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各大湿地公园成为不少市民假日的好去处。
佛山作为岭南水乡,全市30%以上面积都属于湿地,这种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也为佛山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提供坚实的基础。
而南海也发挥这一优势,将湿地保护作为绿色发展的“生态命脉”,构筑起森林湿地保护的新格局。
在南海桂城东部片区的中轴线上,坐落着一个林水相依的映月湖公园,正值盛夏,荷花、美人蕉等绚丽绽放,绘出一幅赏心悦目的城市水彩画。
整个公园由约95亩的绿化区域、近50亩的湖水构成,不仅具有水分调节、净化等生态效能,还营造出移步换景的立体花镜效果。
中轴线往上延伸是南海湿地公园的首选标杆——千灯湖。
十年前,千灯湖通过引进东平河水,形成活水贯通的水系。
近年,通过对公园的绿化设计进行升级改造,千灯湖公园摇身一变成为全市乃至全国的新地标,2015年,它为中国首捧全球城市开敞空间大奖,创造了产城融合的先进典范。
湿地是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南海区利用水网密集湿地众多的优势,在开展创森工作以来,将湿地作为维护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越来越多的湿地公园得以逐步建设,恢复和完善。
目前,南海区已经建成
16个湿地公园
。下阶段,将全面推进渔耕粤韵、孝德湖、丹灶大湿地等湿地公园的建设。
▲九龙公园
▲听音湖公园
▲孝德湖公园
▲映月湖公园
其中,南海区将依托位于西樵山南麓的万亩原生态桑基鱼塘,打造集岭南农耕文化展示、桑基鱼塘恢复示范性试点以及多元化湿地宣教为一体的湿地公园。
以湿地保护作为绿色发展的“生态命脉”,创森期间,南海新增造林面积约2万6千亩,公园绿地3270亩,水系绿化36公里,新建及完善提升道路绿化约180公里。
此外,在市级创森指标的基础上,南海区还主动加码,发布绿化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
“用三年时间,全面提升南海区森林覆盖率和绿化品质,全面提高南海绿化生态水平,令广大的市民能够在更加优美的环境中生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