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最低点在新疆吐鲁番----艾丁湖为吐鲁番盆地的“盆底儿”,南距吐鲁番市约40公里。湖盆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8公里,面积约 152平方公里。湖面低于黄海海平面154.43米,仅次于约旦的死海(-391米),称为世界第二陆上低地。
远在千万年以前,艾丁湖还是一个面积比现在的湖水面积大1000倍的淡水湖泊。而今日艾丁湖,除西南部还残存很浅的湖水外,大部分是皱褶如波的干涸湖底,触目皆是银白晶莹的盐结晶体和盐壳,阳光映照下,闪闪发光。当地维吾尔人称之为“月光湖”。在艾丁湖边,人们很容易被海市蜃楼和湖面干涸的假象迷惑,因而往往陷入泥淖。这里四周望不见游鱼飞鸟,唯有不时掠过的成群小飞虫和偶尔在脚下窜过的野兔、小鼠。由于这种特殊的地理状况和典型的荒漠景观,中外游客到此游览、摄影、探奇者络绎不绝。
艾丁湖水含大量盐分,据说所蕴藏的盐足够全国12亿人吃一年。此外,湖底还有丰富的煤和石油。艾丁湖畔现建有一座以湖中的盐晶矾、硝为原料的化工厂,为目前吐鲁番地区最大的工厂,产品远销国内外。
由于艾丁湖特殊的地理位置,注定这个湖泊的生态系统非常脆弱,在上世纪50年代时,艾丁湖还是一个相当大的湖泊,总面积达到100多平方公里。但随后,随着地下水开采加剧,湖面面积逐年在减小。在上世纪80年代就出现了干涸,成为一个季节湖。艾丁湖可以说是死而复生又轮回了好几遍,在2016年年初,艾丁湖一度不足0.5平方千米,又走在完全干涸的边缘。
艾丁湖之所以能成为吐鲁番盆地底部的湖泊,正式因为吐鲁番盆地内的各条水系最终都流向这里。因此,当人口增多、用水量增大,汇入艾丁湖的水量就减小,艾丁湖的面积就快速缩小。这是艾丁湖在过去半个多世纪内干涸又复活循环往复的原因。
在2016年,艾丁湖接近完全干涸的时候,就有专家警告艾丁湖很有可能变成下一个罗布泊,新疆的吐鲁番市也有可能成为第二个楼兰,这对于新疆来说是个巨大的损失。
艾丁湖不仅是湖,由于它是吐鲁番盆地众水系的汇合形成的,它的水量代表着吐鲁番盆地内的生态指标。当艾丁湖干涸,意味着吐鲁番盆地内水资源稀少,风沙也会随着而来,严重影响当地人的生活。
为了让艾丁湖重现当初景象,也为了保护吐鲁番盆地,在2016年年初危机再度出现后,除了从别的地方进行调水,艾丁湖还通过“关井退田”等措施来控制水资源使用,最终再度让艾丁湖焕发生机。
艾丁湖从原本的基本干涸,到如今湖面积越来越大,湖边骆驼刺、红柳等植物也开始再度生长。可以说保护艾丁湖初显成效。但是真正要说艾丁湖失而复得还为时尚早,如今的艾丁湖和曾经上百平方千米的规模比起来还是小很多,而要恢复到原本的面积,仍然需要很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