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
8
月
5
日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
8
月
4
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河南新县的乡村全域旅游开展得不错,在旅游、餐饮、服务、农产品加工的引导下,新县农业实现了与二、三产业融合,实现了农业转型升级。
在
“
农业
+”
的多种热潮中,再给大家介绍个新概念
——
国家农业公园,不知道您是否听说过。
究竟什么是
“
农业公园
”
?农业公园与农业旅游、乡村旅游又有什么区别呢?
今天就请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徐春晖与您聊聊这个话题。
“
国家农业公园
”
是继农家乐、渔家乐及生态观光农业园等乡村旅游业态之后兴起的又一种新型乡村休闲方式。有人给它下了这么一个定义,说
农业公园
就是以经营公园的思路,利用农村广阔的田野和绿色村庄,将农业生产、乡村生活、农耕文化体验相结合的生态休闲和乡土文化旅游模式。
被称之为未来我国农业产业升级的最高境界,也有人称之为我国农业领域的下一个热点。
作为一种农业和旅游产业相融合的高端业态,近年来,国家农业公园的热度不断攀升,受到各地各级部门以及投资机构等的广泛重视和关注。各地纷纷利用自身的资源及区位优势进行国家农业公园的建设。我曾经看过一篇
“
山东临沂市兰陵国家农业公园
”
的报道,当地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乡村振兴,引领农业农村走向了现代化。仅仅周末两天的时间,兰陵国家农业公园的游客就突破两千人。指导种菜、引导观光,让当地农民忙得不亦乐乎。
我曾经去参观过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对那里的
“
沂蒙山农耕博物馆
”
记忆深刻。农耕时空、耕种收藏、工匠技艺等十多个展区让我们的手机拍个不停。而在
“
华夏菜园
”
,重达
200
多斤的南瓜、立体无土栽培、未来农业场景展示让我们惊叹现代农业高科技的神奇。作为全国首家农业主题公园,兰陵国家农业公园通过与旅游业的嫁接和贯通使农业直接从一产的种植农业升级为三产的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探索出了农旅融合的新模式,让我们见识了高端形态的农业旅游景观。
可能有人会问了,说农业公园不就是乡村旅游吗,只是换了一个名字而已吧?其实,农业公园与农业旅游、乡村旅游还是有着本质区别。
首先,由于农业公园是以经营公园的思路,利用农村广阔的田野和绿色村庄,将农业生产、乡村生活、农耕文化体验相结合的生态休闲和乡土文化旅游模式。所以,
他们的主体不同,
乡村旅游依靠农民
,而
农业公园则是依靠企业
。
二是,以消费为带动的农业增长方式不同。农业公园是以原住民生活区域为核心,融入低碳环保、循环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涵盖园林化的乡村景观、生态化的郊野田园、景观化的农耕文化、产业化的组织形式、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等内容。所以,
一切都是按照旅游的特色来打造的,不是按照生产要素来组织的。
此外,
在规划建设面积上,国家农业公园一般规模较大,少则上千亩,多则上万亩,甚至更多者以平方公里来计数。
就拿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来说
,
它的规划总面积
62
万亩,计划总投资
30
亿元。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共包含了
10
个功能分区,具有现代农业示范、现代种苗培育推广、农耕采摘体验、民风民俗体验、休闲养生度假等多项功能,是规模和体量较大的综合性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区。有数据显示,
2017
年,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游客量突破
100
万人次,门票收入达到
3500
多万元。
前面已经讲过,目前国家农业公园受到各地各级部门及投资机构等广泛重视和关注,一个个规模庞大、风景优美、产业发达、民俗浓厚的
“
国家农业公园
”
正在乡村诞生,吸引了大批的游客纷至沓来。但是,
究竟如何打造国家农业公园?我觉得还是要遵循几大要素。
一、生态美是硬指标。
要具有吸引力较强的田园美景、地貌美景等资源禀赋;
二、要以特色取胜
,比如:特色的饮食文化、特色的生产习俗、特色的生活习惯、特色的民间工艺、特色的建筑人居等;
三、要具有标志性的展示传统和现代农耕文化的场所;
四、要具有健全的设施
,比如,下榻接待设施、餐饮服务设施、娱乐休闲设施、购物消费设施、管理与导游设施、通讯视讯设施和康疗救护设施等等;
五、要具有相对完善的管理机构;
六、要具有特色鲜明、传播力广、美誉度强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品牌。
业内人士指出,尽管
“
国家农业公园
”
可能会成为农业领域的下一个热点。但是,热点归热点,当前大多数乡村旅游点普遍面临业态单一、产品雷同的窘状,与农业公园的
“
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