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一点泛滥的同情
多一些真正的是非观
时隔数十年,姜昆又在春晚重新演绎了一遍曾经著名的相声《虎口遐想》,没想到,一语成谶。那个在宁波的动物园翻越围墙进入虎山的人估计来不及遐想,就丧生虎口。
不过时隔几个月,老虎伤人事件就已经发生了第二次,这真让人迷惑,听起来这都不像是发生在当代都市的事,似乎应该只存在于《水浒传》之类的古代小说里,什么吊睛白额大虫屡屡伤人云云,但是它就实实在在真切地发生在我们身边,一次在北京,一次在宁波,还都在动物园里。
相比于北京野生动物园那次充满争议的私自下车的举动,这一次发生在宁波的悲剧显得更加不可思议。其实,针对这件事情本身已经没什么可谈了,反倒是悲剧发生之后,人们的心态和争议愈发值得玩味。
无疑,这事件当中最无辜的就是老虎,在它不明就里的当口就被击毙了——还有什么比这更能精确地阐释“躺枪”的内涵呢?一群人悼念躺枪的老虎,“本来觉得外卖到了,却意外赴死”,而与此同时,另一群人扮演圣母,开始大声质问,“批评被老虎咬伤的人,你们还有没有同情心?”
首先我们看看同情的定义:同情是指对他人的苦难、不幸会产生关怀、理解的情感反应。好了,这种心理活动产生的基础是因为人类普遍具备的同理心——即所谓的感同身受。换句话说,别人感到痛苦,别人感到喜悦,别人感到悲伤,我们作为抽离于事外的“旁人”和“他者”,会因为人类普遍的情感而达成共鸣,这种共鸣是无关自己利益的,只是一种情感解码。这就决定了,我们“同情”的人首先必须是一个“受害者”和“不幸者”。他们受伤害的原因必须处于某种无辜的状态之中,比如,遭遇意外,或者被卷入不可控力之中,等等。所以,我们会同情那些遵守交通规则走在路上却被醉酒司机撞死的路人,还有那些罹患绝症的孩子……但是,对于那些“施害者”以及那些故意去违反规则的越界者,这种感情应该谨慎。
回到这次的事件本身,作为动物园的管理方,引导游客从哪里入园,对于猛兽区域要提醒游客小心戒备,在不同的地方该如何安装栅栏和围墙,如果这一切园方都没有疏忽,作为游客仍然翻墙硬闯,谁都没有办法。动物园的栅栏不许翻越,是一种连孩童都能知晓和明白的基本常识,更何况一个成年人。作为一个心智正常的成年人,在跨越护栏,接近老虎的这个决定作出之前,就意味着他知道自己行为的后果——活着回来,被园方发现,该承受怎么样的处罚就接纳;或者,像现在这样,被猛兽伤害甚或致死。正因为任何人都不愿意看见这一幕惨剧发生,我们才更加要说:这种行为真的是咎由自取。在很多景点,都有架起的护栏和锁链,在指示牌上告诉游客,请勿入内以免损害文物,即便如此还有那么多人骑到那些石狮子背上、头上合影,一脸无赖的笑容,好了,石狮子吃不了你,真老虎绝对咬得死你。
人类是同时具备理性和感性的动物。同情属于感性的一部分,而分析属于理性的一部分。我们首先得用理性分清是非,然后再用感性去抒发情绪,而不能在是非不分的情况下,随意投以“同情”。对那些故意违反良性规则的越界者的同情就是纵容,你同情越界者,就是伤害守规则的人。那些在马路上翻越护栏的人们,被汽车撞飞,害人害己,我们同情他们什么?你同情他,不会让他死而复生,却相当于发出一个错误的宣告:他不是被自己害死的。
好了,当人们开始说起这些的时候,那些圣母光环闪耀,宣称大爱一切的人们又翻找出宁波那家动物园的门票标准。开始试图抛开这件事最本质的对与错,让人们注意这个被老虎咬伤的游人的经济能力问题。有些人大张旗鼓地分析那家动物园的持股方是怎样的强势资本,门票三年内上涨50元。还有文章称,再穷的人也有让自己家人过上好日子的愿望,声称动物园的门票如此昂贵,这个男人即便真像网上所说,不单单翻越虎山围墙而且还是没买票偷偷跑进的动物园,也不应该被批评,他只是想给逼仄的生活增加一点情趣就遭此厄运,为什么不值得同情?
没有理性做支撑和基础的同情会催生出最可怕的东西。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推演,我上有老下有小,我说为了给我老人看病、给孩子上学,我持枪抢银行,被当场击毙,也值得同情吗?现在物价高企,我为了提高一家人的生活质量,每天去盗窃,也值得同情吗?生活中很多事情是有清晰对错黑白界限的,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明确地分清楚,责怪错者,鼓励正确的一方。那些试图搁置对错拷问,只宣泄感情的都是和稀泥,都是混淆是非。经常看到有老人跨越护栏被车撞死的新闻播出之后,一片同情之声说,他们都那么大年纪了,难道还要他们去一阶一阶地爬台阶走过街天桥吗?对,没错。法律对所有人要求是一样的,只要你神智尚且清楚,能为自己的言行负责,走上马路就要服从交通规则,否则发生车祸博取的同情越多,做出的错误示范就越大。这次老虎伤人事件是一样的道理。
长期以来,我们就是被这样莫名其妙的抒情搞乱了是非观。在需要对一些人和事报以同情的时候,我们可能一副看透一切的沧桑表情,势利又冷漠,当我们该对某些人保持最基本的理性进行规训的时候,又不明所以地分泌出高浓度的同情心。
在这件事上,有人同情老虎,有人念及动物权益,有人传播段子说南非野生动物园发生猛兽咬人,都向人开枪云云,抛开那些故意蹭热点和恶搞的段子手不谈,更多的人都是在表达另外的情绪——人们真的烦透了这些对规则不屑一顾的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肆无忌惮地破坏规则,却丝毫无需付出代价。如果我们可以具备真正的是非观,少一点泛滥的同情,就可以一点点匡正规则和秩序,从细小的层面鼓励那些遵守的人,批评、督促和惩罚那些越界的人,让那些人知道随地吐痰有代价,乱翻护栏有代价,酒后驾车有代价,他们也就懂得规则值得敬畏,而不会等到事情变得像把自己投入虎山这样不可收拾才知道悔意。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作者杨时旸,专栏作家,影评人,《中国新闻周刊》主笔,豆瓣ID:frozenmoon。著有《并没有如愿以偿的人生》。
▼
点击图片阅读 | 别再意淫韩寒是个战士
点击图片阅读 | 拜年篇·为什么这只鸡在西游里最有钱途?
点击图片阅读 | 看完日本的幼儿园,才知道我们的孩子可能上了假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