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10时28分,在数控激光切割机炽热的火焰下,第一块钢板顺利下料,标志着中国能建建筑集团“投资+EPC+运营”的淮南至精钢结构分公司二期项目投产试运。淮南市大通区副区长田振兴出席投产仪式。
淮南至精钢结构分公司二期项目是建筑集团贯彻落实“四新”能建战略,加快“四大转型”,践行“创新、绿色、数智、融合”核心发展理念,发挥“投资、建设、运营”全产业链、“设计、采购、施工”全生命期一体化管控优势,依托建筑工程总承包特级、设计甲级资质和“三大国字号”科创平台,在建能融合、数能融合领域探索实践的典范力作。
淮南至精钢结构分公司是建筑集团旗下专业化钢结构加工制造公司,位于淮南市大通区二期工业园,已从事钢结构制作三十多年。项目总占地面积74393.12平方米(111.3亩),项目总投资约3.2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项目于2020年建成投产,占地约50亩,厂房面积2万多平方米,拥有各类生产设备300余台(套),年产各类钢结构产品达2万吨。二期项目占地61.3亩,总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新建钢结构生产线2条、新能源结构生产线2条、喷涂车间1座。年产各类钢结构5万吨,实现产值4亿元,税收1000万元。
二期项目于2023年8月开工建设,历时9个月高标准建成,将新增年产各类钢结构产品2.5万吨,实现产量翻倍、利税翻番。二期项目本着建设行业一流钢结构加工企业定位,引进行业最先进的制造设备,推进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同步深度与企业主业融合发展,建设数字化、智能化、建筑+新能源、工业+新能源的绿色工厂,实现数智化、绿色化制造。
建筑集团发挥设计、采购、施工全生命期一体化管控优势,在设计阶段就融入绿色低碳理念,在一期、二期厂房屋面建立分布式光伏电站,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在实现产品绿色制造的同时为电网提供优质的绿色能源,同时利用数字化系统,把光伏发电的实施数据与生产用电需求进行实时显示,及时干预调整,提高绿电在生产过程用电的占比,实现生产绿色化融合发展。
在设备选型上全部选用高效率、低能耗设备,所有设备各类电机均采用能效等级不低于二级。如采用永磁性变频节能型空气压缩机以节约能源。
喷涂车间采用高效节能环保设备,对废弃进行收集,通过两级吸附和燃烧处理,有效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焊接车间采用悬浮式焊接烟尘吸附设备,对焊接烟气进行收集过滤,减少焊接烟尘的排放,在净化作业环境的同时,有效降低大气环境污染物排放,实现绿色化发展。利用非生产性用地,种植树木、花草对,做到裸漏土体全覆盖,打造花园绿色工厂。
根据公司年度工作报告“在至精钢构实践智能制造”的要求,至精钢构二期厂房项目,引进部分智能化生产设备和焊接机器人。
二期项目建设中引进了激光切割机、数控火焰切割机、钢结构联接板复合平面钻和等离子H型钢下料机等先进智能化设备。至精钢构根据自身的产品加工需求和行业特点,经过深入的调研和分析,选购具备高性价比、易于维护和具备数字化扩展的先进设备,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和维护知识,确保设备的高效稳定运行。结合设备特点,优化生产工艺流程,结合Tekla 软件图纸深化的数字交互信息,进行智能化生产加工,大幅提高生产效率,质量合格率达到99.9%以上,减少人员20%,生产效率提高了30%。
在各种设备上,应用各类智能化设备的协议或接口开发相应数据采集对接功能模块,实时、精确地捕捉、采集、展示各设备的当前工况、生产工件数量、工作时长、能耗、告警等数据,为设备生产效率分析及改进提高提供精确数据支撑。对支持远程在线控制的设备,通过集成对接,在控制室实现设备远程指令下达、启停等功能。对超出阈值的告警进行消息、短信等实时提醒。
在厂房出入口、重要作业区域、重点设备等区域布置高清智能摄像头,实现对车间人员作业、机械设备作业、重点设备及生产线的视频记录存储和实时在线可视化监管。结合AI算法,对安全帽佩戴、工装着装、焊接防护面罩佩戴等行为进行智能识别、自动记录违章情况;同时研发移动端程序,管理人员通过手机端可以远程实时查看全厂作业视频信息和人员工作状态。同时通过在并网柜读取屋面光伏实时发电量数据、计量柜读取实时用电量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