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在文章里带头反思,说自己对俩娃有点区别对待。
但对大龄的CC,就总是有点
“这有什么大不了的,赶紧收拾好心情,该干嘛干嘛去”
的心态。
其实仔细想想,我们的区别对待,又何止体现在情绪上。
一些行为习惯,也是没给人同等待遇啊。
前些日子,有天我下了班,在厨房忙活做饭。
最后一个菜快出锅的时候,我扭头冲客厅玩玩具的DD喊了一声:
饭快好了哦~
结果从厨房出来,我发现,餐桌竟然被收拾的很干净,之前桌面上的“杂物”都被挪走了。
那一瞬间我真的发自内心的超级惊喜,心想:
我都没刻意嘱咐,他就知道收拾桌子,我儿子也太暖、太懂事了吧~
当即提供了一波情绪价值:
哇,妈妈看到你把餐桌收拾了啊。真是太厉害啦!帮了我大忙!
说实在的,类似的事情姐姐不是没做过。但,我不是这样“惊喜”的心情。
更多会觉得,你都是大孩子了,饭快好了,帮着收拾下餐桌、拿下碗筷,
这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切什么切?我说的不对吗?DD这么小都知道帮忙,你那么闲也没见你来搭把手?
但,毕竟是研究家庭教育十来年的野生博主,这点定力还是有的。
当下这事儿就翻篇了,但CC那声带着
三分鄙夷、三分嫉妒、四分委屈
的“切~”总是挥之不去。
明明娃小时候,都立过flag:“
无论你怎样,不管你做什么,我都爱你!
”
但随着孩子越来越大,这个flag也越来越飘忽不稳,经常发挥失常——
老天奶啊!!她表现很差劲的时候,我真的爱不起来啊!
然后又被自己这个念头吓到,再来一轮
PUA和内耗
:哎,不能做到无条件的爱孩子,我这个妈妈还是不够好呢。
但在那个凌晨,我也不知道怎么就反骨上身,突然顿悟:
我一定首先爱他做的这些事儿,然后我才能向他表达,我爱你这个人。
那么接下来的重点——我们怎么让自己本能的去更爱孩子,而不是靠意志力用爱发电的呢?
不是老大不收拾桌子,我还要自我洗脑,逼自己去爱她。
而是把她平时收桌子这件事,变成不再是理所应当,变成像看老二一样的惊喜,那你自然而然忍不住爱她。
-
我看见你出门玩带水壶了,我不用担心你渴了没水喝了,真让妈妈省心啊~
-
-
-
我看见你计算题做对的比昨天多了,短短一天就有进步!
甚至不一定要去刻意的表扬孩子,只需要看见他,然后说出来。
我发现我就会忍不住更爱我的孩子,而他们也感受到自己被重视、被关注、被深深爱着。
说实在的,
本来就没有那么多的「理所应当」!
就比如收桌子这种“眼里有活儿”的特质,许多成年人都不一定具备吧。
不信,看看咱家沙发上那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大猪蹄子?
上周末跟几位女性朋友聚餐,有个妈妈带着15岁的儿子来,全场就他一个孩子。
以我对这个叛逆年龄孩子的印象,基本都是开局叫叫人、菜一上就埋头干饭,下半场全程刷手机,基本是全程没啥交流的。
但那孩子,全程非常有礼貌的听我们讲话,期间有人cue到他,也都有问有答。
饭局散场,我正惊讶于一个青春期的大男孩怎么能有如此表现。
果然,就听他妈妈小声说:你今天可真不错呀,我们聊得你应该都不咋感兴趣吧,但你都没拿出手机玩不理人。
是啊,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参加父母无聊的饭局,没有埋头刷手机,
不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
3、4岁的孩子,规规矩矩、不吵不闹的吃完一顿饭,不是理所应当。
7、8岁的孩子,能整理好自己的书包、收拾好自己的衣柜,不是理所应当。
10来岁的孩子,不玩手机、不刷视频,课余时间会主动看书,更不是理所应当。
如果父母都能「看见」,而非视而不见,那你看孩子就全是优点,越看越顺眼。
我所说的,因为很喜欢他的行为,所以忍不住喜欢他这个人,你爱孩子的逻辑,就能正循环起来。
如果孩子都能被
「看见」,这
也会变成一件影响他行为轨迹的事情。
因为他们通过这一句话就能知道,自己是被关注的、被重视的。
这会让孩子产生很强烈的自我价值感,驱动着他们去重复类似的行为,把一次次偶然变成固定习惯。
最后,你的正反馈越来越得孩子的心,他的好行为也让你越看越顺眼~
相反,如果孩子每次做了好事儿,咱都像没事儿人一样。
甚至还带着居高临下的鄙夷,觉得
“这也是你份内的”、“那也是你应该的”...
就像是我们加班加点完成工作,为小组争取了不错的业绩,而领导却视而不见。
不仅一句“辛苦了”都没有,还要说“都加班,谁不加啊?这不是你该做的吗?”
亲子关系是这样,我后来发现,夫妻关系也是一样的。
原来许多我觉得理所应当的事,当我看见并且说出来之后,夫妻之间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比
如,我跟C爸说:
在此之前,这些都被我忽视了。
我默认这些是他该做的,黑不提白不道,他就会有种淡淡的委屈感。
好像做了很多,没人在意,没人看到。
在无人在意的事情上持续性付出,迟早会成为亲密关系里的隐患。
但如果我表达出来,他就能够感受到:他对于家庭的付出,我是看在眼里的、深表感激的。
我们和孩子之间、跟伴侣之间,能否产生深厚的情感链接,全都开始于“我看见”。
不用什么过分华丽的辞藻,甚至不用刻意地说,谢谢你、你很好,这些你可能觉得肉麻不好张嘴的话。
最后,我们真的需要沉下心来,想想自己“忽视”了多少?
今天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作业,
说出三个被你忽视的“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