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叔快评
肿瘤学临床研究及制药企业研发评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笔吧评测室  ·  方正极光 14 轻薄本上架:可选酷睿 ... ·  15 小时前  
河北交通广播  ·  中美俄均投下赞成票!决议通过! ·  17 小时前  
河北交通广播  ·  【992 | 气象】气温要升啦~ ·  2 天前  
河北交通广播  ·  【992 |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大叔快评

CSCO指南大家说 | 张文君教授:《CSCO CAR-T细胞治疗血液淋巴系统肿瘤临床应用指南(2024)》更新亮点及未来展望

大叔快评  · 公众号  ·  · 2024-05-11 21:12

正文




2024年4月26-27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在济南盛大召开【2024年CSCO指南大会】。在血液系统肿瘤专场,领域内专家针对《 2024 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 》、《 2024 CSCO CAR-T 细胞治疗血液淋巴系统肿瘤 临床应用指南 》、《 2024 CSCO 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指南 》、《 2024 CSCO 恶性血液病诊疗指南 》进行了更新要点解读(👉 【2024CSCO指南会】血液系统肿瘤相关指南更新及发布(合集) )。

在会议现场, Htology血液前沿 特邀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张文君教授 ,就《CSCO CAR-T 细胞治疗血液淋巴系统肿瘤临床应用指南(2024)》的更新亮点进行访谈,内容整理如下。


专家简介


张文君 教授

  •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肿瘤中心副主任

  • 同济大学血液研究所副所长

  •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副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 主要从事血液肿瘤免疫治疗和白血病干细胞靶向干预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 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上海市科委项目和上海市申康研究型项目2项

  • 作为项目骨干,参与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和国自然重点项目2项

  • 先后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余篇,主编和参编著作3部,申报国家专利7项

  • 研究成果曾获2014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 入选2015年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一带一”培养对象和上海市医苑新星培养计划

  • 2018年荣获 “上海市人才发展基金”资助

  • 2019年获“上海市优秀青年医师”荣誉称号

  • 2021年上海市卫生系统青年人才最高荣誉奖项“银蛇奖”


Q1:

近年来CAR-T疗法在淋巴瘤治疗中应用广泛,能否请您为分享一下《CSCO CAR-T细胞治疗血液淋巴系统肿瘤临床应用指南(2024)》的亮点内容?

张文君教授

本次 《CSCO CAR-T细胞治疗血液淋巴系统肿瘤临床应用指南(2024)》 最大的变动是将CAR-T治疗的不良反应列为独立章节,突出强调CAR-T治疗不良反应管理,删除了原版免疫靶向治疗相关感染内容,这一改动将有助于推广CAR-T治疗不良反应的规范化防控,形成更为完善的全程化管理体系。

同时,针对各适应症的治疗推荐作出以下更新:新增靶向CD19 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套细胞淋巴瘤(R/R MCL)作为 iii推荐 ;靶向CD19 CAR-T细胞治疗成人复发/难治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R/R B-ALL)——由既往的 “ii级推荐,2a类” 升级为 “i级推荐,1a类” ,主要针对18~65岁的患者;此外,靶向BCMA CAR-T 细胞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 由ii级推荐提升到i级推荐


Q2:

自CAR-T治疗被写入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后,相关研究取得了诸多进展,结合本次指南更新,您对我国未来CAR-T治疗淋巴瘤的发展有何展望?

张文君教授

我认为, 未来我国CAR-T治疗淋巴瘤的发展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 CAR-T疗效评估体系的完善 。CAR-T治疗淋巴瘤患者影响疗效的因素主要源于高危患者,尽早筛选出高危患者并针对其采用更强的治疗方案(例如CAR-T联合ASCT等)可能是未来重要的探索方向。此外,尽早预测CAR-T疗法的治疗效果并优化治疗策略可以使疗效最大化。因此,探索与筛选CAR-T疗法的生物标志物非常关键,后续临床实验中应筛选更多的标志物,同时针对其与CAR-T疗效的相关性进行验证。

二、 CAR-T制备体系的优化 。目前,无论是商业化还是临床研究的CAR-T,对细胞制品的评估均仅包括常规的检测,缺乏针对细胞亚群、免疫抑制性细胞的评估。对此,我们团队也开展了相应的研究,深入该领域的研究有助于细胞制品的早期判断,从而提升CAR-T疗效。研发角度来看,增强型CAR-T能更好地帮助患者实现深度缓解,增强其杀伤能力和体内持续性,可进一步改善CAR-T治疗的临床结局。
三、 通用型CAR-T的探索 。目前,CAR-T产品成本极高,自体CAR-T产品因其个性化生产的特质导致其定价水涨船高,患者可及性较差,因此,开发通用型CAR-T便成为了提高CAR-T药物可及性的重要手段,也是CAR-T产品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通用型CAR-T在临床表现上略有不足,体内持续性极差。此外,宿主抗移植物反应(HvG)以及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D)的免疫排斥隐患极易影响CAR-T疗效,需在治疗过程中不断完善,包括采用更强的预处理方案或采用基因编辑技术等,帮助通用型CAR-T细胞逃避宿主的免疫攻击,延长其在体内的持久性,从而更好地实现体内杀伤效应,提高疗效的同时有效降低患者医疗负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