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则
探索法律行业新规则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超级数学建模  ·  大学 “一级教授” 和 “四级教授” ... ·  2 天前  
超级数学建模  ·  秘书天天上班睡觉,她是在提醒我吗? ·  3 天前  
超级数学建模  ·  情侣开房后给了差评,商家无奈极了... ·  2 天前  
广西新闻频道  ·  “猪生巅峰”!南宁一女士家养300多斤宠物猪 ... ·  2 天前  
广西新闻频道  ·  “猪生巅峰”!南宁一女士家养300多斤宠物猪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则

一家坚持直投直营直管的潜力规模所 | 律所印象·策略篇

新则  · 公众号  ·  · 2025-02-13 18:18

正文


规模化是当前律所发展的重要路径。然而,在部分传统律所早已抢得先机,并且凭借规模进一步吸引律所、律师加盟的情况下,后来者想有所发展,难度可想而知。有一家略显低调的律所,从2022年规模排名100名开外的位置,到2024年攀升至全国第91名,这家“后来者居上”的律所就是策略律师事务所。

数字攀升的背后,展现出策略律所在规模化发展上的强大潜力。策略律所能够在传统规模大所独占优势的局面下持续发展,究竟做对了哪些事?

本文系大鱼「律所印象」系列第四篇——策略篇,大鱼将结合自己对全国规模所的宏观观察以及与策略律所、谢会生主任的微观接触,聊聊他对策略的印象,以及策略规模化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文| 余朋铭 新则创始人


各位好,我是新则的大鱼。

农历新年前,我开始写一个系列文章,以个人口吻、主观角度,写写自己对一些律所的印象。这是新则新年的一些变化,我们想尝试一些新的内容形式,也会对法律行业的特定问题有更明确的态度。律所印象系列就是其中的一种形式,不出意外,今年至少会写对于20家律所的印象。

今天是律所印象系列的第四篇,这一篇,我想写写对于 策略律师事务所 的印象。

写之前,我先说一些背景。

01

从接近规模所TOP100的潜力股时期说起


新则从2022年开始,以数据分析的形式,对中国的律所规模化进程进行分析呈现,并在每年年中、年末发布中国规模最大100家律所排名榜单 点击链接查看 。虽然榜单上呈现出的是前100 名,但从我们统计数据的角度,至少会检索和分析排名 200 名以内的律所的数据。

从我自己的角度,我其实会比较关注排名在100-120名左右的律所。因为它们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属于有潜力的那一波。

几年前我们刚做榜单的时候,接近100名的位置,有几家体量差不多的律所引起了我的注意。它们当时整体规模都在300人左右,看得出来都有规模化的企图,也有不错的发展趋势。这其中,有的是主任有律协领导身份的律所,有的是有大咖加持的律所,有的是有特殊资源的律所,但我当时就和不少身边的人讲,在这一系列律所中,我比较关注策略的发展。

原因很简单,在这一系列规模还可以的潜力律所中,策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 另类 的,因为它在非常坚决地执行 总部直投直营直管的模式

你去观察Top100的律所,会发现绝大多数都是传统合伙制、分所以加盟为主的。这种模式从操作上来说更有现实意义,因为以加盟的方式开分所,确实更容易扩大规模。而对应的,以直投直营的模式开所,更不容易。所以完全直投直营还能有规模,说明总所的创始人及团队,肯定对发展规模非常坚决。

后来,策略在我们榜单上的排名持续稳定地上升,直到进入前100名,去年又升到91名的时候,我越发对它产生兴趣,也和谢会生主任建立了联系,做了不少活动。后来也因为老学长刘桂明老师的加持,策略明显更加活跃地出现在行业视野里。

我对策略的印象,集中在三个点上—— 明确的规模化发展路线、坚定的直投直营一体化管理模式,以及低调的谢会生主任本人




02

明确的规模化发展路线


熟悉新则的人一定知道,我们一直在观察法律行业的宏观趋势。特别是这几年,我们一直对行业发展趋势有个很明确的判断,就是,「规模化」是这一阶段律所发展的绝对主流。

但坦白讲,虽然大趋势如此,但是对于后来者而言,扩大规模在这个阶段是相对更难的,因为数据显示,头部律所基于自身规模优势,事实上更容易吸引人,从而扩大规模。

所以现在这个阶段,律所把规模化当做重点,其实是一件有挑战的事情。我猜也是因为难,所以更多的律所主任虽然在主动扩大规模,但是对外却总不愿意干净利索地提自己在做规模化,总是会找各种限定词,来试图解释自己的做法和传统规模化不同。

所以我开玩笑说,中国很多律所主任是有「规模化羞耻」的,总觉得把律所主动做大了,挺不好意思。这背后我理解,是一部分律所主任会担心万一自己没做起来,比较尴尬,于是干脆不怎么公开提。

所以对那些主动、明确走规模化发展路线的律所,我是很关注的,它们至少比较知行合一,有明确的战略方向。

你从策略这几年发展的数据来看,很容易看出来它是在非常明确地走规模化路线的。不论是分所布局数量,还是总人数,以及对应的各项活动,都能看出这一点。

策略2023年11月至2025年2月律所总人数、总分所数量
(数据来源:全国律师执业诚信信息公示平台)

