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九次方大数据
创建于2010年的九次方大数据,是中国最领先的大数据资产运营商,中国第一家提出数据资产运营的公司,同时也是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创始者。公司坚持以“贡献中国数据智慧,释放全球数据价值”为使命,致力于构建完整的大数据生态链。
51好读  ›  专栏  ›  九次方大数据

数字高地实录:八大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未来可期(上)

九次方大数据  · 公众号  ·  · 2019-08-10 09:00

正文



2015年至今,我国出台了多项政策和措施,极大地推进了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和大数据战略的落地。其中,扩大区域性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充分挖掘大数据红利,激发大数据潜能是一段时期内的重点。


贵州、京津冀、珠江三角洲、上海、河南、重庆、沈阳、内蒙古捕捉数字时代发展机遇,在2016年先后加入到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行列。八大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在大数据产业政策指引、顶层设计、发展目标、重点任务等方面先试先行,它们以纵横全境的地理分布格局,支撑着全新数字时代的发展机遇,乘起“数”风飞翔。



贵州:


先发布局, 内陆

变身大数据前哨




5年前,大数据这个新兴产业在贵州落地生根。这里具备发展超大规模云计算基地所需要的气候、水资源、电力条件,使大数据先试先行成为可能。


搭乘大数据快车,贵州在大数据行业的先行先试已经取得了多个全国第一:获批建设第一个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第一个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试验区、第一个大数据及网络安全示范试点城市、第一个大数据交易所、第一个大数据国家工程实验室,同时还举办了第一个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国际博览会。


运用大数据助推实体经济。贵州数字经济增速连续四年中国第一,数字经济吸纳就业增速连续两年全国第一。一批世界知名企业和中国大数据领军企业扎根贵州发展,不少贵州本土企业也在不断成长壮大,数据采集、交易、安全等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高速发展的大数据产业已成为贵州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国内外大数据企业纷纷落户贵州,一批本地重点企业得到培育成长,贵州正逐渐成长为“世界的大数据中心”。


运用大数据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大数据+黔货出山”。2015-2018年贵州省网络零售交易额年均增长48.79%,70个县入选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建成37个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60个县级电商运营服务中心、1.02万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5年间快递物流覆盖贵州省所有乡镇。


运用大数据改善服务民生,有效拓展民生服务新途径。“医疗健康云”联通贵州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在中国第一个实现远程医疗省市县乡公立医疗机构全覆盖,成为“中国健康医疗大数据区域中心建设及互联互通试点省”。“通村村”智慧交通云平台成为乡村版“滴滴打车”,被交通部列为中国农村客运示范项目向中国全国推广。



运用大数据实施社会治理。“贵州政务服务网”注册用户2370多万,占贵州省常驻人口66%,基本实现“一网通办”,“云上贵州多彩宝”实现便民服务“掌上办”。智能工作“一平台”,实现贵州省工作人员在一个平台上办公、审批、获取和使用数据,在中国率先建立数据调度机制,率先建成贵州省数据调度平台,共享交换水平不断提升,部门开放数量及可机读数据数量占比均名列第一。


大数据为贵州的实体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服务民生、社会治理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智慧基因”,推动了贵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重庆:


“云端之梦,

照进现实”




面对大数据无限可能的未来。早在2010年,重庆就瞄准云计算产业,启动了“云端计划”。所谓“云”,就是打造云计算数据处理基地;所谓“端”,就是打造网络终端产品的制造基地。


在“云端计划”和“大数据行动计划”的双重推动下,重庆最终要形成千亿级的“云”和万亿级的“端”产业规模。这也将帮助重庆的IT产业从终端产品、数据处理拓展延伸,进而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成为重庆实施赶超战略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重庆大数据产业发展如一盘徐徐展开的棋局。从产业链上游的网络基础设施、到中游的数据中心和云计算服务、下游的大数据应用。如同几年前的“笔电梦”一样,重庆正在加速实现新的“云端之梦”。


2013年7月27日,重庆首个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太平洋电信(重庆)数据中心在两江新区投入运营。该中心总投资1.5亿美元,建成后可形成4万台服务器的运营规模,结束了重庆没有高等级数据中心的历史。


也就在这一年,重庆出台的《重庆市大数据行动计划》中提出,要加快大数据产业布局,建设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大数据枢纽及产业基地。


2016年10月,重庆成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从国家层面获得发展支撑。


为抢占行业“智高点”。近几年,重庆重点布局了两江国际云计算产业园和渝北仙桃大数据谷。


与此同时,重庆还拥有一张相对少被提及的名片——西部区县荣昌的猪种,自从与大数据“邂逅”,开始频密占据新闻版面。 当前,荣昌区启动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建设,通过“大数据+”充分盘活数据资源,推动生猪大数据全产业链智能化转化运用, 为国家精准调控生猪产业发展和国民经济提供第一手决策依据,促进生猪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为促进生猪业的健康长远发展,以融合共享荣昌猪产业数据为支点,九次方大数据协助当地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全产业链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数据服务机制,打造“1个标准、2个中心、2个平台以及1个门户”,即生猪大数据标准体系,生猪大数据资源,中心、生猪大数据运营中心,云计算基础平台、生猪大数据应用平台和生猪大数据服务门户,为政府、企业、公众、金融机构等多领域提供决策支撑与生产指导,实现畜牧产业向物流集散、会展商贸、科技创新等领域拓展,提升荣昌在全国畜牧产业的话语权,催生“畜牧城”新业态,打响“全国畜牧看荣昌”的产业品牌。


