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企鹅吃喝指南
客观独立,亲身实测,专业严选,找遍来自全世界的好东西,和你分享吃得到、喝得出的快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艾格吃饱了  ·  香晕了,好解腻,一年总得喝一次 ·  11 小时前  
下厨房  ·  上班族必备!补脑高钙、一口焦香酥脆! ·  16 小时前  
润农畜牧报价  ·  2025年2月5日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企鹅吃喝指南

广东人餐桌上的谐音梗,全国找不到对手。

企鹅吃喝指南  · 公众号  · 美食  · 2025-02-04 12:15

正文

这年快要过完了,但广东人的餐桌上,大概还有一堆吃的要消化。

例如,省盘上的白切鸡,从年初一吃到年初七:

但要用更漫长时间消化的,还有那一堆堆以金红色组成的年货矩阵——煎堆、笑口枣、年糕、萝卜糕、芋头糕、马蹄糕、发菜、蚝豉、盆菜……

细细打量这些年货,会发现广东人的年货置办逻辑,总要高频地使用谐音意头,将吉祥话注入食物之中,是广东人用声韵织出的独特年味。



掌握着年货命脉的意头谐音

不知道除了广东人,还有哪里会如此热衷地,在年货上投注这么多与意头相通的谐音。

过年期间,广东人的一切年货消费,必伴着一串意头话:

买一株年桔,会说「大吉大利」,买一斤柑会说「金银满屋」 (粤语里柑与金同音) ,买一篮苹果会说「平平安安」。买生菜是「生财」,芹菜是「勤财」、茨菰是「多子多孙 」,支竹 (腐竹) 是「知足常乐

粤语里会把男娃称作「 茨菰腚

马蹄糕是「马到功成」,芋头糕是「护佑平安」
(粤语里芋与护同音) ,年糕、萝卜糕、发糕一律代表「步步高升」。
顺带提一嘴,今年买到的年货糕饼里,最好吃的马蹄糕是容月的「春风得意马蹄糕」,把原句「春风得意马蹄疾」切换一下字眼,是广东人刻在血脉里的食字执念了。这个马蹄高妙在有高雅清馨的马蹄香气,纯粹得感动,就是年前就卖光了,大家随意想象一下风味吧。
干货海味更是必不可少,鲍鱼和鱼类意旨「年年有余」,冬菇是「东成西就」,虾就代表「笑哈哈」 (粤语里虾与哈同音) ,发菜必须与蚝豉一起买组成「发财好市」,就连葱、蒜这般朴素的常物,广东人也要在过年给它们安上「聪明伶俐」和「精打细算」的寓意……
一大家子人的年夜饭餐桌,必有这一盘蒸腊味
甚至还听到一些水果摊推销柚子,会喜庆地说句「碌柚碌柚,碌极都有」,路过听到都会噗嗤一笑,心情大好。 (广东人会把沙田柚这类柚子称为碌柚,碌在粤语里是一个动词,常会将刷卡称为碌卡,所以碌极都有就有卡里的钱刷也刷不完的意思)
如果有些食物,名字没能沾上任何意头谐音,广东人也会从制作手法或形态特征上套出一些意头声韵。
例如煎堆,就是过年属性最强油器,代表「煎堆碌碌,金银满屋」。
这个「碌」字在粤语里是「滚动」意思,因为煎堆的制作手法就是在油面不断滚动才能发大成型,延伸出的意头话既押韵又形象。
在广州,大家相对认可的年货油器店是「英记食店」,位于同福中路龙导尾市场内,是经营超过40年老字号,能买到不同种类的煎堆,例如九江煎堆、龙江煎堆,还有蛋散和各种酥角、糕类。
煎堆也有分类, 日常糕饼铺能买到的多是空心煎堆 ,主要吃的糯叽叽口感。而到过年吃的煎堆嘛,就是填入一堆 馅料的九江煎堆,如花生、爆谷、砂糖,这些小料也是一串意头指代着子孙满堂、合家团圆、发财发生等等……

九江煎堆。图源:美食在家
还有莲藕,总被说成藕断丝连,但在广东人眼里莲藕切片后有一个个孔洞,意旨「路路亨通」,过年长辈煲上一大煲莲藕汤,也是带着这些朴素祝愿。

这些年货里也有个“异类”,就是蛋散,后来演变成一个骂人的词汇,但这又是另一个典故了,以后有机会再说:)
传统广东家庭也会在过年翻出一期一会的「全盒」 (也有称为八宝盒) ,里面会填上开心果、金桔、糖冬瓜、糖莲藕、瓜子、坚果等,有带着甜甜蜜蜜、多子多福的意头。