在规模化这个问题上,我和谢主任私下交流过很多次,他和我的观点类似,就是判断规模化这波趋势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只是从现在的趋势来看,相比以前,这部分的时间窗口在缩短,门槛也在逐渐变高。

他非常明确地表示,从长期来说,律所要具备一定的规模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可能留给大家的时间不多了。

从规模化的顺序上来看,策略也是有节奏的,先把北京做大,同时保持稳定的开分所节奏,之后开始扩大广州和深圳的规模,稳定后开始布局上海,一步一步,很有章法。

03

坚定的直投直营一体化管理模式


把规模当做战略是一方面,策略另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它非常坚定的 直投直营一体化管理模式

其实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一家律所在其他地区开设分支机构,直投直营本来就应该是「默认做法」,但法律行业的特殊性,以及很多早期律所的经验做法,使得以加盟为主甚至简单翻牌的模式成为律所发展规模的主流。

从结果上来看,确实也能够理解。松散翻牌的模式,因为各种障碍比较小,管理难度也最低,加之法律行业过去那么多年都在高速增长,很多时候集中管理的必要性也比较低,所以用这种模式,律所更容易做大。

与之对应的集中管理的模式,人财物的统一管理、资源的统一协同,前期成本更高,管理难度、要求更高,虽然长期来看好处更明显,但短期的投入难以解决,很考验创始团队的决心。

而模式这种事,从我观察的视角来看,基本上就是 律所基因问题 ,必须一开始就做集中管理模式,之后想调整就难了。

虽然现在随着外部环境变化,有很多律所意识到集中管理的必要性,但调整过来的难度非常大。你一开始选了另一条路,想要调整回来,往往意味着巨大的成本以及难以想象的挑战,大部分情况下,都不太可能。

绝大多数合伙制律所的管理模式都是合伙人自治,主要靠人合,大家可能都知道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好处,但能否真的把合伙人的共识调动起来,走上另一个方向,其实挺难的。

一体化管理,是一件需要早期投入很多资源,同时要很长期才能见效的事情。而这其实能反映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 策略的发展,谢会生主任是投入很多资源,并且承担了很多压力的

事实也是如此,谢主任多次和我说过:这几年开律所,基本上自己就不赚钱了,大部分的收入,都会持续地投入到律所的发展上去,因为一体化管理要投入的太多了,创始人、主任得带头才行。

这其实,也反映了主任的格局、能力以及态度。

04

低调的谢会生主任本人


所以很多时候, 律所的基因,就是创始人的基因 。创始人的风格、特点,大概率会决定律所的风格和特点。

关于谢会生主任本人,公开的信息并不多,他没有什么行业内的职务,也很少抛头露面,非常低调。

我在和谢主任的几次接触中,也总感觉他其实说话不多,也不像很多律所主任那样,经常在各种公开场合演讲。

但低调背后,其实他又是个把事情想得很清楚的人,除了那些官方的介绍外,我觉得最反映他性格特点的,就是那篇文章——《 大历史视野下中国律师事务所规模化发展的组织模式对照 》。

在这篇文章里,谢主任从历史观角度,把律所的模式比成各种国家组织形式。最后的结论是很明确的——

过于强调或依赖人合的封闭小所,依然会大量存在,但不代表行业的发展方向,不参与到品牌与人才、大客户等的竞争中来,将无缘成为大而强的律所;提成制与加盟模式发展起来或计划以此模式发展规模所的,因其模式特点,前期可能发展快、后期矛盾必然多,不能形成资源等方面的集中优势,将会被逐步弃用;贵族所由于其自身的定位与坚守,按照目前律所规模发展的趋势,其规模排名将会持续跌后,直至不再被认为是规模大所;以总所直投直管的一体化运营律所,有望成为中国律所做大做强的通行模式。

很多律所主任对于行业趋势的判断,要么过于模糊与宏大叙事,要么就是说到做不到。但是谢主任不一样,从这篇文章你就能看出来,他其实是有明确的判断,以及对应的倾向性的—— 如果律所要做大做强,直投直营直管,一体化运营,基本就是必要条件

低调,但思路清晰,判断明确,并且执行坚决, 这就是谢主任本人给我留下最大的印象。

05

总结


其实我对律所的关注,甚至判断律所的发展,核心就看两件事。

第一,是否对趋势有明确把握,能够了解自身的优势,并有对应的战略行动。

第二,创始人、管理层对于未来的想法是否明确,能否达成一致并采取行动。

把这两件事解决了,很多律所发展上的事情,其实没有想象得那么复杂。我也和很多律所的执行主任聊过,他们说其实律所要决策的事情并没有那么多,主要还是执行上的事情。

而考验律所管理层的地方也恰恰在此—— 是否有强有力的执行能力 。而这背后反映了 律所的基因,对应的架构,以及创始人的能力与格局

所以就算策略相比其他已经成熟的规模大所,还在持续发展规模的道路上。但是就冲着它对于直投直营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坚持,以及谢会生主任本人的格局,我都会持续关注。

我希望的事情很简单,就是策略作为后来者,可以通过自身的实践,进一步验证一体化管理的优势,证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好处,从而给更多想要做类似事情的律所主任们以信心和动力。

非常期待。

PS.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