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P营销助力广电媒体多元经营
一是培育IP,推动商业化和产业化。
有的广电媒体通过助推新媒体产品IP成长,形成广电媒体在移动互联平台具备商业价值和发展空间的全新账号矩阵,实现商业化。例如,河南广电启动媒体人大V孵化打造计划,依托首批重点账号运营能力,按内容垂类细分原则,协同运营成长型、新报名账号,让重点账号为其赋能,配备专职商业化团队,形成河南广电账号矩阵效应,实现账号良性循环与迭代。有的广电媒体全面推进IP产业化发展,探索新的运营模式。例如,温岭市融媒体中心打造网络IP“曙光狮”,联合本地企业授权开发80多项衍生产品,并将曙光狮著作权、商标权通过公开挂牌形式融资1000万,为后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并拓展到儿童教育赛道,逐步完善产业化道路。
二是再开发存量IP,推动传播与消费。
例如,“总台文创”最初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的附属IP,经过多年发展和曝光量的增加,其作为独立IP的力量凸显。2024年春节期间,“总台文创龙年大集”打卡各大城市;同年8月,总台文创快闪店在珠海长隆海洋王国正式开幕,一系列文创产品成为传播总台文化的重要载体;总台文创还走进大湾区,将转播车打造成展示总台文化的“移动博物馆”,开创总台文创发展新模式。
三是持续开发主持人IP,挖掘发展潜能。
一方面,广电媒体主持人商业竞争力增强,商业价值增加。如湖北广电成立的@主持人阿喆融媒工作室,通过精准的市场分析和创新的业务模式,取得远超预期的创收成绩。另一方面,广电媒体持续推进虚拟主持人IP业务布局纵深发展,实现数字人的可持续发展。如浙江卫视的谷小雨,打造个性化IP,构筑全方位影响,满足实现经济价值的首要条件。
2. 发挥直播优势,助力商业运营
一是探索创新机制,增加创收机会。
有的广电媒体打造“传播场”和“消费场”,构建全新融媒体营销服务体系。2024年11月,总台举行“央央好物”直播电商平台启动活动,发布“央央好物”直播电商整体合作方案,依托央视频打造直播电商平台,在第三方平台账号开展直播电商业务,以及通过大小屏联动、线上线下结合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有的广电媒体通过联动互助机制,带动基层创收。湖北长江云平台推出云上联动直播积分制,通过“一家直播,百家帮转,轮流领唱,全省合唱”的联动互助机制,将全媒体直播打造成县级媒体创收的主要渠道。
二是创新商业直播模式,拓展盈利渠道。
部分广电媒体推出热点话题,助力农产品销售。第23届长春农博会期间,吉林广电的吉祥新闻客户端“千名主播进农博”品牌营销活动通过每天10小时的直播,组织各类主播3400余人,全网累计阅读量9.2亿+,累计上榜话题热度5.35亿+,电商累计销售农产品GMV1.1亿元,打造“业界广交会”“不落幕的农博会”。部分广电媒体创造外渠增量,全域布局实现声量销量双提升。例如,湖南广电的内容电商平台小芒创新打造“超级直播间”,将外部流量转化为内部销量,实现业务规模快速增长。
三是布局MCN方向,促进媒体融合。
一方面,组建MCN机构,孵化新媒体传播矩阵。例如,常州广电组建“常看MCN”,打样“跨域破圈”直播电商合作,产生商业合作变现。另一方面,以MCN模式运作,开辟海外市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福建省广电中心成立的福建国际传播中心在国内首次提出以MCN模式的运作理念,构建海外达人账号矩阵,搭建“内容生产—传播—运营—消费”的自主可控平台。
1. 深化政企服务,拓展增量空间
一是主动融入地方发展大局,升级政企服务规模。
地方广电媒体凭借“贴地性”,加强政企合作。如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台)都市生活中心围绕委办厅局及大型企事业单位的服务需求全力出击,与政企服务单位共同生产、传播优质内容,策划执行多个大型政企项目活动,政企收入超过广告收入。如温岭市融媒体中心举办多场次活动,三年来线下活动策划增收5000多万元,成为温岭最大的一站式活动服务商。
二是打造品牌,驱动业务增长。
有的广电媒体以品牌为业务运营主要抓手,拓展产业增值空间。例如,南京广电的小微传媒打造森林融媒品牌,面向政务、商务市场提供全案宣传推广服务,优化媒体融合在文化宣传、商业推广的丰富应用场景,已累计服务近150个政务、商务客户。有的广电媒体加强合作,形成品牌提升机制。湖北长江云将省级平台的策划、运营能力赋能市县融媒,通过合作承办各类大型活动,为地方媒体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支持和专业的运营指导,并帮助其提升活动策划和执行能力,同时还将大型活动与品牌推广相结合提高地方媒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021年至今,长江云连续三年承接湖北鹤峰县茶产业大会项目,实现线上+线下签约额超过亿元。
2. 媒体+生活,探索C端新业态
一是持续探索“广电+文旅”新赛道。
有的广电媒体调整经营策略,赋能文旅产业。2024年,吉林广电启动“绿色卫视行动”,整改医药广告播出违规问题,针对传统广告收入锐减问题,积极向文旅领域寻求增量。例如,围绕全省旅游“万亿级”产业,吉林广电推出“交换四季”大型融媒体文旅传播品牌,实现跨区域传媒合作与资源互通,扎实推动“广电+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有的广电媒体通过“微短剧+文旅”,实现破圈赋能。例如,苏州广电积极开拓微短剧业务,促进微短剧与传统文化、旅游资源和线下经济的交融交汇。
二是细分蓝海市场,深耕教育领域,丰富教育服务类产品。
例如,广州广电的花城+客户端依托资源优势,以教育为业务拓展的抓手,多方合作,营收破亿。打造基于共享经济模式的学习平台,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累计营收6500万元;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录制系列精品教育栏目,营收超700万;搭建智慧素质教育平台,打造教育研学品牌,延伸开拓广电+研学、广电+科普、广电+赛事、广电+培训等领域,累计营收超28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