连同印着招财进宝的金币巧克力一起,这八个格子的食盒,更综合深化了八八发发的寓意。
不要觉得这些喜庆话土气,广东人对粤语声韵编织出的年味深有执念, 不把这些意头谐音整到位了,分分钟影响年货经济
就连这种 以谐音或近音改动词句的手法,粤语里也称为「 食字 (广东人日常用语里很少“谐音梗”这个说法) 多有兴味的说法,仿佛连字都是拿来吃的。
也许,对于广东人来说,这些放在口头上的意头,会化作真正的祈福,是广东人舌尖上的吉祥密码。

这些意头谐音
甚至激发了广东人对食材的应用
广东人对这些意头声韵的执念,直接拓宽了食材的应用,甚至借此研发菜式,成为一些菜单组合的底层逻辑。
最显著的例子,是发菜。
早于清乾隆年间,就有广州十三行商人创造了发菜与蚝豉的谐音组合,带出"发财好市"的意头,自此,这个原产于戈壁沙漠上的植物,便穿越数千公里,来到岭南人的餐桌上,和广东土产蚝豉组成一对绝世CP,每到节庆,必不缺席,担起了助广东人发财的大任。

图源:foodnex
此后,广州酒家还创作了一道经典粤菜「发财猪手」,就是将发菜与猪前蹄共煮,更要求每只猪前蹄必须保留完整五趾,暗合"五指抓财、横财就手"的商帮密语。
还有一道如今已式微的老菜,做法是将南瓜蓉染金与发菜搭配,组成「金银发菜羹」,从观感与名字上,都是为了彰显意头。

发菜过去消耗严重,早在2000年被重点保护起来,直至近年有养殖发菜在市场流通,不知道广东人要不要背这个锅🌚。 图源:foodnex

由此也引出,这些谐音与意头的结合,最早正是根植于源远流长的岭南商贸文化,广东商人非常注重讨口彩,自古就将语言符号直接关联财富寓意,这些语言习惯深深地融入到市井生活之中,方有了这些年货的意头属性。
诸如此类的例子,其实还有许多,广东人喜欢把猪肝叫猪润 (因为润比干动听) ,猪舌叫猪利 (因为舌在粤语里读音同蚀,也就是吃亏的意思,所以要化亏为利)。甚至逢年过节必翻阅的黄历,广东人称为「通胜」,也是因为古称为「通书」,而书与输同音,故反输为胜。

而把这些意头来个大集萃的食物,还是要数「盆菜」。
传统的盆菜,从摆盘就深讲究,食材按次序一层一层的由下至上叠放进大盆中,一般安排堆叠约六层:
最底的第六层为萝卜、猪皮;第五层枝竹、鱿鱼;第四层炆猪肉;第三层冬菇;第二层炸门鳝、鲮鱼丸;第一层,头位是鸡、煎虾碌等。进餐时还讲礼仪,筷子不要胡乱挑拨,要从第一层往下夹,逐层顺序由上至下吃下去,味道一环扣一环。
在旧时,讲究的盆菜还需用三钱发菜编织成铜钱状,从表及里地将意头拉满。
如今的盆菜大小组合各异,虽已鲜见旧时的讲究,但常见的还有发菜、蚝豉、五花腩、猪皮、冬菇、虾、炸鱼等,依然是一堆各有节庆意头的食物,堆叠得满满当当,也将「盆满钵满」的寓意传续下来。

广东人对意头的讲究
还表现在年夜饭菜单上
对食物由表及里地以意头谐音穿透的,还有广东人的年夜饭菜单 。
让我们随便翻一翻广东各餐厅年夜饭菜单:风生水起 (捞起三文鱼) 、鸿运当头 (鸿运金猪烧味盘) 、财源滚滚 (菜心发财鲮鱼球) 、恭喜发财 (发财海参扣鲜鲍) 、金鸡报喜 (福禄玫瑰鸳鸯鸡) 、花开富贵 (原只椰皇炖花胶) ……简直是意头谐音的民俗表演艺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