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入荣昌调研,听取九次方大数据代表汇报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建设情况


同时,九次方大数据与云阳县政府组建重庆云畔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构建重庆云阳县政府数据资源管理系统,进一步释放技术红利、制度红利和创新红利;参与合资成立的重庆农村大数据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填补国内尚无农村大数据企业的空白。


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正在与重庆市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形成新的发展动能。随着大数据发展迈向更高的层次,重庆市将在新一轮时代竞赛中获得领先优势。


“为大力推进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发展,重庆还专门成立了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重庆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副局长杨帆介绍说,该局于2018年11月正式挂牌,而目前重庆有18个区县设立了政府直属的大数据发展局、20个区县明确了大数据职能部门。


下一步,大数据管理局将继续以智慧城市为应用抓手,不断拓展城市大数据汇聚能力、不断提升城市大数据分析治理能力、不断扩展智慧城市应用服务,不断提升“渝快+”系列的知晓率、使用率、便捷性,切实提高企业和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沈阳:


统筹资源

产业聚集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沈阳市认真落实国家赋予的重要任务,坚持“立足沈阳、带动周边、辐射东北”,聚力“智慧城市新体系、大数据产业链、工业互联网”主线,探索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创新之路。


当前,九次方大数据也将东北三省作为重要战略合作地区和全国大数据应用技术重点支持区域。 利用九次方大数据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及数据展示方面的技术优势及丰富经验,结合东北地区产业现状及大数据布局,为各地政府因地制宜制定差异性的发展大数据产业顶层设计方案。


智慧城市新体系初步建成  实现“证照联办”和“一窗通办”


沈阳市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升级,现已建成东北地区最大的超算平台——东网科技云计算中心。此外,沈阳市获批东北地区唯一国家首批5G通信组网试点,启动建设5G铁塔99个,开通5G基站89个,在华晨宝马、新松机器人等重点园区部署了5G示范应用场景。


按照“信息多跑路、百姓少跑腿”目标要求,初步建成“多规合一”、商事主体综合服务、综合便民服务等服务平台,实现“证照联办”和“一窗通办”,实现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等审批事项的并联审批,审批时限缩短了50%。


智慧城管平台覆盖9个行政区、22个市直部门和510个区级单位,实现170余万个城市管理部件数字化和精细化管理。王琦  摄


另外,公共安全管理平台对接沈阳全市56个系统,实现重点车辆、危化企业、地铁安全等风险隐患提前感知、协同管控;智慧城管平台覆盖9个行政区、22个市直部门和510个区级单位,实现全市1500余平方公里的170余万个城市管理部件数字化和精细化管理;环保110平台实现环境质量实时监控和预报,环境信访案件的办结时限由60日缩短为10日;正风肃纪监督平台汇集825家单位数据,极大促进精准监督。


为更多惠及市民,上线运行沈阳智慧停车平台,接入泊位近4万个,实现市民APP寻位、预约和网上付费;840所教学机构纳入沈阳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16家市属重点医院全部实现手机APP预约、支付和报告推送;沈阳故宫、张氏帅府、“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等重点馆所完成数字化升级,沈阳经济区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上线。


大数据产业链条逐步完善  425个单位6.7亿条信息互联互通


目前,沈阳市已出台《沈阳市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管理办法》、《沈阳市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实施细则》,启动《沈阳市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条例》立法程序。积极推动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依托智慧沈阳统一平台,汇聚全市425个单位共6.7亿条“人口、法人、房屋、车辆”数据,视频资源和信用数据基本实现互联互通。


在重点领域示范应用上,布局智能医疗与大数据、健康医疗与教育等多领域,建设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推进智慧能源管理平台正式运营,形成集“能源行业应用、大数据整合分析、智能芯片制造、采集器生产”为一体的能源互联网产业生态圈;发挥沈阳通用机器人等产业优势,打造城市级智慧立体停车工程,并向全国推广。


对于大数据产业布局和集聚,沈阳已建成国家级电子商务基地2个,浑南、铁西、和平等3个大数据产业集聚区不断壮大,落户知名企业80余家,现有大数据及相关企业超过180家。另外,成功举办三届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创新大会以及2018大数据与计算智能大赛等活动,极大激发了创业热情。


超前布局5G产业  推进一二三产数字化


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积极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对于大数据产业发展,沈阳提出要突出抓好5G产业、数字经济等重要工作。


要抢占发展机遇,超前布局5G产业。在加快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重点支持在智能机器人、无人机、智慧医疗等有比较优势的领域率先开展5G试点示范应用。同时,打造一批5G精品网络。推进5G通讯模块、移动终端、高端光通信产品等5G相关产业发展。


在大数据和云计算产业发展上,积极培育平台型企业;发展嵌入式软件、物联网软件、移动互联网软件等工业软件研发及应用;并做大做强人工智能产业,以此引领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实施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工程,推动工业企业上云和工业APP培育;发展电子商务、供应链金融等数字金融新业态,重点建设中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和企业征信平台;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销售过程的深度融合与应用,积极建设智慧农业产业园区。



未来,沈阳市还将加强“互联网+城市治理”,深化公共安全、智慧城管等平台功能。


此外,通过精准治理,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向纵深发展。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大力实施“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加强“互联网+城市治理”,深化公共安全、智慧城管等平台功能;打造“互联网+公共服务”体系,推广智慧教育、智慧医院、智慧社区、智慧养老等智慧服务。



河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