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解析了四大行股价抄底逃顶背后的数据逻辑,以及未来的投资指引。文章详细分析了四大行的业绩增长情况、估值变化、股息率、机构与散户的换手证据等数据。
根据当前数据,作者认为投资者可以关注股份制银行如兴业、招行等。此外,作者还提到了构建数据和代码体系的重要性,并鼓励投资者根据数据来预判楼市和股市的趋势。
戳上方蓝字关注我哦!
最近一两周,持续跑赢大盘的四大行股价突发连续大跌,已普遍跌去了10%~15%。
有关这一点,我在突发大跌前的两三天,在公众号发文提示过四大行的大跌风险。
以工商银行为例,跌势是这样的。
如今四大行中,除了中国银行外已全部跌破60日技术趋势线。
两年前的2022年9月,我们在知识星球提示了四大行的抄底机会,然后时隔两年的今年8月底,我们又在公众号里提示了四大行的见顶风险。在这抄底见顶之间,四大行总体涨幅接近1倍。
投资依靠的是信息差,抄底见顶的判断背后,都是有数据作为支撑的。
本篇我来给大家解析下四大行抄底逃顶背后的数据逻辑,以及未来的投资指引。
我们知道,股价上涨的驱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业绩驱动,另一种是估值驱动。
前者一般是指高估值高增长的成长股。而后者一般指低估值低增长的蓝筹股。前者为进攻性资产,而后者为防守型资产。
之所以高估值高增长称之为进攻,是因为繁荣期高增长能快速消化估值,并拉动股价大幅增长,而萧条期则会因为业绩增速下滑而杀估值导致大跌,稳健型不够。但低估值因为估值本来就低没有多少估值可杀,那么萧条期反而会获得资金青睐导致估值扩张型的上涨。
四大行就属于典型的防守型资产,我们先来看这两年的四大行的业绩增长情况。
红字部分为每季度的营收同比增速(图可点击扩大看)。
可以看到,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在这两年内的8个季度,全部是营收同比负增长,而中国银行和农业银行,这8个季度正负增长都有,可以近似看成0增长。
也就是说,四大行这两年业绩稀烂,所以股价上涨完全由估值扩张所驱动。而这正是我们在两年前押宝四大行的关键决策点。
我们的逻辑,是估值修复,因为当时的银行估值已是历史大底。
尽管逻辑在于估值修复,但业绩依然是股价基本面的决定因素。从上述四大行的业绩增长图可以看到,工行建行业绩惨淡,连续8个季度负增长,而中行农行则维持业绩0增长,业绩基本面优于工行和建行。因此,这种业绩差异,也表现在这一轮大周期的涨幅差异之中。
如上图,我选择的初始日和结束日,就是我提示抄底和见顶的两个日期,可以看到,营收负增长的工行和建行涨幅只有60%+,而零增长的中行农行却有80%~90%+。
两年前,从估值角度,中行农行的市盈率(PE)均低于工行建行,而如今皆已反超。
很多人买四大行,是因为其稳健性和高分红。但在我提示见顶的时候,四大行在A股的股息率均只有4%+。而老股民肯定会知道,这正是2018年初,上一轮四大行股价见顶,国家队抛售四大行时的股息率。
但其实本次的问题还要更加严重一点,因为存量房贷还有可能继续下降。那么已经营收负增长的银行,只会更加雪上加霜。
也就是说,在收入利润皆下滑的情况下,分红下降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当下的4%+的股息率是按去年分红算的。假设存量房贷继续下降,那么今明年的预期股息率,很可能会降到3%的水平。
预期分红回报,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指标,这正如在楼市,当下租售比从来不重要,租金的增长或下跌趋势,或者说预期租售比才更加重要。
估值接近顶部时,割一轮韭菜是避免不了的,不然大户怎么出货?
正如2018年初,四大行在见顶大跌前闹得沸沸扬扬,今年么,也是借用一些段子把四大行吹的人尽皆知。
毕竟没有人接盘,大户就没办法完成套现。无论2018还是2024,历史并不会完全重现,但总是押着同样的韵脚。
并且,我们在数据层面,也是有大户和散户的换手证据的,我们来看银行ETF中规模最大的基金(512800),其持仓结构的变化。
这个是截至2023年底的持仓结构(2023年年报)。
这个是2024年的半年报。
有什么区别?
2023年几乎都是保险持仓(机构持仓),而到了2024年,最大的持仓大户仁和人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几家大型券商进来了。券商代表什么?
代表背后的散户。
也就是说,2024年上半年,持仓机构在逐渐退出,而散户正在买入。
机构比较保守,看到性价比不合适了,跑得就比较早。而我在提示见顶的时候,已经是舆论在大吹特吹四大行的时候了。
接盘机会,总要搞得人尽皆知,才能使得韭菜规模最大化。
好了,过去两年我们吃到了四大行最大的一段涨幅,但过去的已然过去。我想大家更关心的,是未来银行股的投资指引,该怎么判断?
