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发布图书馆信息,提供咨询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海科创汇  ·  申报|青浦区2025年第一批知识产权资助申请 ·  昨天  
创乎  ·  创业成本:时间与知识的核心作用 ·  2 天前  
NXTV都市阳光  ·  【阳光•警示】AI换脸!银川一男子被骗20万元! ·  3 天前  
NXTV都市阳光  ·  【阳光•警示】AI换脸!银川一男子被骗20万元! ·  3 天前  
腾讯安全威胁情报中心  ·  恶意代码对抗之战|TAV引擎多维度技术抵御恶意攻击 ·  3 天前  
都市现场  ·  首批苏-57战机将抵达阿尔及利亚 ·  3 天前  
都市现场  ·  首批苏-57战机将抵达阿尔及利亚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微图书展 | 心事浩茫连广宇:鲁迅专题书展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 公众号  ·  · 2024-10-21 17:34

正文






今年是鲁迅先生 诞辰 143周年。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做出贡献。


本次书展遴选鲁迅著作、鲁迅传记及当代作家对鲁迅解读的相关论著,以飨读者。


书展时间:2024年10月21日-11月22日

书展地点:微型图书馆(图书馆南门外东侧)



·鲁迅著作·


《呐喊》

作者:鲁迅

索书号:I210.6 2-10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本小说集。1918年,新文化运动正值高峰。鲁迅因为和老朋友“金心异”(钱玄同)的一场关于“铁屋子”的谈话,创作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至1922年,五四大潮渐落,鲁迅应陈独秀之邀,将之前的小说结集出版,目的在于为新文化运动“呐喊”,并且慰藉那些在斗争中“奔驰的猛士”,使他们无畏地前进。新版《呐喊》完整收录鲁迅从1918至1922年所作小说十四篇、自序一篇,以及陈丹青先生专门为新版撰写的读后记长文一篇。

《彷徨》

作者:鲁迅

索书号: I210.6 3-5



《彷徨》是鲁迅的第二部小说集,共收1924至1925年所作小说十一篇。《彷徨》的写作时期,正值五四落潮,新文化运动阵营内部出现分化,作者一面因“成了游勇,布不成阵了”而“感到寂寞”“荒凉”,“一面总结过去的经验,寻找新的战友,部署新的战斗。”在这样的背景下问世的《彷徨》,比起其第一部小说集《呐喊》来,“技术虽比先前好一些,思想也似乎较无拘束,而战斗的意志却冷得不少。”


《故事新编》

作者:鲁迅

索书号: I210.6 4-3


《故事新编》不同于《彷徨》《呐喊》的文学探索 。所谓‘新编’,就是鲁迅在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重新编写、改写,某种程度上这是鲁迅和古人的一次对话、一次相遇。既然是重写,是重新相遇,鲁迅在写《故事新编 》时在古代神话、传说、典籍里注入自己所处时代的精神,注入个人生命体验。


《野草》

作者:鲁迅

索书号:I210.4 8-3

这是一本鲁迅创作的散文诗集,收录了他从1924年到1926年之间创作的23篇散文诗。这些散文诗主要描绘了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下的社会状态,以及对革命力量的热烈呼唤,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国民劣根性不留情面的批评,和对自我严格的解剖等。其中也涵盖生与死、爱与恨、梦与醒、友与仇、过去与未来、光明与黑暗、爱者与不爱者、沉默与开口、希望与绝望、爱抚与复仇、眷念与决绝。


《朝花夕拾》

作者:鲁迅

索书号: I210.4 9-4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家喻户晓的回忆性散文集,比较完整地记录了他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脉络。在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的人物的同时,将这些回忆融入理性的思考中,读来温馨而又受益匪浅。虽然《朝花夕拾》不只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乎少年儿童的事,读起来兴趣会然,而且随着年岁的增加,我们总能从中读出不同的味道来,这就是鲁迅作品的魅力所在。


《中国小说史略》

作者:鲁迅

索书号:I210.91 3-17


这是一本由鲁迅先生编撰的中国第一部小说史专著。全书共有二十八篇,叙述中国古代小说发生、发展、演变过程,始于神话与传说,迄于清未谴责小说。本书在资料上搜罗宏富,采辑审镇,分析历代小说的思想、艺术,言简意赅,评断允当,鲁迅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和科学的比较方法,对小说的产生、发展和变迁,对历代小说兴衰变化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原因,对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的分析评价,以及各类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都做出了概括和总结。



·鲁迅传记·


《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

作者:王晓明

索书号: K825.6=6 bnu462


这是一部影响深远的鲁迅思想传记,代表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知识界努力冲破启蒙话语,力图回到“鲁迅本身”,从个体生存的心理结构和思想困境的角度去重新解读鲁迅的重要尝试。作者以鲁迅的人生历程和思想发展为经纬,以其三次努力抵抗自己的“鬼气”和“绝望”为主轴,把鲁迅思想气质中的怀疑、矛盾、等刻画得惟妙惟肖。


《八道湾十一号》

作者:黄乔生

索书号:K825.6=6 bnu357



本书以鲁迅、周作人在北京的寓所——北京市西城区八道湾十一号为空间线索,以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跨度为经,将周氏兄弟的私人生活轨迹和中国文化、社会、政治变迁的重大事件熔为一体,涉及周氏兄弟的亲情、家庭、子女、社会关系以及社会活动。这既是每一个普通家庭都会遇到的一般性私事,更是充满了戏剧化和悲怆色彩的真实历史,是跨越数十年、三代人的,周氏兄弟家庭、情感、社会、大时代交融汇聚的缩影。



·解读鲁迅的论著·


《鲁迅作品十五讲》

作者:钱理群

索书号:I210.97 bnu48



本书是对鲁迅作品的一个“导读”。书中每一讲都会对鲁迅的某篇或某几篇作品做详细的文本分析,同时引发开去,谈鲁迅思想与文学某一方面的问题,并连带一批作品;而每一讲后面,都开列“阅读篇目”,便于读者自学。文中大都采用学术讲座的风格,有意保留讲课的口气和生动的文风,有“讲”的现场感,比较亲切、有趣。



《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 镜子——综论》

作者:王富仁

书号:I210.97 256-2



本书明确区分了中国现代政治革命和思想革命,把鲁迅小说置于中国现代思想革命的历史进程中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认真的考察,强调文学是主客体互相作用的产物,强调鲁迅独有的思想个性与艺术个性。本书作者在鲁迅研究界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首先提出了区分中国思想革命和政治革命的不同规律和“回到鲁迅”的口号,曾引起学界的广泛讨论,对鲁迅研究的发展具有一定影响。


《中国文化的守夜人:鲁迅》

作者:王富仁

索书号:I210.96 bnu48



以本书作者的观点,鲁迅是一个“醒着的人”。“感到中国还有一个醒着的人,我的心里多少感到踏实些。”所以他称鲁迅为“中国文化的守夜人”。守夜人有守夜人的价值。在夜里,大家都睡着,他醒着,总算中国文化还没有都睡去。中国还有文化,文化还在中国。作者通过对鲁迅与中国文化、鲁迅小说的叙事艺术等问题的深入探讨,富有说服力地阐发了鲁迅作为“中国文化的守夜人”的独特价值。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