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每天学点HR
每天姐,想做女侠的HR网红小姐姐,只为HR同行们分享最实操的干货,只用最平实的文字撰写职场,让高大上理论见鬼去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证券时报  ·  刚刚,千亿A股巨头官宣:筹划H股上市! ·  11 小时前  
上海证券报  ·  明天,首席经济学家谈民营经济 ·  昨天  
中国证券报  ·  【财经早报】300065,重大资产重组,今日复牌 ·  2 天前  
证券时报  ·  腾讯最新回应!股价爆发!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每天学点HR

不出5年,中国贬值最快的不是房子、股票,而是这2样东西!

每天学点HR  · 公众号  ·  · 2025-01-16 07:07

正文

来 源 | 环球人力资源智库(ID:ghrlib)
作 者 | 半月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里,什么最容易贬值?

很多人会立刻想到金融资产,如房地产、股票。但在近日的一次公开访谈现场,北大教育专家林小英却抛出了令人意料之外的观点—— 学历在加速贬值。

这一观点与近年来互联网上关于学历贬值、传统技能贬值的社会思潮不谋而合。


主持人问了林小英一个很刁钻的问题:“这两年经济下滑,刷短视频经常看到一些房价腰斩,老中程序员突然失业的视频,就业市场没有活力,这时候(学生/初入职场人)应该怎么办?”

林小英给出了一个令人深思回答:大学是职业教育,是培养专业技能的。应该让很多学生本科毕业以后走向社会、走向市场、走向职场。

但现在的一些大学,却没有把本该教授学生生活、技能的职业教育落实到位,“很多学生的精力,都被以绩点为基础的保研名额裹挟,消耗了他们大学四年最宝贵的青春时光。”


01
学历的价值,从黄金变青铜?

林小英认为,本科学位是一个终结性的学位,大部分人读完本科就可以去工作,给就业市场新的活力。但很多人却陷入内卷,把本科当成一个基础性的学位。

“硕博连读,读完博士已经28岁了。如果一个人活六七十岁,一半的时间在读书,失去了那么多为社会做贡献的机会。”

林小英剖析的很直白,也令很多大学生群体受伤——明明是学校教不明白职业技能,为什么最后“家里蹲”的是我们?


美国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Randall Collins)就在《文凭社会》一书中批判了教育体系中的 “文凭通胀” 现象。认为教育并没有有效地提供实际工作所需的技能。他指出,大学教育仅能提供一纸证书, 很多职业技能实际上是在工作中获得的,而不是在学校中学习。

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9.6%,这意味着每100个适龄青年中就有近60人接受高等教育。与20年前相比,这个数字简直是天壤之别。

学历贬值的当下,越来越多的雇主开始重视求职者的实际能力而非学历高低。


02
传统技能的未来,适应还是淘汰?

20年前,会开车、能从事出租车司机这样的工作,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高薪职业。在人工驾驶、AI智能、大数据等飞速发展的当下社会,越来越多曾经的高薪职业,正在被AI等科技的演变而淘汰。

现在的AI,上能引用素材生成学术论文,下能听清需求畅写营销文案,堪称全能。学生们用GPT写的论文拿了A+,早已经是老黄历。

现在,鼠标轻轻一点,AI就把表格画好了,还直接标明了各项数据的来源。


很多人通勤期间喜欢读网文,但你知道,现在一些平台,正在批量用AI制造网文吗?什么“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在AI这都成了可被量化的数据。


曾经在照片编辑和图形设计领域里,Photoshop技能被视为必备。然而现在AI设计工具可以自动完成美化、剪辑甚至创造全新设计。那些花大力气学习复杂操作的设计师,可能会发现自己的技能突然不再那么“稀缺”了。

但是技术的进步并不是传统技能的死刑。事实上,这也为那些愿意适应和学习的人带来了新的机会。

以AI为例,虽然它在某些方面取代了人的工作,但同时也创造了新的职业,如AI招聘分析师、员工关系AI分析师、AI培训师等。

这些职位要求深入了解AI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人类,这些知识是任何一门传统学科都无法单独提供的。


03
顺势而为,成为掌控AI的人

快速变化的时代里,从不确定中找到确定性,是最关键的生存能力。

这项具有“前瞻性”的能力,雷军称之为“顺势而为”。他还主导创办了“顺为基金”,参与了小米公司以及小米生态系统的一系列投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