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沈阳市认真落实国家赋予的重要任务,坚持“立足沈阳、带动周边、辐射东北”,聚力“智慧城市新体系、大数据产业链、工业互联网”主线,探索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创新之路。
当前,九次方大数据也将东北三省作为重要战略合作地区和全国大数据应用技术重点支持区域。
利用九次方大数据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及数据展示方面的技术优势及丰富经验,结合东北地区产业现状及大数据布局,为各地政府因地制宜制定差异性的发展大数据产业顶层设计方案。
智慧城市新体系初步建成 实现“证照联办”和“一窗通办”
沈阳市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升级,现已建成东北地区最大的超算平台——东网科技云计算中心。此外,沈阳市获批东北地区唯一国家首批5G通信组网试点,启动建设5G铁塔99个,开通5G基站89个,在华晨宝马、新松机器人等重点园区部署了5G示范应用场景。
按照“信息多跑路、百姓少跑腿”目标要求,初步建成“多规合一”、商事主体综合服务、综合便民服务等服务平台,实现“证照联办”和“一窗通办”,实现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等审批事项的并联审批,审批时限缩短了50%。
智慧城管平台覆盖9个行政区、22个市直部门和510个区级单位,实现170余万个城市管理部件数字化和精细化管理。王琦 摄
另外,公共安全管理平台对接沈阳全市56个系统,实现重点车辆、危化企业、地铁安全等风险隐患提前感知、协同管控;智慧城管平台覆盖9个行政区、22个市直部门和510个区级单位,实现全市1500余平方公里的170余万个城市管理部件数字化和精细化管理;环保110平台实现环境质量实时监控和预报,环境信访案件的办结时限由60日缩短为10日;正风肃纪监督平台汇集825家单位数据,极大促进精准监督。
为更多惠及市民,上线运行沈阳智慧停车平台,接入泊位近4万个,实现市民APP寻位、预约和网上付费;840所教学机构纳入沈阳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16家市属重点医院全部实现手机APP预约、支付和报告推送;沈阳故宫、张氏帅府、“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等重点馆所完成数字化升级,沈阳经济区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上线。
大数据产业链条逐步完善 425个单位6.7亿条信息互联互通
目前,沈阳市已出台《沈阳市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管理办法》、《沈阳市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实施细则》,启动《沈阳市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条例》立法程序。积极推动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依托智慧沈阳统一平台,汇聚全市425个单位共6.7亿条“人口、法人、房屋、车辆”数据,视频资源和信用数据基本实现互联互通。
在重点领域示范应用上,布局智能医疗与大数据、健康医疗与教育等多领域,建设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推进智慧能源管理平台正式运营,形成集“能源行业应用、大数据整合分析、智能芯片制造、采集器生产”为一体的能源互联网产业生态圈;发挥沈阳通用机器人等产业优势,打造城市级智慧立体停车工程,并向全国推广。
对于大数据产业布局和集聚,沈阳已建成国家级电子商务基地2个,浑南、铁西、和平等3个大数据产业集聚区不断壮大,落户知名企业80余家,现有大数据及相关企业超过180家。另外,成功举办三届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创新大会以及2018大数据与计算智能大赛等活动,极大激发了创业热情。
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积极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对于大数据产业发展,沈阳提出要突出抓好5G产业、数字经济等重要工作。
要抢占发展机遇,超前布局5G产业。在加快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重点支持在智能机器人、无人机、智慧医疗等有比较优势的领域率先开展5G试点示范应用。同时,打造一批5G精品网络。推进5G通讯模块、移动终端、高端光通信产品等5G相关产业发展。
在大数据和云计算产业发展上,积极培育平台型企业;发展嵌入式软件、物联网软件、移动互联网软件等工业软件研发及应用;并做大做强人工智能产业,以此引领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实施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工程,推动工业企业上云和工业APP培育;发展电子商务、供应链金融等数字金融新业态,重点建设中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和企业征信平台;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销售过程的深度融合与应用,积极建设智慧农业产业园区。
未来,沈阳市还将加强“互联网+城市治理”,深化公共安全、智慧城管等平台功能。
此外,通过精准治理,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向纵深发展。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大力实施“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加强“互联网+城市治理”,深化公共安全、智慧城管等平台功能;打造“互联网+公共服务”体系,推广智慧教育、智慧医院、智慧社区、智慧养老等智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