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历史园地
主要发布与历史教育教学相关的文章,发布《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网站的各类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西藏发布  ·  西藏跨省异地就医人员注意! ·  昨天  
保险一哥  ·  AI会取代百万保险代理人吗?请看deepse ... ·  2 天前  
掌上长春  ·  突发,这家保险公司解散 ·  2 天前  
掌上长春  ·  突发,这家保险公司解散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历史园地

试题研究 | 杨小勇:高考试题学术化走向及其教学启示

历史园地  · 公众号  ·  · 2024-11-12 00:00

正文

“学术情境”的历史试题命制不单是指向单一某个知识点,更要求能具备运用综合知识迁移的能力来对历史发展进行深度解释,从而凸显高考评价体系“知识为基,素养导向”之要求。该类情境尤其以“学术观点”为载体出现频率较高,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创新性,凸显对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等关键历史能力的考查,也凸显高考评价体系对历史学科的考察要求,即突出时代性与创新性和综合性。多呈现一种“我注史料”的命题思路,即运用深度历史解释思维,结合所学知识来印证、反驳或批判各种新的学术观点。
如2021年湖北卷历史 第20题即以典型的复杂性学术情境为载体,考察历史关键能力与培养核心素养达成。 基于不同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不同看法为载体,既带有学术意味又凸显情境之复杂,显然需要调动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考察“探讨、论证历史问题”之关键能力的同时引领历史核心素养的落实,从根本上考察学生能否以唯物史观核心素养视角辩证认知历史发展的复杂性。
再如202 3年湖北卷第19题以冯天瑜“文明涵化”观为载体进行考察,学术味甚是浓厚,不仅考察探讨论证历史问题的关键能力,更是鲜明体现了学术主流观点和国家意志,培育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文明涵化”这一学术载体虽略显陌生,但材料信息已对该观点进行了初步说明,以“文明涵化”为学术载体,明确诸文明是“涵化”与“对话”的产物,体现了主流学术观点和国家意志,也贯彻了核心素养要求。

挖掘学术资源亮点,服务于教学“立意”

如北大闫步克教授的两组紧紧相连的经典概念:“波谷--波峰”论、“常态--变态”论,即可用于“魏晋南北朝专题”的教与学。他认为,汉唐盛世之中间阶段,魏晋南北朝是帝国的低谷,北朝则构成了走出低谷,通往隋唐盛世帝国的历史出口。我们发现,所谓两组常量的变化,其实是螺旋上升发展的过程,秦汉“波峰”中隐含着危机,而魏晋“波谷”中也蕴含着走向“波峰”的动能。 明确以学术立意引导教学,我们即可以情境设问,创设以诸多深度问题,
通往“波峰”的“动能”因素有哪些? 民族交融的进一步加强,隋唐王朝虽为汉族政权,实则融入了少数民族的“胡化”基因,所以不难理解,李唐王朝对阳刚武力之风的崇拜,因此,可以从价值引领上明确,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实则是少数民族与汉族共同推动塑造的产物,进一步塑造了中华民族共同心理文化认同,就像 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本时段“波谷”所带来的“变态”有哪些表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