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际循环
《国际循环》于2004年创刊,由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担任总编辑,以“同步传真国际循环进展”为办刊宗旨,以循证医学理念为指导思想,采用全媒体组合报道模式,致力于为国内广大心脑血管临床、教研人员搭建一座与国际接轨的桥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Clinic門诊新视野  ·  最新文献速递|VA-ECMO拔管后采用Pro ... ·  23 小时前  
蒲公英Ouryao  ·  一业务总经理被判刑 ·  2 天前  
懒人医考  ·  2025年医考报名本月开始?2025医师网报 ... ·  3 天前  
CIRS医械合规动态  ·  终于有人把临床试验监查和稽查说清楚了!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国际循环

【TISC2017】脑血管病的精准医学

国际循环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06-25 18:17

正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


编者按

  精准医学是医学发展的大势所趋,在中国卒中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CSA&TISC 2017)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王拥军教授就脑血管病的精准医学作了专题讲座,详细介绍了脑血管病精准医学研究的路线图,并展示了其团队开展的相关精准医学研究及其成果。


  脑血管病精准医学研究路线图


  脑血管病的精准医学研究路线涉及药物组学发现、药物组学验证和药物组学应用技术三大步骤。首先,要建立精准医学队列,发现队列和过程;其次,要开展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对药物组学发现进行验证,基于组学发现开展干预临床试验;最后是要解决组合组学测定技术问题并探寻快速组学测定技术。


  药物组学发现


  建好队列是中国精准医学的基础。“十三五”期间,我国制定了十万卒中队列计划,计划到2025年创建脑血管病精准医学队列,从普通人群队列、专病队列和干预队列三大队列,涉及十万余人。


  药物组学验证


  就药物组学验证相关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而言,王教授的团队成功开展了CHANCE研究。其对5170例患者的分析显示,短程、早期、优化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抗治疗可显著降低卒中复发,不增加出血风险。进一步对CHANCE研究开展的基因研究亚组分析,探讨了在白人中可影响氯吡格雷心血管预后的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中国脑血管病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国卒中患者中58.8%的患者携带CYP2C19基因变异,该基因的突变可使氯吡格雷的疗效降低20%,但并不影响出血并发症风险。其相关结果发表在了国际权威杂志上,也代表着中国脑血管病精准医学研究达到了国际水平。


  王教授团队开展的另一项研究探讨了血糖控制对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小卒中的疗效,结果发现,“与单纯阿司匹林治疗相比,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双抗治疗降低卒中复发的优势”仅见于不携带CYP2C19功能缺失等位基因的糖化白蛋白正常的患者中。


  为进一步探索不同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差异、探寻急性缺血性卒中/TIA患者更优化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方案,王教授还牵头针对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血小板反应性开展了PRINCE研究。该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盲法评价结局的研究对来自26家中心的952例患者的分析发现,在用药后2小时、24小时、7天及90天的随访中,虽然两组的PRU(P2Y12反应单位)均有所下降,替格瑞洛治疗组的PRU在各个时间点上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治疗组(P<0.001)。此外,与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与阿司匹林联用有改善90天临床预后,降低卒中及缺血性卒中风险的趋势(但因受试患者例数较少未达显著统计学差异)。


  药物组学应用技术


  有了上述理论依据,中国“十三五”期间将重点解决组合组学测定技术和快速组学测定技术两大药物组学应用技术问题。这将有助于针对遗传性脑血管病进行个体化基因检测,探寻更科学高效的遗传性脑血管病检测方案。

(来源:《国际循环》编辑部)





  版权属《国际循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