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管理智慧
专注商业管理,每日发布管理、职场、互联网转型、社区实践方面的优秀文章,超过116万商业人士订阅。倾力打造的“千禾会”社区——汇聚国内数十位顶尖社区实践先行者,做你的社区实践伙伴,目前已正式上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看金坛  ·  看电影什么位置最好?(不是正中间) ·  昨天  
西安晚报  ·  2月4日0时,突破1.68亿! ·  2 天前  
乌鸦电影  ·  火了10年!春节档,你永远可以相信它… ·  2 天前  
南京日报  ·  看电影什么位置最好?(不是正中间) ·  2 天前  
南京日报  ·  看电影什么位置最好?(不是正中间)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管理智慧

真正的领导力,是赢来的

管理智慧  · 公众号  ·  · 2024-08-09 07:15

正文


作者|  约翰C.麦克斯维尔 全球领导力研究大师

来源|  笔记侠,管理洞察

咨询合作| 13699120588

内容摘自于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书籍《领导力21法则》

文章仅代表专家个人的专业意见表达,不代表本平台的任何观点与立场。图片来源于pixabay,侵删




推荐语:


什么是领导力?它是一种影响别人、让别人跟从的能力。


为什么要有领导力?人生是由一个个难题组成的,不想被难题吞噬,就要想办法解决它。但是,问题那么多,靠自身力量很难完全解决。怎么办?借助领导力,让大家与你一起解决。


那如何才能拥有领导力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走进文章找找答案吧。


领导力是错综复杂的,它从来都不是静止不动的。


人们经常对领导力产生误解。比如,如果某人有个很响亮的头衔或者被任命担任某个领导职位,人们就会想当然地认为那个人就是领导者。


有时候,事实倒也的确如此。不过,谈到领导力,头衔其实并没有太大意义。真正的领导地位是无法被授予、指派或委任的。



因为真正的领导力来自一个人的影响力,而影响力是无法被委任的,必须靠自己去赢得


头衔能够带来的唯一东西就是一点点的时间——你可以利用这点时间去提升自己的影响力,但也可有在这段时间内让原有的影响力丧失殆尽。


我们首先来谈谈大众有关领导力的5大误解。


01

你真的了解领导力吗?


1.管理者就是领导者


有一种普遍的误解认为,领导和管理就是一码事儿。


其实,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领导指的是影响他人,让他人追随自己,而管理关注的焦点是维持既定的系统和流程。


要检验一个人是否具有领导能力而不仅仅是一个管理者,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去营造一种积极的改变。


管理者能够把握既定的前进方向,但却无法改变这个方向。要想把人们带往新的方向,你得具备领导力才行。


2.企业家就是领导者


人们往往会认为凡是企业家都是领导者,但事实并非如此。企业家们擅长的是发现机会和抓住机会。他们能够看到潜在的需求,并且知道如何在满足这些需求的同时实现盈利。


然而,并非所有企业家都善于跟人打交道。所以,很多企业家觉得自己需要找到一个精于人际关系的合作伙伴,以弥补自身的不足。


3.知识渊博的人就是领导者


弗朗西斯·培根曾经说过:“知识就是力量。”


如果你相信知识对于领导力来说至关重要,那你很可能会认为掌握知识的人或者智商高的人就是领导者。这种想法其实未必正确。


现实中不乏才华横溢的人,他们的思考能力好得超乎你的想象,但他们的领导能力却低得惊人。


无论是智商还是受教育程度,都不能跟领导力画等号。


4.引领潮流的人就是领导者


另一个误解认为:谁走在队伍的最前面,谁就是领导者。


可是,第一名未必就是领导者。


成为领导者,一个人不仅要走在前面,还要有人愿意跟着他走,愿意服从他的领导,并且愿意采取行动去实现他描绘的愿景。


做一个弄潮儿跟成为一名领导者可不是一回事儿。


5.位高权重的人就是领导者


有关领导力的最大误解就是,人们认为领导力是建立在职位基础上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花点时间,想想围绕在自己身边的领导力与领导者的关系,再与朋友一起聊聊这个话题,相信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史丹利・ 哈夫迪曾经断言:“不是职位造就了领导者,而是领导者造就了职位。


而领导力只有在追随者那里才能得到证明。衡量领导力的真正尺度只能是影响力,不可能是其他的任何因素。


玛格丽特·撒切尔曾说,“权力就像淑女,如果你必须告诉人家自己是淑女,那你肯定不是。”


那些自以为是领导,但却没有追随者的人,只不过是在说大话罢了。

02

为什么有些人会成为领导者,

而有些人怎么努力都不行?



