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casa)微信公众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莎士比亚为什么没有过时——彼得·布鲁克谈莎士 ... ·  3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未来剧院场馆发展的需求变化:剧场数字化转型建 ... ·  4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中国文旅热词大盘点,什么是“2024之光”? ·  2 天前  
宁夏高级人民法院  ·  “画”里有话丨人日思亲,感恩有你 ·  2 天前  
宁夏高级人民法院  ·  “画”里有话丨人日思亲,感恩有你 ·  2 天前  
阿昆的科研日常  ·  SCI,但哪吒魔童闹海配色! ·  4 天前  
阿昆的科研日常  ·  SCI,但哪吒魔童闹海配色!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布拉格演出设计与空间四年展中国国家展亮相桂林艺术节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公众号  · 美术  · 2024-10-27 13:17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以桂林艺术节为背景,介绍了该艺术节以“回望与前行”为主题,构建以戏剧为主体的综合艺术节。重点报道了由中国舞台美术学会组织的“之间”展览在桂林的亮相,以及展览的形式和内容。同时,介绍了策展人和参展设计师的相关信息。最后强调了观众的参与度对展品关系的深入与疏离的影响。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桂林艺术节以“回望与前行”为主题。

介绍了桂林艺术节的背景和主题,该艺术节旨在传承桂林历史文脉,赓续西南剧展荣光。

关键观点2: “之间”展览首次在国内展出。

报道了中国舞台美术学会组织的“之间”展览在桂林的亮相,以及展览的形式和内容,包括策展人和参展设计师的相关信息。

关键观点3: 观众的参与度对展品关系的深入与疏离的影响。

强调了观众的参与度对展品关系的决定性作用,包括了解演出设计文献、观看演出视频、操控活动图像切片装置等方面的参与。


正文


点击上方蓝字→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置)标(顶)”







10月26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中央戏剧学院,桂林市委、市政府主办,桂林市委宣传部、桂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中央戏剧学院国内合作与交流处承办,桂林市融媒体中心执行的 2024桂林艺术节 在广西桂林正式拉开帷幕。2024年适逢西南剧展举办80周年,本届艺术节以“回望与前行”为主题,传承桂林历史文脉,赓续“西南剧展”荣光。


以艺术之名,与山水共生。本届桂林艺术节将构建一个以戏剧为主体,戏剧、音乐、美术三大板块为支柱的综合艺术节。作为桂林艺术节美术版块的重要展示内容之一,由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组织的 “之间”BETWEEN布拉格演出设计与空间四年展中国国家展 亮相桂林美术馆,这是“之间”展览首次在国内展出。26日上午,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陈奕君 等领导嘉宾一行参观展区,学会副会长、策展人 刘杏林 ,副会长 季乔 ,展览设计 谭泽恩 等陪同参观。



观展领导嘉宾


陈奕君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韩流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

李军 桂林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郝戎 桂林艺术节艺委会主席,中央戏剧学院院长

刘杏林 桂林艺术节艺术总监,中央戏剧学院教授,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

潘惠森 桂林艺术节艺委会委员,香港话剧团艺术总监

李东 桂林艺术节艺委会委员,中国国家话剧院制作人

杨硕 桂林艺术节艺委会委员兼秘书长,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主任

靳燕 桂林艺术节艺委会副主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助理,发展规划处处长

宋英 中央戏剧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

张东宾 中央戏剧学院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桂林艺术节组委会宣传发布组副组长

张洪琛 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主任

王兴民 中央戏剧学院党院办干部

陈予婧 中央戏剧学院党委宣传部干部

翟长锋 中央戏剧学院党委宣传部干部

季乔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

倪放 浙江省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

谭泽恩 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副教授、“之间”展览设计

夏波 中央戏剧学院教授、《戏剧》执行主编

张华翔 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副教授

曲明 中央戏剧学院 舞美 副教授

刘峰 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副教授

杨君韬 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教师




开展当日,观众络绎不绝,展厅里回荡着“哒哒、哒哒哒哒……”的响声,大家都纷纷摇动着图像装置,切身感受着参展作品的“变与不变”。正如学会副会长、“之间”策展人刘杏林所言,中国舞美人一直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活动,让世界看到中国舞美人的艺术创作、听到了中国舞美人的声音。这次“之间”展览亮相桂林,不仅让国内观众与展品进行了零距离的互动,更让大家进一步领略到中国舞美人的创作风采。本次展览展至11月3日。













策展前言





“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苏轼(公元1037—1101)


我们试图在动态图像举目皆是,人的地理位置迁转迅捷,周围生存环境变幻无常的世界上,提供一组原初、简朴和低技术的图像切片装置,触及事物的变与不变的本质。


它与舞台设计案例之间的关系,呈现了时间与空间的不确定性,意图与结果的偏差,主题与阐释甚至误读的多重可能。


展览形式由三部分组成:记录演出设计案例的现场文献和二维码链接的演出视频;与每一案例相对应的可操作活动图像装置;还有观众的参与行为。观众可以现场翻阅演出设计文献和使用手机线上链接演出视频,了解每个设计与演出呈现的面貌,同时对照操控相应的活动图像切片装置。


每个活动图像装置24帧画面的静止或动态,图像顺序的重新组织,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以特定演出设计为主题的视觉语法实验。无论效果是线性的还是混乱的,这种不断改变或试错的过程正含有创造性发生的机会。它可以是对特定演出设计主题的引申或变体,由此生发出更宏观的意义;可以是对设计和演出手法的评判,代表了不同于演出本身的态度;可以是对设计形式的补充和对照,意味着演出并非创造的终结;可以是对设计背景的提示,展现既定作品表面所不可见的信息……而观众的参与度最终决定着与展品关系的深入与疏离。


策展人:刘杏林

展览设计:谭泽恩



中国国家展参展设计师

(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高广健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







季乔




话剧《林则徐》








刘科栋




昆曲重逢版《牡丹亭》











刘杏林




芭蕾《红楼梦》






▲摄影:何铭




秦文宝





京剧《大舜》










桑琦




话剧《心迷宫》








谭泽恩




月色如舟







阳东霖




话剧《红楼梦》









伊天夫




沪剧《一号机密》











张武




话剧《茶馆》










周正平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