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9期文化产业评论:对自媒体来说,互联网上曾有两波半红利。第一波是 10 年的微博,第二波是 13 年的微信,另外半波是16年的今日头条。一方面是微博、腾讯系内容产品的头条化,另一方面是今日头条不遗余力的社交化,这昭示着社交与算法不再是2种泾渭分明的内容分发机制,平台开始在互相融合中让产品更加成熟。在流量红利逐渐消失的今天,也许,平台模式整合能释放出一轮新红利。
作者:花道
来源:B座12楼
腾讯、微博和今日头条的绞杀,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4
月,今日头条推出“微头条”,相当于在端内内置了一个微博;
5
月,微信上线“看一看”功能,评论普遍认为这就是个朋友圈版的今日头条;
6
月,微博改版,将「热门」频道移到首页第二个tab,这也是一个近似于头条的信息流;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做社交的加算法,靠算法的做社交。在流量红利逐渐消失的今天,也许,平台模式整合能释放出一轮新红利。
“
头条化”成内容业主流,腾讯、微博偷师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代表的算法分发机制,毫无疑问已经被各平台真正重视起来。不仅搜狐、网易、新浪等传统门户纷纷宣布转型,就连腾讯、微博也开始“头条化”。
今年6月,腾讯任命“三把手”任宇昕担任OMG新舵手,而任宇昕此番的重要任务,就是“加快算法推荐等技术的突破,打造完整的内容生态”,暗示着其基本的调整逻辑,就是狙击今日头条。
此前,微信已于今年5月推出“看一看”功能,为用户推荐可能感兴趣的内容,不仅在页面布局上与今日头条高度雷同,就连“不感兴趣”的功能,也与今日头条如出一辙。
而在“媒体人”曹国伟带领下的微博,也走在了“头条化”的道路上,在时间线体系外加入了智能推荐体系,并在去年4月推出了“未读池”算法,在社交分发的基础上通过算法干预用户的信息流。前不久,更是把热门频道移到了首页第二个tab的显著位置,算法解决了“微博刷一会就没了”的尴尬。
左起:微信“看一看”页面、今日头条首页、微博热门频道信息流
甚至,微博PC端首页(未登录状态下)的样式也对今日头条进行了一次逼真模仿。可见学习对手的决心。
目前,对各大内容平台而言,“头条化”似乎已成为一种主流 ,并在各自产品的基础上,纷纷开启了算法分发之路。
“
社交化”战略下,今日头条产品发生了哪些变化?
在微信微博进行“头条化”时,今日头条却另有节奏。今年以来,它在内容产品上的发力收获颇丰,抖音短视频、火山小视频先后火了一把。
然而,这并不能帮助它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腾讯和微博都有庞大的社交池作为支撑,缺乏社交关系链的今日头条,一直面临着如何提升用户留存的难题。
就像新浪CEO王高飞所说:“纯信息流产品的问题在于没有以内容生产者为中心的社交关系,用户无法有效留存,中国手机用户每12个月左右换一次手机,纯信息流产品多半需要重新获取一遍用户。”
所以,着眼于长期利益,近半年来,
“社交化”成为了今日头条的头号战略
,并且可以观察到的是,这一战略正在其产品层面中展开了落地尝试。对于一款资讯产品,如何才能建立起“社交化”氛围,加强用户与内容创作者之间的连接互动?
目前看起来,头条正在通过三种途径进行尝试:
第一种方式类似于微博早期做法,推出微头条和问答,引入明星、网红、大V等,增强用户对内容来源的认知,培养用户“关注”的习惯。
今日头条推出的“明星上头条”和问答项目
第二种方式是通过产品迭代,让用户尽可能地多看到“关注”的按钮,并点击它。
在信息流中,旧版的作者头像和ID位于文章标题的左下方,很不起眼;新版则提升至文章标题的上方,位置更显突出,目的正是教育用户。
左为旧版样式,右为新版
此外,头条还在信息流中增加了引导用户订阅头条号的卡片;在作者主页上增加相关账号的推荐,为优质作者引流;在帐号ID旁添加醒目的“关注”按钮···显然,这些产品小招术都是从微博那学来的。
第三种方式,则是通过较为强势的运营手段,动员作者去主动吸粉。
自去年12月,头条号平台发布公告称“粉丝观看视频收益是非粉丝观看的3倍”后,该平台上线的几乎所有新功能都有一定的粉丝数门槛。
值得注意的是,这批新功能中包含了多个自带社交(订阅)属性的功能,如私信功能(提高帐号服务粉丝的能力)、粉丝必见(用于解决粉丝触达率低的问题)、扩展链接(引流等用途)。
头条号各项功能的开通条件
一个更重要的信号是,粉丝量对推荐量的影响可能正在增强。
我采访过我认识的10来个头条号运营者,其中4、5个人都反映,今年以来,明显察觉到粉丝对视频推荐的影响在增强,“不再是过去那种,粉丝对推荐机制影响忽略不计的情况了”。
其中一位运营者在一个月前发给了我这样一张图,他统计了一些知名大号在头条上近一个月的平均播放量,与粉丝数进行对比,结论是:粉丝数足够多的头条号,流量会更大、更稳定。
一个典型的对比是短视频领域的两面旗帜“一条”与“二更”。两者视频质量相当,调性相近,用户重合度高,在微信上都是篇篇10万+。我统计了一下,“一条”在头条上的粉丝数为22万,近20条视频平均播放量为4.43万,而拥有87万粉丝的“二更”,近20条视频的平均播放量为54.73万,比一条流量要超出一大截,而且还更稳定。
算法+社交已成趋势,自媒体人争抢“新红利”?
一方面是微博、腾讯系内容产品的头条化,另一方面是今日头条不遗余力的社交化,这昭示着社交与算法不再是2种泾渭分明的内容分发机制,平台开始在互相融合中让产品更加成熟。
算法推荐可以提高信息分发效率和用户使用时长,而社交关系能提升用户粘性与商业价值。“算法推荐+社交关系”,就这么,出人意料却合乎情理地成为了平台公共的选择。
当流量红利变小,整合成为了释放红利的新方式。这一轮算法+社交的平台改革,势必也将释放出一波新红利:
在微博微信上会获得更多曝光机会,在头条号上也许可以沉淀更多粉丝。
向前追溯,对自媒体来说,互联网上曾有两波半红利。第一波是 10 年的微博,第二波是 13 年的微信,另外半波是 16 年的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