如果你仔细观察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就会发现总有一些人是在引领别人,也总有一些人是在追随别人。此外,你还会发现,职位和头衔并不能决定谁才是真正的领导者。


既然如此,为什么有些人会成为领导者,而有些人却怎么努力也影响不了他人呢?以下这些因素可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性格——他们是谁


真正的领导力往往源自一个人的内在。


随着时间的流逝,像稻盛和夫这样的企业家会吸引越来越多的追随者,因为人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他性格中深层次的东西。


2.关系——他们认识谁


要想成为一个领导者,就必须得有人追随你才行,这往往需要你去发展一些人际关系——这种关系越密切,你的领导潜力就越大。


只要能够认识恰当的人,并适时与他们建立起足够全面的人际关系,你就能够成为组织里真正的领导者。


3.知识——他们知道什么


信息对于领导者来说至关重要。你需要掌握事实,了解动态变化的因素和把握好采取行动的时机,同时还要对未来的发展有远见卓识。


虽说仅仅掌握知识并不能让一个人成为领导者,但如果你知识匮乏,那铁定成不了领导者。


4.直觉——他们感受到了什么


领导者不仅要掌握把控数据的能力,还要具备应对众多无形因素的能力,比如精力、士气、时机以及动机。


事实上,这往往就是管理者和领导者之间的一个主要区别。


5.经验——他们去过哪里


作为一名领导者,你在过去面临的挑战越大,你目前的追随者愿意给你机会的可能性就越大。


虽然过往的经历不能确保你的可信度,但却能够激励人们给你一个机会去证明自己的能力。


6.过去的成就——他们做过什么


对于追随者来说,没有什么比良好的过往成绩更有说服力。如果你是第一次担任领导职务,没什么业绩可言,就很难借助过去取得的成就赢得人们的信任。


但是,在初次担任领导职务期间,就要树立做出良好成绩的意识与目标,并竭尽全力不惧风险地实践它。这样,当你再次走上领导岗位的时候,就能够借此减少大家对你建立信任的时间。


记住,你取得的每一次成功都会让你的追随者更加相信你的领导能力,并因此更愿意听从你的指挥。成功次数越多,你的领导力越能被认可。

7.能力——他们能做什么


对于追随者们来说,领导者的能力就是他们的底线。他们想要知道那个人能否带领团队走向成功的彼岸。


人们愿意听你指挥,承认你是他们的领导者,最根本的原因就在这里。


一旦他们不再相信你能够带领他们赢得最后的胜利,他们也就不会再听从你的指挥、追随你的脚步了。


03

善用领导力法则的人,

更容易成为领导者



那么,什么样的人更容易成为领导者呢?


答案是,懂得并善用领导力法则的人。


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3种领导力法则,希望人人都能发现、发扬自己的领导力。


1.盖子法则


所谓盖子法则,是指锅里的水总是漫不过盖子。领导力就像一个盖子,它决定了一个人的办事效力。


一个人的领导力越低,限制其潜力发挥的盖子所处的位置也就越低,也就是说他的潜力更低;相反,一个人的领导力越高,盖子所处的位置也就越高,他所能发挥的潜力也就越大。


如果你的领导力分值是8,那么你的办事效力永远也不可能大于7。如果你的领导力分值仅为4,那么你的办事效力顶多为3。不管怎样,你的领导力往往决定了你的办事效力以及你所在组织的潜在影响力。


如果你想要爬得更高,你就必须提升自己的领导力。如果你想对外界施加更大的影响,你就必须具备更大的影响力。


你能够取得多大的成就,直接取决于你领导他人的能力。


领导力和办事效力之间的这种关系可能在体育领域体现得最为明显,因为比赛的结果是即时的,而且一目了然。在职业化的体育组织内,对于一支队伍而言,人才通常不是问题,几乎每一支队伍里都不乏运动天才。


真正的问题是领导力,它决定了一个人的办事效力——个人和组织的办事效力与领导力成正比


如何将盖子法则运用于我们的工作生活当中呢?


