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北海道大学
最近,日本政府推出扩大免费教育计划。此前小学和中学基本免费,如今向两端延升,年龄3至5岁的儿童,享受免费公立学前教育。高等教育免费也从2020年起开始施行。尤其是后者,在中国引起了非常高的关注度。
按照计划,日本的公立大学将给每个学生减免学费约54万日元,私立大学最多减免70万日元。两个数字折合人民币大约3.4万元和4.5万,即使在高收入的日本也不算少了。
政府给低收入家庭的大学生发补贴。公立大学的走读生和住校生,分别可以获得35万日元和80万日元补贴,如果读的是私立大学,补贴更多一些。学生家庭条件好,补贴会少一些,不过通常能达到前者的一半。把学费减免和补贴相加,在日本读大学基本实现免费。这正是许多人的梦想。
首相安倍晋三表示,要打造老年人和年轻人都安心生活的社保体系。而这样做的一大目的,是鼓励年轻人生育。国家从摇篮到坟墓都给安排好,生孩子还担心什么呢?
用「学前教育免费」来鼓励生育,这很好理解。可「大学免费教育」是出于什么考虑呢?也是鼓励生育?有多少人是因二十年后的负担,所以才不想生孩子呢?我表示非常怀疑。
免费教育带来的确信结果是:年轻人以学业为由,舒舒服服赖在学校,不找工作,懒得结婚。「读书」是许多心理不愿长大的成年人推卸责任的好借口。学校教育延长,结果是婚育年龄推迟,这在全世界都差不多。我相信,高校教育免费,将使日本社会的生育率不升反降。
日本劳动力短缺,就业市场长期火爆,年轻人就业率高,这是好事情。具体到细节,就没那么简单。
日本的大公司多已老化,年轻人想挤进去也不容易;即便进入,按年功序列等升迁,也要漫长地等待。日本没有数量众多的创业公司,大学生相对过剩,很多人从事技能化的工作。这些工作不需要高学历,最短几星期、最长几个月的职业培训就能上岗。就业市场显然浪费了大学的教育资源。
人力市场上,雇主对求职者的需求会传递到教育界。金融行业不景气,相关专业会关闭;大学生过剩,薪水压低,很多学生选择不上大学,他们会提前工作,或者到职业学校培训。这些都是市场自发调节人力资源的供给。
职业培训和工作学习都在提供市场所需的人才。政府提供免费大学教育,会使大学生供给偏多。他们毕业之后,发现学非所需,找不到职业门路,就要经过挣扎转型,重新学习,这显然是一种浪费。
安倍政府扩大免费教育,很多人视为理想社会的典范。然而在日本,人们的反应要冷静许多。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免费教育要1.53万亿日元(近1000亿人民币)投入,这笔钱要靠加税解决。原有8%的消费税,要提高到10%。这不过是纳税人为大学生买单。到日本留学的外国人也能享受教育补贴,有何公平可言?
消费税是1989年日本新增的税种,性质类似征值税,覆盖几乎所有商品和劳务交易。此税刚出时,税率3%,征税总额3.3万亿日元,占中央财政收入6.2%。1997年和2014年,税率上涨到5%和8%。到2017年,日本消费税收入总额超过16万亿日元,占中央财政收入的25%,是名副其实的大税。
安倍政府用「免费教育」作理由,推动消费税上涨至10%,估计将增加5万亿日元收入。免费教育的支出,其实不到2万亿日元,其他钱到哪里去呢?安倍政府有更多用处。
增加军费、工程建设,这些都要花钱。安倍最想做的是刺激经济,发放商品券、低收入补贴、家庭消费补贴,能源补贴等形式,把钱花出去,刺激日本经济的增长。
这就是安倍经济学的要点:政府不希望老百姓储蓄,要把钱花出去。老百姓花得少,政府帮忙花。「免费教育」也是刺激消费,只是说得含蓄罢了。
安倍首相迷信消费,达到什么地步呢?2017年他推出「超值星期五」计划,呼吁上班族每月最后一个周五提前下班,逛街购物,出门旅行。为做示范,安倍自己提前下班,到乡下别墅度假。好像消费越多,日本经济就越好。
福利主义的代价是加税。日本消费税三十年的发展,生动说明了这一点。财政收入不断增加,恰好满足了安倍经济学刺激经济的需求。福利不易削减,税收同样如此。消费税是日本中央财政第二大税,今天要减税,谈何容易。何止是减税难,税率还可能增加。
2014年日本消费税提升至8%,民怨沸腾,有「增税司令部」之称的日本财务省称,考虑到政府各项支出,赤字增加,未来消费税要涨到16%才能解决。让政府花钱,包办一切,哪有够花的一天。日本经济想要复兴,要有真正的改革。
最近文章
日本将大量引进移民
|
商务
香格里拉为何不如大理丽江
觉得不错?点个好看吧,和更多人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