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少人在谈论港独时,总喜欢将这一群体归咎于西方洗脑的结果,但从本质上讲,香港问题的核心还是经济问题。
就在最近,港独,这一让中国人深恶痛绝的群体再一次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
9月5日晚,一名内地女生撕掉了港独青年贴在布告栏上宣传海报,正好被前来蹲点的记者和港独青年瞧见,他们上前质问她,凭什么撕掉海报?
内地女生并没有感到害怕,反而理直气壮地反问港独青年,
“谁给予你们的权利?”“你们说你们代表学生,我也是学生之一,我不同意!”
内地女生质问港独青年
面对内地青年的反击,港独不甘示弱,甚至将战火烧到了香港副教育局局长的头上。
在香港师范高校的民主墙上,赫然贴出了
“
恭喜蔡匪若莲之子魂归西天”
十二个大字!
民主墙
要知道,蔡副局长的儿子刚刚跳楼去世,而这群港独青年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蔡副局长的亲陆政策。
新闻一出,立马在香港、大陆引起了广泛讨论,成为不少媒体人关注的焦点。
大陆方面,不少网友积极为内地女生点赞,赞扬她维护祖国统一的决心和勇气,同时也怒骂港独青年不讲人性;
香港方面,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怒斥港独青年的行为,表示不支持这种非理性的诉求,同时社会各界人士也对港独青年的恶劣行为表示愤慨。
到最后,这样一场由港独青年单方面制造的闹剧演变成了港独势力与爱国公民的舆论交锋。
香港兴起的反港独浪潮
在这里,笔者就不在对其中的过程多加描述,反正结果已经证明,港独再一次失败了。
对于这次港独的再次兴起,不少网友可能感到疑惑,中央不是三令五申整治港独,前两天不是才判了几个坐牢吗?怎么又开始闹起来了?
其实,仔细想一想,这并不奇怪。
首先,港独不是突然兴起的产物,而是一天天成长起来的巨大“害虫”
。只要害虫生存的土壤没有改变,那么香港依然会生产出源源不断的“害虫”。
其次,这次港独事件的爆发恰好是香港政府整治港独势力的一次反弹。
众所周知,自从今年林郑月娥上任以后,香港政府便对港独势力尤其是港独中的代表人物下了狠手,惩治了不少人。再加上,香港教育界逐渐向大陆方向倾斜,推广普通话,借鉴大陆教育模式。这些行动自然引起了港独势力,尤其是港独青年的反感。
香港科大推广普通话
最后,香港政府对打击港独的信心是有的,但是能力实在有限。
我们要知道,目前的香港政府依然逃不出西方的政治框架,这种政治框架对解决此类问题并无根本性帮助,香港政府目前能做的更多是解决表面上的问题,深层次的问题只能交给以后的大陆政府。
换言之,这次港独事件爆发不是偶然,而是迟早爆发的必然。
我知道,针对港独问题,很多网友、专家开出了药方,认为只要
加强法治建设,加大打击力度,改善教育环境,“去殖民化”等等就可以解决香港问题,港独问题。
但是,他们错了!对,就是错了!
这些根本解决不了!
因为,这些都是政治层面的东西,而没有涉及到香港问题的实质。
香港问题的实质不在政治,
在经济!
任何人都不想成为被时代抛弃的人,香港人也是如此。但是,随着两岸经济水平的不断拉大,香港,已经成为了新时代的“弃儿”,再也回不去当年。
70后,80后应该知道,彼时的香港是什么?
是东方之珠!是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
东方之珠
而当时的大陆呢?没有,什么都没有,一穷二白。
深圳还只是一个破落的小渔村,浦东也不过是上海市民的垃圾场,偌大的中国大陆竟没有一座能与香港媲美的城市,也无怪乎当时的香港会将
大陆与乡下划上等号
。
其实等我们回过头来看香港的崛起就会发现,它的成功存在太多不可复制的因素,比如英国的殖民统治,中国与西方的交恶,特殊的地理位置等等,这些东西相互交错在一起共同造就了香港当年的辉煌。
当时的西方世界,将香港视作与中国交流的中转站,他们试图通过香港撬开中国的国门,以换取更大、更广阔的市场。
没想到的是,当西方还在苦于取得大陆官方的信任的同时,中国政府却已经兴起了一场影响中国几十年的经济革命——
改革开放。
邓小平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
西方人想不到,彼时对外封锁的中国突然打开国门,这一巨大的转变着实让他们吃惊不已。但是吃惊归吃惊,资本家的嗅觉却没有因为吃惊而变得迟钝。
就在中国打开国门的几年后,西方世界与中国的联系逐渐热络了起来,尤其是当时的沿海城市,更是成为了西方世界趋之若鹜的地方。
97年后深港GDP对比
也就在那时候开始,香港在西方世界的地位不断下降,要不是香港有着金融中心的底子存在,恐怕老早就被西方所抛弃。
一部分香港人到今天都不明白,香港之所以迅速被西方抛弃,
最根本的原因不是香港回归大陆,而是香港本身只是作为中西两地的交流中转站,一旦两者的交流没有障碍,那么这个中转站自然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就像前面说到,香港的崛起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一旦缺了任何一环,香港最终只能回到它应有的位置上去,这一点不以任何人的意志而改变。
对于这样“残酷”的现实,部分香港人是很难接受的,就像
人总是不喜欢承认自己是失败者一样,曾经瞧不起的乡巴佬一跃成为自己老大的场景实在太过魔幻。
因为大陆,香港感到焦虑
其实,我们仔细观察港独这一群体,就不难发现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往往以中青年为主,职业往往是学生、白领和自由职业者甚至无业游民。
青年人之所以加入港独,除了宣传的鼓动之外,更多是经济基础决定的。要知道,香港的房价并不逊色与北京、上海,人均收入才3万美元的香港,
房价却高达每平米10万人民币!
香港人梦想的千尺豪宅也不过90m
²
也就是说一百平米的房子就要花150万美元,今天的香港人需要不吃不喝50年才能买得起一套房子,而且这还是在房价不涨的情况下。
难怪不少香港年轻人的人生名言已经变成
“买楼改变命运
”
。
当然,也许你可能会说,北京、上海还不是一样,为什么大陆人却没有走向极端?
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在北京、上海奋斗的年轻人大多都不是本地人,他们的家乡在二线、三线甚至四五线城市,那里的房价没这么高,那里的生活水平也没这么离谱。
换句话说,
他们还有退路!
而香港的年轻人呢?没有!香港就是他们的家,他们还能退到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