第一,列出一些你希望达成的主要目标。尽量聚焦到一些重大目标上——关注那些需要一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去做的事情。至少列出5条,但也别超过10条。


然后确认哪些目标需要其他人的参与或者其他人的合作。在这些活动上,你的领导力将会极大地影响你的办事效力。


第二,对你的领导力水平做一个自我评估。


第三,让别人给你的领导力打分。


这个别人,可以是你的老板,可以是你的家人,也可以是与你平级的同事,让他们按照从1(低)到10(高)的评估标准,从“人际交往能力,规划能力和战略思维,远见卓识,业绩”4个方面分别给你打分。


然后算出所有人所打分数的平均值,与你自评的分数做一个对比。根据这些分数来看你的领导力水平比自己想象的低还是高?如果两者差距很大,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又有多大的意愿去提升自己的领导力呢?



2.过程法则


领导力好比投资,它会不断增值。但是,领导力的提升是日积月累的结果,而非一日之功,也决不会一蹴而就。


我们能够在每天的日程表上找到成功的秘诀。看看一个人每天都在做什么,日复一日做什么,你就能知道TA是什么样的人,以及TA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无论一个人的目标是什么,只要每一天的目标都能在前一天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比前一天做得更好一点,并且能够做到严于律己、坚持不懈,就一定能为实现目标做好准备。


但大多数人都高估了结果的重要性,因而低估了过程的力量。人家积累了50年才得到的巨大财富,我们竟然希望只需50分钟就可以得到它。


要知道,冠军并不是在拳击场上成为冠军的——他们只是在那里得到了认可。即便是一个天赋异禀的人,为了获得成功,也必须时刻准备,勤加训练。


当然,这并不是说不去重视结果。如果我们需要激励自己向前迈进,那应该重视结果。如果想要提升自己,那就要参与过程,并且坚持不懈。


通常来讲,结果能够促使人们做决定,而过程可以促使人们不断进步;结果用来激励人,过程用来磨砺人;结果在于记录成绩,过程在于培养能力;结果可以挑战一个人,过程则能够改变一个人。


领导力专家沃伦·本尼斯和伯特·纳努斯曾针对来自不同行业的90名杰出领导者做过一项研究,结果发现了成长和领导力之间的关系:“自我发展和不断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这正是领导者与其追随者最本质的区别。”


看来,成功的领导者都是善于学习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人。


接下来,我们讲下领导力提升的5个阶段。


阶段1:不知道你不知道


很多人不知道领导力的价值所在,也有些人不知道领导力的重要性。还有些人认为领导力只适用于少数人——身处公司高层的人。当然,前面已经说过,这是个误解。


如果他们明白领导力就是影响力,明白大多数人每天都在试图影响至少四个人,那么他们想要学习领导力相关知识与技能的热情就会被点燃玩起来了。否则,还是会继续处在对领导力的误解之中。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就不会进步。

阶段2:知道自己需要知道

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很多人虽然位居领导地位,环顾四周却发现没有人追随自己。


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就会猛地意识到自己需要学习如何当一个领导者。这可能就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一个起点了。


当意识到自己对事情一无所知时,就向知识迈进了一步。


阶段3:知道自己不知道


当自己真正处于领导岗位上后,就会发现领导力的价值,同时也会发现很多自己以前不知道的事情,意识到很多自己能力尚不足的方面。


这是好事,它是我们成功路上的关键。


阶段4:我知道,我成长,我发现


当认识到自己能力不足时,即刻开始行动,每天训练、提高自己的能力。慢慢地,令人激动的事情就会发生——成为高效领导者。


阶段5:因为我知道


即便你已经成为高效领导者了,也还是要仔细考虑自己做出的每一个决定。不过,到了这个阶段,你的领导力几乎就变成了下意识的行为了。与此同时,你自己也拥有了高度的领导力直觉。



想要获得这个结果的唯一途径就是遵守过程法则。毕竟,人生的成功秘诀就是时刻做好准备,等待机会到来。


3.增值法则


领导者要为他人提升价值。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