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海通财富
海通财富管理致力于为个人和机构提供高质量的财富管理规划和专业化的投资解决方案,助力客户在不同市场环境下把握机遇,实现更高的人生目标和社会价值。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笔吧评测室  ·  英伟达 RTX ... ·  2 天前  
笔吧评测室  ·  未来人类:英特尔酷睿 Ultra 9 ... ·  2 天前  
笔吧评测室  ·  未来人类预热 X98、X96 ... ·  3 天前  
笔吧评测室  ·  联想商用笔记本新系列悦 Plus16 ... ·  3 天前  
笔吧评测室  ·  聊一款适合本地运行DeepSeek R1的笔记本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海通财富

盈专题|新时代的引擎,新质生产力投资脉络一览

海通财富  · 公众号  ·  · 2024-10-05 15:27

正文



国庆假期的前5个交易日,A股市场走出一波史诗级别的行情,沪指涨超20%站稳3300点。假期里,A50期指和港股继续维持较大幅度的上涨,考虑到A股并不开市,所以推动港股上涨的肯定不是南下资金,更多的是外资的增量抢筹资金,这似乎也预示着——这轮牛市行情同时获得了国内和国际资本的确认。那么,如何在牛市中寻找超额主题机会?我们从市场高频词“新质生产力”入手,开启系列专栏,助力投资者挖掘高确定性的投资机会。





新质生产力涵盖哪些领域?





狭义地看,新质生产力在产业端主要包括“8+9”产业: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民用航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8大新兴产业);二是未来产业(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显示、未来网络、新型储能等9大未来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市值分布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4年中报


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




站在当前时点,海内外环境日益复杂,自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并迅速席卷全球,全球化进程已逐步放缓。在贸易摩擦持续升级的背景下,近年来美国政府持续推行具有针对性的“小院高墙”科技竞争策略,例如在2022年9月,美国实施了对华芯片出口新的许可要求,禁止英伟达等美国芯片公司向中国出口高端GPU芯片,科技竞争从幕后走向台前,寻求科技制造突围的机会成为我国必然的战略需求。


而从国内视角看,尽管经济总量稳居全球第二,但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仅为美国的44%、德国的48%,如果上游海外企业生产出现中断或限制对华出口,将会导致国内生产环节面临核心零部件、原材料的短缺以及技术断供的问题。根据新经济增长理论和研究表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很大程度上依赖科研创新活动的推动。


因此,不管从国际竞争视野还是国内循环视角,发展新质生产力都刻不容缓,或将成为贯穿未来多年的一项重要国策。


政策加码,持续保驾护航




“新质生产力”概念最早是由总书记2023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阶段首次提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而后,新质生产力频繁在各大重要场合出现,如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新质生产力成为落实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首要工作重点;再如2024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其实自2024年以来,各部委落实新质生产力的进度明显加快,重点主要在三个方向:一是工信部等部委联合推进未来产业发展、传统领域更新改造,加大对于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力度;二是国资委层面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主动推动国资体系内部的“启航企业”,聚焦新兴领域;三是金融监管部门加大对于新兴领域的支持力度,包括信贷计划、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提升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水平等一系列举措。

在政策的支持下,新质生产力的相关投资也备受关注。根据清科私募通数据,2023年半导体及电子设备投资事件数量及金额均居于首位,IT及人工智能行业其次,医药中的创新药等领域热度延续,同时智能化、高端化与绿色化方向的投资也较为火热。


行业估值有望重塑




回到资本市场来看,即便经历了节前几个交易日的大幅上涨,新质生产力概念板块的整体估值依然偏低,根据Wind数据,当然市盈率水平为19.8倍,仅高于日本,低于美德韩。从结构上看,其中的军工、机械、汽车偏高,TMT居中,而媒体、电新、医药、材料制造明显更低。

中国新质生产力估值水平对比图
数据来源:Wind,Datastream,数据为近5年中位数

而估值偏低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我国科技股主要聚焦中游制造,靠投资驱动和出口导向,行业内卷且竞争激烈;二是研发投入较多,业绩往往在远期,短期不确定性大;三是投资的中短线资金、杠杆资金较多,景气走弱时容易出现业绩与估值的双杀。


展望后市,一方面,在新质生产力的政策导向下,科技赛道预计将逐步向创新驱动转型, 更多从上游高附加值材料和下游终端获取利润 ,盈利质量具备成长空间;另一方面,随着长期资金入市,耐心资本培育,有望改变A股短期资金、趋势资金偏多的格局,行业估值具备重塑预期。回顾历史,当前新质生产力所处的生命周期与2010年有相似之处,当时提出了“发展新兴战略产业”的政策,二级市场中包括信息技术、新能源车、移动互联网等产业都走出了结构行情,并在后来的牛市中大放异彩,新质生产力板块若能成功复制,则未来可期。



央企or民企,如何选择?




科技型央国企和民营企业均会受益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但发展的路径略有不同,从长远来看, 我们认为央企的确定性机遇更明确 。国资委曾提出“到2025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的占比要达到35%”,政策后续预计也将围绕央国企集中给予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作为国家战略性重要企业,央企在能源,电信、国防军工等关键领域布局,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能够支持更长期、更深度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尤其在颠覆性技术领域的大规模投资和研究,推动技术突破和创新。但同时,具有强大资金与资源的国央企可以赋能一些民企,助力部分领域做大做强,这其中包括国央企对于民企的收购或增持等操作,同样具有广阔的空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