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昨日,电影市场又出新词“粉丝锁场”。
我们知道,排片减少会直接影响影片的命运——可购场次减少、非黄金场次增多,可能都会打消路人的观影念头,对点映电影来说是非常影响票房走势的决定性因素。于是粉丝自发地开始组织——锁场。
对于院线来说,就等于赔钱,院线以设备故障等原因退票。
对于一部电影来说,从筹备到上映,其中的心血和努力暂且不说,大IP、明星也不论,吃相难看、票房扑街也在说难免,因为国内的电影大盘,已经冷了很久了。《战狼2》的出现或许能够重燃国产电影的希望,一部影片如果靠幽灵场、票房作假成功引起大家的注意,就有点尴尬了。
好像时时在提醒着,我们距离电影工业的距离……
近年来,“偷票房”事件在电影行业屡见不鲜,屡禁不止,早在2010年,就有《大笑江湖》和《赵氏孤儿》的换票之争,而后《武侠》遭遇“错票门”、《大武生》遭遇偷票房。近期偷票房较严重的案例则是2014年韩寒的处女座《后会无期》上映,却被发现给的是《小时代3》的电影票,或者直接就是手写票,电影《鸿门宴》受偷票房影响,20%的票房丢失率可以说是损失巨大。
任何一部电影从题材选择、立项到拍摄都耗费了巨大心力,偷票房这根中国电影产业的“毒刺”可以说是在片方身上割肉,也难怪《战狼2》发出的戳心质问:“拿命换的电影,一腔血一片心!试问盗版和偷票者你怎么忍心!”
若真要追溯“偷票房”的起源,可能得从电影院国营时代算起。在确定院线制度之后,广电部门就规定了严格行业法规:影院想要获得商业放映资质,就必须安装广电核准的互联网售票系统,影城的当日销售纪录,必须实时上报到广电总局电影专项资金办公室。同时,对于片商与影院的分账协议,广电也有着“片方不低于43%”的建议底线。
这就意味着,一旦影片被纳入售票系统,影院首先要把税前片方收入的5%作为“电影专项资金”上缴,剩余95%进行分账。反之,则既不用缴纳专项资金,也无需进行分账,也就不难理解,为何碰上《战狼2》这种大流量,高票房的电影,不少影院会做出这种勾当。
为了成功偷取票房,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影院可谓是花样百出。一般来说,“偷票房”的根本就是避开或者绕开广电核准的售票系统。大概有以下几种方法:
1、用A片票根看B片,从而导致B片票房计入A片,《小时代3》与《后会无期》就类似这样的情况;
2、通过手写票、油印票等方式避开售票系统,直接出票;
3、团体包场不用出票,票房直接由影院独享,既不用缴纳“电影专项资金”,也不用分账;
4、出票后由售票员手动进行系统退票,观众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仍继续观影,但票房就由影院独吞。
上述为一般的“偷票房”方式,属于在现行的电影管理法规条例中的绝对违规行为。此外,影院还有“灰色”的操作手法,如“米花票”,即出售的套餐中,呈现的票根中一般少数为票房,多数归于零食消费,以此赚取更多收益;另外一种则是所谓的“买一赠一”,以好搭坏出售,却将高、低价票根金额反过来出售,即使依旧分享仍可以享受更多收益。
事实上,影院的“偷票房”方式还不止于此,除了这些较为保守的操作,更有甚者已经开始无视广电的规则,在广电的售票系统之外自行安装售票系统,开始了“双系统运营”。或者直接利用更高的计算机技术,对广电的售票系统安装插件,截取部分票房以达目的。
2016年11月,酝酿一年之久才出台的《电影产业促进法》明确了偷票房行为是违法行为,未如实统计销售收入,县级电影主管部门可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停业整顿,特别严重的甚至可以吊销许可证。
今年3月,在《电影产业促进法》正式实施后,电影主管部门对首批查出违法经营行为的326家影院实施了严厉处罚,其中瞒报票房超过100万元的63家影院被责令自3月27日起停业整顿不少于90日。停业整顿不少于90日的这批影院,并不是年票房产出的大店,大多年票房在300~500万元之间,停业整顿会让这些店损失不小。
若说早前在广电只有规则却无执行力的情况下,各地影院的偷票房行为风险小,获利大,尚还能够理解。可如今处罚“偷票房“已然是有法可依,为何这么影院还如此“铤而走险”?归根结底与他们的经营情况有关系。目前,中国影院数已经超过6000家,但经营状况却并不好。据媒体每经影视透露,不少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都不约而同表示,虽然不能以年票房数字设定亏盈线,“但很多影院是亏损经营,天天有影院开张,天天有影院关门。”
有数据显示,中国票房产出排名前200的影院,日均票房产出都在3万元以上,而此次被处罚的236家影院,日均票房基本都在几千元到1万元之间。这样的窘状,尚且未必够支付房租、水电、人工等成本,想要生存下去,偷票房则是他们的唯一出路。然而,生存并不能成为偷票房的理由。
随着近几年的电影热,资本不断涌入,影院开始扩张,银幕数不断增长。而2016年的票房增长不如意,正说明了中国电影的票房增速,已然无法跟上影院的产能增速了。据艺恩数据显示,2017年,三四线城市影院数量增长已然开始放缓。竞争来临的脚步放缓,不知是否能够按捺住院线们的慌张,但偷票房这颗“毒瘤”最终仍要在行业的不断规范下被除去,至于经营不善的影院,即使靠着偷票房苟延残喘,相信也无法逃脱良币驱逐劣币的市场规律。
原文标题:拿命换的电影,偷票房者你们怎么忍心?
E / N /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