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号茶室主编曾在日工作多年,为读者提供以下赴日服务:
1.赴日工作:驾驶员(年收入30万+),汽车维修工(年收入25万+),IT工程师(年收入25万+),厨师(年收入30万+)
2.赴日留学:年费用(学费+生活费 年费用12万)
3.赴日移民,投资,置业,免费咨询
咨询热线
吴老师
电话:18036871289
带孩子到日本来工作生活的中国朋友越来越多,前几天聚在一起,谈论了一个问题:“中日之间的中学教育,到底存在哪些差异?”
来自上海的陈妈妈,有一位读初中二年级的女儿。到日本之前,女儿是在上海的一所著名大学的附属中学读书,妥妥的才女。
陈妈妈描述的女儿在上海的读书生活是这样的:
早上 6 时起床,匆忙喝一口牛奶。 6 时半,妈妈准时发车送女儿去学校, 7 时前必须赶到学校。
下午 17 时半,妈妈开车到校门口接女儿放学回家。到家后,女儿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吃什么?”
在妈妈做饭的时间里,女儿可以玩上半小时的手机,拼命刷短视频。
19 时,吃完晚饭,女儿开始做家庭作业,一直做到深夜 23 时多,才把一天的作业做完,往往牙齿不刷就倒床睡觉。
点击阅读全文👉 把孩子送到日本读书到底好不好?
日本为什么会采取这样的教育方针呢?
首先是日本没有高中去向的分类划分,譬如一半初中毕业生(成绩优秀者)进普通高中,为以后直接报考大学而努力。另一半初中毕业生(成绩较弱者)则流向职业教育领域,以后成为“蓝领”。而是所有的初中毕业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成绩与兴趣爱好,公平地参加各类公私立高中的报考,自由拥有报考各类大学的权利。你今后想报考名校,那么多努力学习做考题。如果只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那么,可以去各种专业性的补习学习多学习。譬如,唱歌跳舞、绘画做菜。
其次是,日本社会的价值观,尤其是对于“人才”和“精英”的认知与评价与众不同。日本社会认为,人与人之间没有职业的贵贱之分,也没有社会地位高低之分。一个人只要拥有一技之长,都是“人才”,都是“社会精英”,与学历无关。正因为如此,日本女明星们宁愿嫁给有名的厨师,也不愿意嫁给中央机关的干部。
其三是,日本中学教育没有千篇一律的教育模式。学校有公立的,也有私立的,教育方针由各个学校自己定,教学内容也由各个学校自己选择,这就决定了每个学校培养出来的孩子是五花八门,各具个性,如此也就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也使得整个社会拥有形形色色的人,去做各种各样的事。大家不会以学历的高低和收入的多少,来作为评判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这就为孩子的成长与未来职业的选择,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与自由的环境。
参加聊天的朋友们的最终意见是:中国的初中教育是应试教育、竞争教育,比较容易培养出部分学业优秀的才子才女。日本的初中教育是能力与人格教育、是一种平等教育,学业想杰出优秀的,得自己回家课外努力,别期望学校里的老师给你开小灶。
中日两种教育路径各有千秋,选择在中国,还是在日本接受教育,主要还是要看父母对于孩子的期望目标与人生的设计,而不是评判哪一种教育方式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