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小金库,对于孩子而言是一场深刻的人生体验。
父母引导孩子学会管理金钱,孩子未来的人生也会走得更顺利。
——鹿妈
作者 | 白砂糖
在孩子们成长的道路上,金钱教育无疑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而允许孩子拥有自己的“小金库”,并非仅仅是为了让他们学会数钱和花钱,更是一次深刻的人生体验。
这样的做法,既是对孩子自主权的尊重,也是对他们未来生活能力的培养。
那么,为什么父母一定要允许孩子有“小金库”呢?这其中的意义,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深远。
如何养出独立自主、内心强大的女孩?
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女孩最需要的?
7月29日
早上
9:30
,点击
预约
直播间
一起聊聊当妈之后,如何给女孩恰如其分的爱
▽▽▽
孩子花钱不节制的背后往往是孩子对金钱概念的认知匮乏。
在现代社会,我们不难发现一个现象:许多孩子似乎越来越难以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常常表现出大手大脚花钱的行为。
我记得有一次,邻居家的小明,一个十岁的小男孩,因为一款新出的电子游戏而陷入了疯狂的消费模式。
那款游戏有一个内置的虚拟商店,玩家可以用真实货币购买各种游戏道具和皮肤。
小明对这款游戏爱不释手,每天都在游戏中花费大量时间,同时也不断地往游戏里充值。
起初,他只是偶尔用零花钱买一些小的游戏道具。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欲望逐渐膨胀,开始用父母给的压岁钱、生日红包等大额资金进行充值。
他的父母起初并没有察觉到这个问题,直到银行卡的账单提醒他们,小明在短短一个月内已经花费了数千元……
那么,为什么小明会如此不节制地消费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孩子天生具有好奇心和探索欲。
他们喜欢尝试新事物,追求刺激和快感。在游戏中,购买道具和皮肤可以让他们在游戏中获得更多的优势,体验到一种成就感。这种即时的满足感让孩子很难抵挡住诱惑。
其次,现代社会中的物质主义和消费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价值观。
他们被周围的广告、社交媒体和同龄人的言论所包围,认为拥有更多的物质财富就能获得更高的地位和尊重。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孩子们很容易陷入过度消费的陷阱。
家庭教育的缺失也是导致孩子不节制消费的重要原因之一。
许多家长忙于工作,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更无法给予他们正确的消费观念和理财教育。孩子们在缺乏监督和引导的情况下,很容易形成不健康的消费习惯。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对金钱的认识和理解不容忽视。
然而,对于许多孩子来说,钱只是一个抽象的符号,他们很难对钱的单位有具体而深入的理解。
为了帮助孩子建立起对钱单位的实际感知,我尝试了一种具体而生动的方法,并在此过程中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那是一个周末的下午,阳光正好,我带着儿子小志去逛超市。
出发前,我特意给了他一张一百元的纸币,并告诉他这是今天的购物预算。
小志兴奋地接过钱,但他显然对这张纸币的价值并没有太深的概念。
在超市里,我引导小志先观察商品的价签。每一件商品旁边都有一个清晰的价签,上面标着商品的价格,我告诉小明,这就是我们需要用钱来交换的价值。
然后,我让他挑选自己喜欢的商品,但前提是这些商品的总价不能超过他手中的一百元。
一开始,小志兴奋地挑选着各种零食和玩具,但很快他就发现,自己的预算很快就用完了。他选了一个价格较高的玩具,但当我告诉他这个玩具的价格已经超过了他手中的钱时,他显得有些失落。
这时,我趁机引导他思考,如何在有限的预算内做出选择。
小志开始仔细观察商品的价签,并计算着每一件商品的价格,他放弃了那个价格昂贵的玩具,转而选择了一些价格适中、但同样能让他感到快乐的商品。当他挑选完所有商品后,我们一起到收银台结账。
当收银员告诉他,他手中的一百元正好可以支付这些商品时,小明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次购物体验让小小志对钱的单位有了更具体的概念。
他明白了钱的价值是有限的,而且每一分钱都需要经过深思熟虑的决策才能使用,他也学会了在有限的预算内做出选择,并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每一分钱。
其实让孩子对钱的单位有更具体概念的方法并不复杂,我们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让孩子亲身参与到与钱相关的活动中来,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
这样,孩子们就能够逐渐建立起对钱单位的实际感知,并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和理财习惯。
这一趟,我还想让儿子明白,所有的东西都不是免费得来的,是需要用金钱来交换的,同时也需要付出辛苦的劳动。
《中国孩子的金钱教育》里有这样一句话:
孩子只知道钱是一张纸,是过年时的压岁钱,过生日时的红包,却不知道钱是劳动所得,需要付出汗水。
帮孩子理清金钱、商品和劳动之间的关系,孩子在会理智的规划手中的资源,做出合理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