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后,提出了目前所采取的两种肿瘤免疫疗法的策略可总结为:
免疫增强,
即增强
正常的
免疫机制,就是传统意义上不断扩大和增强免疫的过程;免疫
正常化(
Normalization
)
,即矫正
缺陷的
免疫机制,则是使免疫回归人体自然的水平。
免疫正常化 VS 免疫增强漫画
陈教授生动的比喻这个过程就像水管系统(如上图),“我把这两个概念上的区别画成了这个图,水从水管流是一个正常的现象,有的时候水管中间出现了一个薄膜或障碍,会阻断水的流动,肿瘤免疫反应其实就是这个东西,在某一个地方阻断,这个地方就是肿瘤反应,是肿瘤周边的情况。出现这种问题有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式解决:一是免疫增强,免疫增强就是我们加大水压,把这个管放大到我们能够达到的高度,也就是把免疫增强提升到一个高度,升到人体可以承受的范围,很多诊断就是以这个概念为出发点来设计的,用超生理治疗打进去以后以病人耐受的程度最大限度的治疗,确实是有效果,CAR-T正在兴起,但代价就是超生理剂量的使用会造成毒性比较大;而另外一种方法是免疫正常化,意思是我们可以选择性的把这个阻碍去掉,不需要增加整个免疫系统的能力,去掉这个阻碍就回到了通畅状态,PD-1、PD-L1的治疗便是选择性的找到免疫系统出现问题的地方,然后把这个问题纠正。”此比喻生动形象地向我们说明了这两种思路的对比。
基于目前在肿瘤免疫疗法临床应用的实战总结和经验,陈教授开创性地指出:此前学界所广泛接受的“免疫检查点阻断”(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策略的提法,实际上是具有误导性的(misleading)。原因在于肿瘤发展进程中,免疫改变仅存在于肿瘤局部微环境,而更宏观的外周免疫系统一般改变不大。而全身性的“阻断免疫抑制”给病人带来的副作用,会使得病人在因疗法获益的同时也忍受着巨大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