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学网
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科学社区,科学网(www.sciencenet.cn)致力于全方位服务华人科学与高等教育界,以网络社区为基础构建起面向全球华人科学家的网络新媒体,促进科技创新和学术交流。
51好读  ›  专栏  ›  科学网

对高校性骚扰说不

科学网  · 公众号  · 科学  · 2018-01-24 23:23

正文

欢迎点击「科学网」↑关注我们!


摘要


高校性骚扰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尤其是发生在师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不对等地位使得学生的遭遇并不容易被发现。美国高校的性骚扰应对机制或许值得学习。


苏英 / 大连理工大学


注:图片来源于百度图片


发酵数周之后,“女博士举报北航教师性骚扰事件”终于尘埃落定,北航官微宣布,撤销陈小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职务,取消研究生导师资格和教师资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近日,西安交大寒门博士溺亡事件席卷网络,网友纷纷猜测是因不堪忍受导师的性骚扰才走向极端,是非曲直暂且不论,这些案例都敲响了高校性骚扰的警钟。


高校性骚扰,美国也是重灾区


2018年1月5日,《Science》上一篇文章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一位女科学家Lydia Zepeda讲述了她在年轻时所遭受的性骚扰。那时候,她刚刚工作,还没有拿到tenure,一位60岁左右的男教授用暗示性的语言挑逗了她,好在事情没有进一步发展。但是,类似于这样的小事,Lydia Zepeda说,在她的职业生涯里一再发生,她也不断地听到性骚扰发生在别的女性身上,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博士后以及还没有拿到tenure的教师。Lydia Zepeda甚至悲观的说,这是女性从事科学工作要交的税。


2015年,美国大学协会曾在27个顶尖大学中做了一项调查,发现大约有1/10的女研究生遭受过学校教职员工的性骚扰。这个数字在之前甚至更高。一份20世纪80年代的校园性骚扰的调查报告显示,在478名受访者中,有25%的人遭受过至少一种形式的性骚扰。


性骚扰,这不是学术


美国教育部民权事务办公室(Office for Civil Rights,简称OCR)在一份题为《性骚扰:这不是学术》的指导手册中,对“校园性骚扰行为”的涵义进行了界定,认为这种行为“本质上是一种基于性因素而实施的不受欢迎的行为”。许多大学都在OCR的界定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对校园性骚扰行为进行了解释。例如,斯坦福大学在2010年发布的《大学行政管理指南》中将“校园性骚扰行为”定义为:不受欢迎的性暗示、性要求或任何具有性实质的其他视觉、口头或肢体的行为,具体可以分为粗鲁的言语,口头的挑逗以及做出不受欢迎的肢体接触。


美国是如何防范高校性骚扰的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对大学校园性骚扰行为进行研究和防治的国家,目前已就校园性骚扰行为的内涵、界定与类型等问题形成了共识。在秉持“限制权力”与“制度为本”等理念的基础上,美国建立了一套包括“学校内部处理”与“特殊司法判决”等措施在内的校园性骚扰行为应对机制:

  • 大学内部应对机制

    • 建立专门机构,开展内部调查(目前美国97%的高校都制定了正式的反性骚扰的规定,并且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

    • 制定内部申诉程序

  • 特殊司法判决机制

    • 成文法与判例法共存

    • 学校方承担连带责任

    • 合理分配举证责任


北航事件之后,流传在网上的《全国高校教师反性骚扰宣言》称,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珞珈特聘教授、博导徐开彬等50余位大学教师联署实名倡议健全校园反性骚扰机制。具名老师来自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


在中国,关于性骚扰目前为止还没有专门立法,也没有明确的出现“性骚扰”字样的法律规范。所以,处理校园性骚扰相对麻烦。对高校性骚扰说不,女性需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但更重要的是有一套保护机制。美国高校性骚扰应对机制或许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文献


[1]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Office for Civil Right. Sexual Harassment: It's Not Academic. http://www2.ed.gov/about/offices/list/ocr/docs/ocrshpam.html #_t1.

[2] Gender-Based Misconduct Office.Gender-Based Misconduct Policy for Students. http://sexualrespect.columbia.edu/definitions-gender-based-misconduct.

[3] 56位高校教师实名倡议 健全校园反性骚扰机制

http://hb.sina.com.cn/zimeiti/2018-01-22/detail-ifyqtycx1619643.shtml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江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792012-1096504.html

关注我们

微信号:sciencenet-cas (←长按复制)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