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FoodTalks食品资讯
关注全球食品新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柳州晚报  ·  最新!国企回应:不存在违规操作! ·  昨天  
直播海南  ·  贩卖这种食品,多名“网红”主播被抓! ·  2 天前  
直播海南  ·  2岁男童在托育园午睡后意外身亡,官方回应 ·  2 天前  
直播海南  ·  幼儿园将免费?最新回应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FoodTalks食品资讯

仅剩200家店的太平洋咖啡,正在批量关店

FoodTalks食品资讯  · 公众号  ·  · 2024-10-15 18:16

正文

来源: 餐宝典 (ID:canbaodian)

作者 餐宝典编辑部


近日有网友爆料,去年传出大量闭店的太平洋咖啡,已于日前“通知关闭所有门店”。为了验证该消息的真伪,餐宝典实地探访了广州仅剩的6家太平洋咖啡,发现事实可能略有出入。

不过,太平洋咖啡在批量关店却是真的。一店员称广州将只保留1家,其余门店将于10月中下旬关闭。另据报道,珠海至少有3家太平洋咖啡会在10月13日起闭店。

昔日的“咖啡第二品牌”,这是怎么了?

曾要“对抗星巴克”

据公开资料,太平洋咖啡1992年在香港创立,2005年被其士泛亚控股有限公司收购。2010年7月,华润创业以3.27亿港元作价收购太平洋咖啡80%的股权,并和其士泛亚公司结为战略合作伙伴,携手提升品牌在中国消费市场的占有率;2013年6月,华润创业完成对整个太平洋咖啡的收购。


在收购完成时,华润创业副董事总经理兼CFO黎汝雄公开表示,3年内将在内地开200余家咖啡门店。数月后黎汝雄接受采访时提高了目标,计划明年起为太平洋咖啡在内地开设最多1000家门店,以 对抗美国咖啡连锁巨头星巴克公司。


在当时那样一个混沌初开的年月,太平洋咖啡这类“外来和尚”还是很好“念经”的,2015年,太平洋在内地的门店数量达到458家,超越Costa,成为了仅次于星巴克的全国连锁咖啡第二品牌。


在产品、空间与定价方面,太平洋与星巴克很相似,如今门店数又仅次于对方,在旁人看来,它要“对抗星巴克”也就并非一句空话。


太平洋咖啡

然而这终究成了一句空话。到2020年时,太平洋咖啡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仅为1.7%,排在星巴克、瑞幸、Costa之后,位居全国第四;而三年前的2017年,它的市占率还是2.5%,全国第二。


成名已久的太平洋咖啡,有点后劲不足。


不过,此时它仍有大量的机会去迎头赶上,因为整个行业迎来了爆发。餐饮大数据研究与认证机构NCBD(餐宝典)的《 2023—2024中国咖啡行业年度发展报告 》显示,在2020年之前的4年间(2017—2020年),中国现制咖啡市场的规模增长较慢,年复合增长率仅为5.43%;而自那之后的4年(2020—2023年),上述年复合增长率跃升到了21.22%。


2019-2025年中国现制咖啡市场规模及预测

也就是说,对于2020年之前早已成名的太平洋咖啡来说,有更加光明的前途在等着它。


可惜光明的前途不属于它。它开始走下坡路了,开始持续关店。


持续关店

去年太平洋咖啡曾因大量关店而引发过一轮热议,极海品牌监测的两个数据被广为传播,即太平洋咖啡在全国的门店数量由2020年的443家,锐减至2023年的166家。如此强烈的对比,令许多人唏嘘不已。


不过这还没有见底,今年的数据更差,对比更强烈。窄门餐眼显示,截至今年10月7日,太平洋咖啡在营门店203家,其中8家暂停营业;在这203家中,香港占了104家,内地仅有99家。


这显然还没到底。广州、珠海本月就都有几家店会关门,其余城市的情况或可想见。


其实这些门店开业的时间都不短,以广州的几家为例,最短的也有3年。那为什么要关呢?

公告上写的是“公司战略调整”,门店店员则表示“这是公司的安排,自己不清楚”。不管怎样,在品牌整体表现不佳时主动撤店、主动调整,都不失为一种体面的选择。

太平洋咖啡闭店

而太平洋咖啡的规模之所以一缩再缩,在餐宝典分析师看来,除了咖啡市场竞争激烈以外,它自身也存在明显的不足,跟市场严重脱节。典型的比如它30多元的客单价,在今天9块9满天飞的时代显然无甚竞争力;而跟同价位的星巴克比起来,它的门店又少得可怜,产品和品牌的可触达性远不如对方。总之,消费者没有买它的理由。此外,这两年餐饮整体环境的不乐观,或也加剧了它的困境。


可以说,曾经风光的太平洋咖啡,如今没落几乎是必然的。


无人接盘

既然衰落无可避免,那就把它卖掉。


去年8月,有消息称,华润有意出售旗下咖啡连锁品牌太平洋咖啡,买方为柠檬茶品牌柠季,预计该笔交易金额约为3亿~5亿元。


该消息一时传得沸沸扬扬,柠季也回应确实有收购的计划,不过同时还说,“至于收购对象最终是不是太平洋咖啡,一切随缘”。


从柠季的回应不难推测,华润是真心想卖;并且从传闻的交易金额来看,太平洋咖啡每家门店的售价仅约100万元,可见华润是迫切想卖。


现在一年过去,局面不言自明,即:华润“有意出售”,却无人接盘。


广医二院店将于10月17日闭店

卖又卖不掉,干又不好干,怎么办?


只能及时止损,主动关店,保留体面,保存实力。


那么,太平洋咖啡在批量关店后,还会有转机吗?


若说回到以前,那几无可能;若是做“小而美”,产品、定价、服务等更贴近消费者,那也许还有一定机会。另外,考虑到太平洋咖啡曾推出过独立的茶饮品牌“太茶”,它此次“调整”如果介入当下流行的轻乳茶,那也并不意外。


结语

当年,在收购完成后,太平洋咖啡被华润交给了华润万家来运营。2011年,时任太平洋咖啡CEO汤国江乐观地认为,相比于星巴克,背靠华润万家的太平洋咖啡,拥有更为便捷的政府关系、市场资源及物流配送等优势,可以迅速提升在内地的市场占有率。


现在,这些往事都化作了历史的尘烟,随风飘散。


而太平洋的遭遇也不是孤例,还有一些境外的餐饮品牌(如奶茶、快餐)跟它类似。它们在进入内地之初,一方面起到了培育市场、开拓市场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享受到了行业初起时的红利。但是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本土品牌开始崛起,它们用更符合国情的打法,让“外来和尚”们的时代成为了过去时。


有道是:长江后浪催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本文图片及封面图来源:公众号@餐宝典

提示:
*本文为 餐宝典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