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看了一部纪录片叫《无偶式养娃》。
视频主要讲述了一位
28岁事业有成的
化妆品公司女CEO,她还没有找到理想的爱人,但又觉得到了生育的年龄,于是决定先要一个孩子。
随后,按照自己对孩子的理想类型,购买三管精子,一年后,她生下了女儿Doris。
(纪录片主人公和孩子)
视频一经播出,就引来了热议。
有人质疑,这么做是在挑战道德底线,而且,没有男性参与的家庭是不完整的,没有父亲的孩子是不幸的;
也有人点赞,她活出了自己的心中所想,她有能力这么做为什么不行呢?而且,充满爱的无偶式养娃,总比充满怨气的丧偶式育儿好得多。
可以说,这只是很小一部分人的选择,现在社会的基本配套还没有完善,从政策上和规则上也没有准备好。
所以这件事我不做过多评论,但是我想说的是,同样是妈妈或爸爸独自抚养孩子的,不是还有广大的单亲家庭吗?
所以,今天我就来聊聊单亲家庭。
民政局官方发布了2018年中国离婚大数据,这一年里共有1010.8万对新人结婚,有380万对夫妇离婚,占比38%。
也就意味着单亲家庭越来越多,但是人们的刻板印象里,调皮的、性格孤僻的都是“没爹管”“没妈教”的单亲孩子。
弗吉尼亚心理学家E. Mavis Hetherington的一项研究:
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的确会在家庭结构出现变故后的一两年内,表现出成绩下降、行为紊乱,自我评价低等问题。
而从长期来说,绝大多数单亲家庭的孩子,都可以在至少第二年内自行恢复。
所以对孩子来说,父母的质量不在于是不是单亲,而在于父母的角色做得好不好,单亲家庭一样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窦靖童是单亲,周杰伦是单亲,梁朝伟是单亲,林心如是单亲,孙俪也是单亲,谁能说他们过得不幸福呢?
一个高质量的单亲家庭,远远胜过一个糟糕的双亲家庭。
孩子的幸福不是由家庭完不完整决定的,而是由他生活的家庭幸不幸福决定
,那我们可以
怎么做呢?
最重要的是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单亲不是孩子的标签,
改变这种状况的关键在于:
父母自身对“单亲家庭”的观念。
孩子通常会模仿父母的态度,如果你感到抑郁、被剥夺、内疚或不幸,你的孩子很可能会有同样的感受;
如果你有一种受害者的心态,你的孩子很可能也会感觉自己像受害者。
我在知乎上看到过这么一个小故事。
这位爸爸积极乐观、充满信心、给予孩子乐观的解释方式,值得很多人学习吧。
我们能够给予孩子的最好的礼物,就是无论我们的环境如何,都对人生充满希望。
单亲父母常常会想弥补孩子,那怎么办呢?给娃更多的零花钱,满足孩子提出的各种要求,甚至找一个后爸或后妈。
其实花时间陪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长才是最重要的。那我们可以怎么办呢?
首先,可以多和娃玩玩他感兴趣的游戏。
比如,给他讲故事,教他数数,陪他玩小游戏等,不仅能增加感情,对双方来说也是一种精神享受。
其次,要做孩子的榜样,多鼓励孩子。
其实,单亲家庭的娃遭受自尊困扰的可能性,并不比双亲家庭的同龄人更大。
只要父母经常灌输“你能行”的信念给孩子,孩子会更加独立自信。
最后,不要把自己的坏情绪发泄给孩子。
带孩子很辛苦,但再辛苦,也不要把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他不是你的出气筒,要把自己最好的状态留给孩子。
给孩子足够的爱,但不要因为对孩子有一种歉疚感,而造成溺爱。
首先,我们要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他的人格。
我们能看见很多婚姻不幸家庭孩子的心里伤痛,孩子对感情其实是最敏感的。
所以我们一定不要避讳在孩子面前谈感情,平时的小事更要
多问问孩子的想法,也能培养独立的思想。
其次,可以偶尔找一个异性朋友或亲戚陪陪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男人和女人看问题和处事方式都有不同,偶尔接触异性长辈,孩子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也可能得到多方面的训练,对成长有好处。
最后,切忌在孩子面前说他父亲的坏话。
这样会影响孩子对父亲的感情,即使是不经意的谈话,也会对他产生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