我们依然从业绩基本面和估值两个角度来分析。
我们先看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的近两年营收增速一览表。
可以看到,最新财报季,大部分银行收入都在下滑,排名前三的是华夏银行,农行和中行。华夏以7%的营收增长冠绝银行股,加上其本来就很低的估值,因此华夏也成了这几天银行整体下跌中唯一一家逆势上涨的银行(但由于营收之外的基本面较差还是不建议持有)。
看完了业绩,我们再看估值。
为了找到未来的投资指引,我们来看估值对比,第一张是两年前我提示抄底时的估值一览表,第二张则是以本周五收盘价为基准的估值一览表。
我们先看两年前的这张图,看看我们当年是怎么把高性价比的四大行选出来的,然后我们就能知道现在高性价比的是哪些。
先关注以下指标:
从安全性看,资本充足率越高越好,不良贷款越低越好。
从营收和利润看,息差越大越好,拨备越高越好。
从股民回报看,估值越低越好,股息率越高越好。
两年前,资本充足率排名前六的是,建行,工行,中行,农行,招行,交行。除了招行外都是国有大行。
但估值角度,招行却是最高,而其他几个国有大行都处于市盈率和市净率偏低的位置。
分红角度,也就是股息率从高到底,依次是交行,农行,中行,光大,工行,中信,华夏,建行。
所以国有四大行无论从安全性,还是估值,在当时都更有性价比。
然后我们看最终的涨幅排名(第二张图),由大到小依次是:农行,中行,交行,建行,工行,华夏,中信。
我们可以发现,涨幅排名大体和股息率(和估值反向相关)排名一致,而资本充足率高,安全性足够的国有大行有额外性价比加成,因此包揽了涨幅前五。
所以,结论就是,安全性越高,估值越低,股息率越高的银行,性价比就越高,预期涨幅就越大。
那么,时至今日,如果我们以周五收盘价为基准,怎么看当下银行的性价比。
如上图,国有的五个银行,在当下,其股息率已经包揽了最低6个里面的5个。从估值,也就是市盈率看,也包揽了最高7个里面的5个。也就是性价比不高了。
那么从当下的情况看,结合股息率,不良贷款,估值来看,也就平安,兴业,招行还算相对有性价比了。
但从前面发布的业绩图看,平安已经连续四个季度营收两位数负增长,营收增速在银行里是倒数第一,而招行从估值角度看,市净率也偏高,所以兴业算是各方面综合看,还算相对有性价比的。
但大家要特别注意未来平安银行的动态,一旦其业绩止跌,也就是业绩下滑预期被证伪,那么以其极低的估值,很可能成为银行业里涨幅最大的黑马。
那么,我们要说的未来投资指引是什么?
那就是:
如果你现在不持有银行股,那么由于存量房贷下行可能会继续下杀银行的营收和业绩,那么你可以暂缓投资银行。
如果你持有银行股,且打算把其作为一个防守型资产当成自己的底仓,那么不妨把仓位适度往股份制银行上转移。比如兴业招行平安之类的。或者你可以根据我在文中所列数据,自行判断。
后记:
本文只列举了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并未列举地方银行和城商行。是因为我们投资银行主要为了稳健,所以暂且没有列入地方性银行。但如果你想投资地方银行,可以按照我文中所列数据和逻辑自行判断(后续我会在知识星球把地方银行的数据也一并公布)。
本文稍显枯燥,但这一两天我要发布在星球的有关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解析方法(便于大家预判收水放水以作楼市决策),可能会更枯燥,但也更干货,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看。
本文中所列数据,都是我通过代码自动生成的,想看哪一天的估值,哪一段时间的业绩和涨幅,改一个参数重新生成一份就行。便于我们回测和判断未来。
无论楼市还是股市,在资产走势之前,都是数据先行。很多楼市大V鄙视股市,只是因为他们不掌握数据和信息差,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大多也无法像我们一样,在去年年初就根据数据预判到楼市大周期的下行趋势。
所以在这里我想说的是,信息差是投资决策的最关键因素,所以在投资前构建整套数据和代码体系,虽然会花费很多时间,但它依然是必要的。特别是当你的资金量已经到了千万以上规模,当投资决策产生的收益完全碾压工资收入时,那么代码和数据体系虽然需要耗费巨大的劳动,但一旦建成,就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复利效应。
全文完。既然已经看到这里,请随手点个赞和“在看”吧。
我们另开设有知识星球,已有4900多个朋友加入了我们的大家庭,如果你也有兴趣,可以先点击以下知识星球的介绍链接看一下:
知识星球介绍
往期阅读:
中产的钱是怎么悄无声息的被洗走的(知乎4300赞)
当人们开始坚信货币贬值,镰刀就变换了它的方式(知乎3100赞)
未来几年中产会以怎样的方式返贫(知乎2800赞)
这个是加入星球的二维码:
欢迎加入我的知识星球,跟我以及4900多个朋友一起,共同探寻投资和财务自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